说唱艺术教本系列

数来宝的艺术技巧《形式特点之四》

与快板、快板书区分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 ,

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相似的艺术互相间总会有所影响和借鉴,尤其是“数来宝”和“快板”这两个极其相近的曲种,这种情形就更多了。例如,在语言格律中,快板也出现过数来宝所用的“对韵句”的写法。至于在唱词节奏、板式唱法、以及节子板伴奏唱词等方面,两者间相互借鉴和汲取,就更是常见的事了。

二者格式讲求︰
数来宝从传统唱词上看,一个小段落用一道辙时,尽管也有“同辙异声”,“上仄下平”,“阴平阳平”混用,甚至还有以仄代平的“讹声”现象;在韵辙上也还有个别上句不在辙的用法。﹙这种情况只在小段落一辙的中间出现。﹚…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数来宝辙韵声调规律的主要方面。

数来宝的句式基本格律是“六、七单尾对韵句”︰上句六字,下句七字,两句都是“单句尾”,即“句尾”字数都是奇数。﹙注︰我们是把一句唱词分成几个句段,根据句段所在位置,称为‘句头’、‘句腰’、‘句尾’。所以这里所说的句尾不是指句子的尾字,而是指句子的最后句段。﹚“对韵句”则是说两句词既同辙、又同声。

快板的句子格式则是以“七字单尾句”为主体的,兼用多种样式的单尾句和双尾句。撤韵规律,上不论﹙在不在辙皆可﹚,下合辙。声调上,则是上仄﹙上声、去声皆可﹚下平﹙阴平、阳平皆可﹚,全篇一“辙”到底。

与“快板”区别︰
虽然数来宝的多段叙事体结构,是借鉴于快板的直叙手法,但是它依然保留了艺术风格和语言格律的特色,所以不会因为它由“即兴演唱”改用了“多段叙事”,就把它称作快板。再如,对口快板中的甲、乙唱词是“接替关系”,但在个别作品的个别段落,还是出现过“逗、捧关系”的。可是由于它仍然保留了快板其他方面的艺术风格,所以它也不会变成数来宝。

毕竟不同曲种彼此借鉴的结果,是为了要使本门艺术的表现更加丰富,而不是代替自己最主要的艺术特点。

“快板书”特点︰
“快板书”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那个“书”字,“书”就是“说书”,说书时得要有主要人物,并且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且具体展现出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与纠葛。还有“书”就是“故事”,故事要完整,要有严谨而巧妙的艺术结构;故事还得热闹,要有强烈的故事性,要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要有深刻感人的细节描写,而不是一般的介绍、叙述而已。

所有这一切,和同样运用“叙事说理”来表现作品内容的数来宝、快板,区别起来就明显多了。此外,在演唱形式上,传统“快板书”都是一人演唱。它既没有对口“快板”中的接替关系,也没有“数来宝”中的逗捧关系。

在语言格律上,“快板书”雷同于“鼓词类”,以七字单尾句为主,兼用各种正格与变格的句式,在韵律上则与快板相同,﹙上不论,下合辙,声调上仄下平。﹚但是它是一“韵”到底。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虽然,女子说相声早在民国初期就有了,当时在江湖上卖艺的曲艺艺人,一般都是全家上阵,艺人家的女孩子都会说几段相声帮衬、铺场,但这都是临时性的。

    正规的女相声艺人直到三十年代后期开始才出现。早期的有来小如、于小福、耿四福、张玉凤、吉文贞﹙艺名︰荷花女﹚等。到了四十年代更趋向于专业,有于佑福、刘玉凤、回婉华、张松青﹙艺名︰小明星﹚等。再晚一点有吴蘋﹙艺名︰小苹果﹚、魏文华等,其中不乏艺业精湛的艺人。

  • 作为一个专门名词,“儿童相声”出现较晚,而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却早已存在。最早相声艺人“撂地”作艺,常常是一家大小齐上阵;年纪幼小的儿童站在椅子上和父、兄一起表演,俗称“娃娃腿儿”。由于形象活拨可爱,形式又很新奇,因此,“娃娃腿儿”在观众中特别有人缘。
  • 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期,除1938年张杰尧曾经赴日本演出之外,作为北京土产的相声艺术,可以说是从来没有出国交流的体验,连中国引以自豪的相声作品,也只有《买猴儿》、《连升三级》等被翻译为英、法文在国外发表过。

    八十年代初开始,随着社会“改革、开放”,一些曲艺表演团体和相声名家多次出国访问讲学,透过这些文化交流,扩大了相声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最早在1980年侯宝林等人应邀赴日,与日本学者进行交流,开此风气之先。

  • 相声创作的过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在1949年以后,往昔代代授徒的口传心受,逐渐被“生活—曲本—舞台”这样的过程所取代。曲本确立成为整个相声创作过程的中心,而编写出文字曲本,即被称为“相声创作”。
  • 著名的曲艺理论家冯不异曾说过相声的历史是“可溯之源长,可证之史短”。之后相声史的研究,也说明冯不异半世纪前的判断符合实际,完全正确。对于相声的历史溯源研究目前只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很大的考据空间。

    相声的现状分析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作品、作家、演员、风格、流派、技巧、手法、经验、问题等,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硕果累累,但目前的研究成绩仍未尽如人意。每回阶段性的趋势、走向,或对此一时期的回顾、展望,大都是结合了某次大型会演或相声节一类的活动,来集中进行的,平时并没有有序的组织或团体专门的这样做。

    关于相声的主要艺术手段“包袱”,许多相声专著和学术论文都涉及到,对于构成“包袱”的种种手法的研究,目前意见基本一致,但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好好研究、深入。

  • 很遗憾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相声艺术的发展呈现颓势,似乎已由高潮转向低潮,有人说“陷入谷底”,有人说“陷入危机”,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景气”。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如果还能针对相声艺术大力扶植,必要着眼于努力培养优秀的相声演员和引导观众队伍,更要大力创作佳作曲本,以及加强理论研究。这是最为可能让相声再展风华的四条路,也是有心努力的方向。

    最后,但愿相声艺术的东山再起,当在不太远的将来!

  • 说唱艺术教本系列之《数来宝的艺术技巧》:本部分将系统深入“数来宝”这一曲艺艺术形式的特点,以及探讨研究创作规律与演唱技巧。

    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高元钧、高凤山二位曾说:这部分对于数来宝“语言格律”的提法,关于数来宝“叙事说理”的创作规律的概括,都有其精到之处。在论述数来宝的演唱技巧时所阐述的八种“板式”,十二字技巧和三种唱法,皆点出了数来宝演唱技巧的本质特点。对于数来宝这一曲艺的创作、表演以及研究工作,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有益于把整个曲艺理论更好的开展起来。

  • 数来宝这一名称来源,和它的原始作艺形式有关。艺人们为商号、店铺所演唱的内容,主要是宣扬该商店的行业特点,夸耀其产品齐全、货真物美,以及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等。他们凭借自己对各行各业的广泛知识,以把店主人唱得高兴、多给点钱为目的;为了讨得店主人高兴,所以往往会把店里经营的商品,唱得比实有货物更齐全、更丰富,使店主人感到,经艺人这么一“数”,他的店中犹如“来”﹙增添﹚了“宝”﹙货物﹚,故称此种形式为“数来宝”。
  • “数来宝”从沿街卖唱开始,进而发展到“撂地”演唱的阶段。后来,它又进入了小戏棚,在清末民初之际成了游艺场所的正式演出节目,这时才有了不再走街串巷的数来宝艺人。在这之后的一、二十年间,数来宝这一曲种又被搬上了舞台,发展成一种更为完整和更具特色的曲艺品种,正式现身于曲坛。
  • 数来宝艺人加入小戏棚之后,一方面要把以往的唱词片段加工整理,又要自己动手或请人帮助编写新的唱段,以丰富上演的曲目和充实自己的作艺内容。因此许多数来宝的作品都是在进入小戏棚之后产生的。这些作品很可惜的因为表现内容的需要,以及作艺形式的改变,已经见不到那种“即兴演唱”的特点了,只剩下开门见山的叙事、抒情;此一时期的作品内容没有完整严谨的故事结构,关于人物也不注重性格方面的深入刻划,连唱辞的韵律格式也有别于数来宝的原来写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