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在比较中探索一个谜样国度

——读索尔孟的《印度制造》

茉莉

标签:

【大纪元4月15日讯】将此书从法文译成中文的教授说︰“翻译索尔孟的书其实是很痛苦的,因为书里的学问实在是太广博了。”作为受益于翻译的中文读者,笔者也感到隐隐的痛苦︰尽管世世代代比邻而居,我们很多中国人对这个博大丰富的邻国却所知不多。即使本人出国后曾到印度一游,也没有认真思考过印度文化对世界的意义。长期以来,一味重视欧美的我们轻视了印度,轻视了这个很值得我们学习的邻国。

而我眼下的苦恼却是,一本内容如此丰富、如此精彩纷呈的好书,我怎样在不多的篇幅里介绍它?索尔孟本人说,我们只需跟着他的文化旅程,像听一首音乐一样去了解印度,但这本从宗教、文化、政治经济等全方位思考阐述印度的书,给我们的精神震撼和思想启发是如此之多,读起来远不如听音乐那样轻松。

借助比较方法发现印度独特价值

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之一,从十八世纪起,欧洲的启蒙精英就试图从印度文明中寻找救赎。索尔孟所钦佩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和作家罗曼.罗兰,都对印度产生过巨大的兴趣,但前人的探索并未解答印度这个谜团。

面对印度这个不可思议的后殖民国家,索尔孟除了带着一个法国人的眼楮去观察之外,还带着西方学者惯有的比较方式去分析思考。人们常常通过比较他者来发现自我,同样,人们也能通过比较自我来认识他者。借助比较法,不同民族、国家、地区文化起源和发展,其相似和差异之处得以显现。

在《印度制造》一书里,东西方比较俯拾皆是。例如,在印度种姓制度里的最高阶级婆罗门制度,是否与西方的贵族制度有相似的地方?婆罗门制度虽然保守,却成功地保护了印度文化。印度村庄长老会议系统的成员,是由全体人民所选出,这令索尔孟想起雅典的城邦制度,虽然前者并不如后者那样美好。法国学者还考察出,印度教的思维里面,也许存在着一个与古代希腊思想旗鼓相当的哲学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贫穷的印度遭到失败?这也许是因为,印度教本身就存在数百万个不同的神,没有一个神能够在政治上获得绝对主宰地位。

不但东西方比较是如此有趣,索尔孟在比较印度内部多种文化并存、宗教竞争的状况时,也是趣味盎然。例如,佛教在一千多年前被印度教婆罗门扫地出门,但失败了的佛教却在当今印度宪法里体现了他们的平等理念,由佛教徒安倍卡撰写的宪法明文规定︰禁止所有不同种姓之间的歧视。索尔孟还探究,为什么种姓制度下那么多穷苦低贱者成群地离开印度教,投向他们视之为解放之途的伊斯兰。此书还比较了甘地与印度后来的政治精英,指出是背叛了甘地的尼赫鲁等政客,导致印度走上“贫穷的强权”的错误道路。

中国和印度模式之间的差异

近年来,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等关系,人们常拿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来进行比较,这即是所谓的“龙象之争”。作为独立于两国之外的第三方,索尔孟以欧洲人文主义理性标准,找出中印双方历史进程中的异同,对我们深具启发意义。

在该书的新版序言中,索尔孟如此比较中印两国的发展情况︰“由于印度和中国完全不同的文明社会本质,我们将两个国家拿来做比较,是相当大胆的作法。但是如果把两国社会这样的比较,以合逻辑的方法推演下去,印度虽然因它的民主而发展缓慢,但长期而言,它似乎比起专制的中国更能够预测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印度的经济发展选择是整个公众社会辩论多年的结果。这个经济发展的方向经过持有反对立场观念政党的试炼、测试,根植于民主的合法性,并且在自由争辩的环境之下,其所取得的共识已日渐演进与稳固。中国的经济政策与发展方向,只反映出共产党里支配集团的偏好。”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阅读此书,我们不能不佩服索尔孟几年前的预言︰“印度的成长是建立于本地的市场,比起中国较不依赖于全球需求。如果美国消费者减少他们的消费,中国的成长就会受到威胁,印度则不会。”对于印度经济至今落后于中国这一问题,索尔孟的解释是︰不论政治体制的性质为何,自由市场才是经济成长的关键。印度的领导者花了四十年才领悟到这一点,比中国人要晚了一点。

当中国人以歧视的眼光看待印度较为迟缓的发展时,索尔孟则认为,印度给我们的启示是︰他们不需要去摧毁任何事物来换取这一切。“然而在中国,所有的精英阶层都被反理智主义的共产党农民摧毁殆尽。在动荡的年代,印度的婆罗门精英也因此得以保存了完全属于印度式思维的知识与艺术文化,……他们确保了印度文明的尊严、美丽,而在中国却被抛弃。中国经过共产党的统治之后,文明只留下了庸俗、粗野以及没有礼貌的道德与知识。”

拿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和北印度的那尔莫达河水坝相比较,索尔孟论及民主和国家发展的关系。他认为,中国政府可以不顾人民的感受,快速决策动工;而在民主的印度,水坝则成了重大的社会争议,拖延了多年。因此,外国投资商偏好把钱投向中国,但是未来可能证明他们是错的。

民主将印度多元社会凝聚在一起

罗曼‧罗兰曾经写道︰“印度是滚烫的,像是神明的子宫。”在神秘的印度,各种宗教都很兴盛,耆那教、印度教、伊斯兰、锡克教和基督教,已经共存了数百年。不但宗教信仰多元,各种不同的文化、语言及种族,更是复杂万端。那么,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用什么把它如此迥异的人民凝聚在一起呢?

在印度各地蹲点考察,并大量采访印度普通百姓和学者之后,索尔孟得出的结论是︰“民主制度正是将其人民串连在一起的因素。从北方蓝眼楮的穆斯林种族,到南方黑皮肤的伊斯兰、印度教和基督教徒,民主思维是他们共通的特征。”此书中举了不少例子,生动地介绍印度人民如何参与民主事务。

索尔孟仍然不忘拿中国来和印度比较︰“我们以现代中国为例,一个内部民族相似性远比印度高很多的国家,却是使用暴政的力量将所有的人民串连在一起。相形之下,在印度则是所有国民的力量让印度人团结在一起。”在西藏被中国当局军事管制,如达赖喇嘛所说藏区陷入了“人间炼狱”的时候,我们无法不认同索尔孟的观点,暴政下被强制连在一起的人民是痛苦的。

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殖民地成为民主国家,为此,当年一些欧洲精英很不看好,他们认为民主制度是拥有中产阶级的富裕国家才能实行的,印度“不正常的民主”必然会消失。然而索尔孟考察后的结论却是︰印度对民主政治的坚持,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例子。这是因为,印度在接受西方民主之前,就有自己独特的民主传统——村庄长老会议系统。民主体制不但为印度带来稳定,而且在饥荒时期,避免了像中国那样饿死几千万人的灾难。这是索尔孟深为赞赏的一段史实。

此书的比较范围延伸得非常广阔,从历史到现代,从不同的国家到不同的洲际,各种不同的社会宗教文化相互参照解释。因此,允晨文化出版的这本新书,探索的就不只是印度一个国家,而是探索世界,探索到整个人类的物质与精神。

转自《开放》杂志2009年4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曾建元 : 在茉莉笔下的瑞典森林里散步
茉莉 : 北欧萨米与西藏自治
茉莉 :  北村小说与杨佳杀警
茉莉:曾金燕和她的精神资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