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从奥巴马百日施政看奥巴马主义

未普

标签:

【大纪元4月29日讯】明天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一百天。评价奥巴马的国内施政和外交折冲,一个新的概念正在成形,并在美国精英界引起热议,这就是奥巴马主义(Obamaism)。

近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评论》、《纽约客》、CNN、FOX等媒体纷纷载文评价奥巴马的百日施政。这些评价天差地别,但却有一点共识:美国的政治景观已经被奥巴马大幅改变。如何归纳这些改变,如何展望美国的未来,就涉及到什么是奥巴马主义。

对于什么是奥巴马主义,各派精英争得不亦乐乎。不过,奥巴马有自己的看法。在4月19日美洲峰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奥巴马被NBC记者问到奥巴马信条(ObamaDoctrine)时,奥巴马把它更正为奥巴马主义,并说如何定义这个主义,他会留给他人去做,但他认为他的奥巴马主义有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倾听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的观点。他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但她只是一个国家。世界上许多事物,诸如反毒、反恐、地球暖化等问题,无一不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因此美国必须与其他国家合作;而这些国家有不同于美国的历史,文化和观念,有时他们的观念是好的,因此美国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

二是美国人应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推广人类的普世价值–民主、自由和公民社会,而不是用武器的力量。在很多情况下,用强硬的方法推动民主并不能达成美国的目标。古巴的例子就证明了这一点。奥巴马希望解冻与古巴长达50年的僵硬关系,但不可能立刻发生,因为“政治犯、言论自由和民主更重要,不能被摆在一边”。

关于这两个原则,实际上奥巴马在去年竞选时,就把它们作为布希信条(BushDoctrine)的对立物而经常提起。但一百天前,那些东西还只是一种理想、一些概念和一连串的对选民的承诺,而现在施政不过百日,奥巴马就已经在身体力行了。

对奥巴马的身体力行,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保守派和自由派非常不以为然。当奥巴马向沙乌地阿拉伯国王鞠躬行礼以示尊重时,当他与委内瑞拉总统、极端反美分子查维兹握手拍肩时,前副总统钱尼说,这样做亵渎了美国总统的尊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当国务卿希拉蕊初访北京显出柔软姿态,不提人权问题时,加拿大自由派的笔杆子麦克琳杂志则认为奥巴马放弃向全球推动民主,大叹民主即将终结。

就国内施政来说,对于到底什么是奥巴马主义,美国的政客和政治分析家们更是鲜有共识。极右翼共和党人因为他的政策全面扩大了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而称他为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甚至法西斯主义者,而左翼则认为他调和和共和党的矛盾而称他为迁就主义者、新保守主义者。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用左的信条还是用右的概念来看奥巴马的百日施政和奥巴马主义,都未免过于简单。因为奥巴马的施政其实既充满了左右冲突,又模糊了左右界限。譬如,他救银行不救车商,他迫使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破产重组,而不顾曾支持他竞选成功的强大的工会力量会在他寻求连任时对他秋后算账,这算是左呢还是右呢,是激进呢还是保守呢?显然,这里并没有简单的答案。

笔者甯可解释为,奥巴马主义实际上并不在意贴标签似的意识形态,只要能把美国从经济泥淖中拯救出来,不管什么办法,他都会去试。他自己就说过,这是美国老百姓判断他能否连任的唯一指标。在外交上,只要能重新恢复美国领导世界的地位,不管姿态多软,他都会去做。所以这个主义是实用的,充满了大胆的尝试。

但对美国的一些保守派来说,奥巴马主义的尝试相当危险。他们因此对美国的国家走向担心的要死(scaretodeath)。笔者并不赞同一些保守派的极端主张,但他们说美国正处在十字路口,却并非杞人忧天。美国的确处在严峻时刻。最近,西方的政治分析家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担忧就是:美国的衰落是不是不可避免?民主是不是就要终结?在这种时刻,倘若奥巴马还要受制于僵硬的意识形态,还要因为每走一步都要面对来自左的阵营和右的阵营的攻击和批评而犹豫不决,那这些保守派的担心就真的要成为现实了。

在未来三年多的任期内,奥巴马主义如何发展,如何变化,这个主义能不能扭转美国衰落的颓势,能不能坚守民主这个核心的普世价值,能不能让美国重温罗斯福时代的辉煌,将特别引人关注。至于奥巴马在面对中国这个最顽固的抵制普世价值的极权堡垒,但同时又希望中国合作的时候,还能不能坚持“政治犯、言论自由和民主更重要,不能被摆在一边,”更是对奥巴马主义的严峻考验。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未普:从陈独秀到赵紫阳
未普﹕为何中国人不能享受这样的普世价值?(上)
未普:为何中国人不能享受这样的普世价值?(下)
未普:中共加紧出口意识形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