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正气:抑制豪强,利国惠民的召信臣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5日讯】召信臣,字翁卿,西汉中晚期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曾任谷阳(今山东平阳西南)县令、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县令、零陵郡(今广西全州县西南)太守、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太守等职。由于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与其后的南阳太守杜诗一起,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 为“召父杜母”。

一、清除陋习,倡树新风

召信臣主政南阳时,正是西汉王朝由盛趋衰之际。当时的皇帝汉元帝刘奭,天天沉醉于酒色,大小政事均交给宦官石显处理。石显及其他近臣贵戚,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只知道横征暴敛,奢侈挥霍,致使百姓怨声载道。

召信臣到达南阳后,首先深入田头林野,巡视民间,了解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倾听百姓的要求和愿望。他发现当地常因干旱而歉收,就亲自四处找水源,然后率领百姓挖渠引水,灌溉农田。为控制水量,扩大灌溉面积,他又带领百姓修筑陂塘,作堤闸数十处;为避免农忙季节用水骤增而引起纷争,他还为百姓制订了“均水约束”, 即公平用水的制度。规定各地放闸引水的顺序,并把具体条文刻在石碑上,立于路口田畔。此举有力的保障了农村社会的安宁与和睦。

南阳受当时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奢糜之风也十分严重。凡遇嫁女娶媳、 生老病死,无不大操大办,竞相攀比,因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人家为此而导致数年不振,甚至破产;还有的为顾一时脸面而借贷负债,最终不得不以卖儿卖女来收场。召信臣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特地发出了一个《禁止嫁娶送终奢糜令》,严格禁止这一陋习,大力倡导诸事简约。

经过召信臣数年的艰苦努力,南阳地区的经济明显好转,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不良习俗受到了猛烈冲击,勤劳节俭蔚然成风。

二、抑制豪强,扶助百姓

南阳是西汉时的一个大郡,也是豪强邪恶势力聚集之地。一些纨裤子弟和贪官污吏及各种社会渣滓,互相勾结在一起,经常为非作歹,欺压良善。

召信臣曾对他们进行过多次劝诫,对其中一些违法乱纪、鱼肉百姓者,还曾绳之以法。但他们恶习难改,一有机会又旧病复发。

有一次,召信臣正在下面视察,突然有人禀报说:前面有两伙人在闹事。他赶到现场一问,才知道一伙是官家子弟,正在围场打猎;而另一伙是娶亲的人,他们正带着嫁妆、鼓乐队等从围场旁边经过。官家子弟说:娶亲的人惊跑了野兽,要他们赔偿香獐3只、黄金20两。娶亲的人当然不肯。于是,双方就争执起来。官家子弟依仗权势,首先动手打了人;娶亲的人也达数十之众,不肯善罢甘休。

召信臣立即把官家子弟中的为首者叫到一旁,将他严厉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派人把他们全部押回郡衙。接着,帮娶亲的人将队伍整理好,让他们迅速上路,以免耽误了吉日良辰。

召信臣回到郡衙后,将几个官家子弟叫到面前,向他们反复讲明利害,劝他们赶快改恶从善;对其首要分子,还勒令他限期改正,不然将严惩不贷。随后,召信臣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又迅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他明文规定:对那些只知游手好闲、不事农耕的府县官吏子弟,一律罢免其父兄官职;对违法乱纪、鱼肉百姓者,不但予以坚决镇压,而且对其父兄也处以刑罚。官吏们为了自身的权益和名声,不得不对家人进行严格管教。于是,刑事案件大幅度下降,百姓也渐渐有了安全感。

日久天长,南阳郡的老百姓,越来越感到召信臣,像父亲对待子女那样,对待他们,关怀备至。于是,普遍称他为“召父”,称赞他是真正的“父母官”。

每逢朝廷考核,召信臣也总被评为天下诸郡第一,受到朝廷多次奖励,成为朝野公认的良吏。所以,他在迁任河南郡(今内蒙古河套以南)太守不久,便升为九卿之一的少府,掌管全国山海池泽的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

三、力主节省,利国惠民

召信臣担任少府的第二年,汉元帝去世,汉成帝刘骜继位。刘骜比起其父来,更加荒淫无耻。他“重增赋敛,征发如雨”,不惜耗费巨资为自己修建规模巨大的陵墓。同时,他还让作恶多端的外戚王氏把持朝政,致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奴婢买卖公开合法化,数以千万计的流民,悲苦的辗转于道路。

为扭转时局,召信臣曾多次进谏,提出过不少益国利民的好主张。但是,一意孤行的王氏集团始终置之不理。于是,他只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一些惠民措施。

首先,他努力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奏请取消了一大批土木工程,包括皇帝极少光顾的离宫别馆的修缮扩建和铺张陈设。接着,又奏请解散由宦官组成的皇家乐队,并提议将保卫宫馆的卫队及其兵器等削减一半。随后,又奏请取消了太宫园里的温室等等。

早在召信臣担任少府前,专供皇室膳食的太宫园建有一处颇具规模的温室。每到冬季,日夜生火以提高室内温度,从而保证室内蔬菜的生长。召信臣认为这实在劳民伤财,便借口生长出来的东西不合时宜,不应用来贡献皇帝,而将温室拆除了。仅此一项,每年便节省开支多达数十万。

召信臣60多岁时,死于任上。南阳郡的吏民们,一直深深怀念着他们的“召父”,主动地为他立祠建庙,并定期祭扫敬拜。

(事据《汉书》等)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上元初年,京师干旱,一斗米要值数千钱,人民死亡的很多。李皋筹计俸禄不足以养活全家,急忙申请调外官,贬职任温州长史。不久就代理知州。当年农业歉收,温州官仓存有官米几十万斛,李皋准备用来救济灾民,吏员不敢奉行,叩头请求李皋等候皇上的旨意。
  • (中央社记者陈淑芬台北25日电)文建会主任委员黄碧端今天表示,台湾的文创产业具活泼创意,并承续历史传统,文化多元且丰富,是台湾在华人文化市场独具的优势,令中国大陆文化界羡慕。
  • 王显和唐太宗两个人,有着如同严子陵和汉光武帝一样的老交情。小时候,他们一起游戏打闹,常常互相扯裤子、摘帽子取乐。
  • 陈安世是京兆人,在权叔本家做雇工。他天性仁慈,从从来没杀过生,对人也老实诚恳。这年,他只有十三四岁。
  • 唐朝时代的徐有功,任大理寺司刑丞(执法的官职名),每次看到武则天皇后将要杀人,他认为处理不当时,一定会根据法律条文,当众与之争辩。
  • 宋代,江南深秋,小村镇的路口。
  • “卖狗肉!卖狗肉!狗肉热乎,快来买呀!”卖狗肉的小贩王三,把挑子放在一排土墙下,高一声低一声的叫卖起来。
  • 有一天,济公正站在西湖旁边的一棵大柳树下,手摇破蒲扇,观看西湖风景。时值重阳,金风送爽,湖水涟漪,柳枝拂面,湖光山色,好不宜人。济公正看得高兴,忽见不远处走来一个人,在离柳树不远的地方站住了。由于他低着头,根本没往这边看,所以没发现柳树下的济公。济公对他却看得分明。
  • 凡是去过“罗汉堂”的人都见过,五百罗汉依次排在那里,他们或坐或站,个个神彩奕奕,栩栩如生。唯独济公蹲在罗汉堂的房梁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