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釭诗约:桃夭.桃花与新娘

文/紫真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朱熹《诗集传》:“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春光刚到一半,花儿人儿都光亮。新栽的桃树,开满灼灼的花。小姐出嫁了,成一个美满的家。】

桃之夭夭,有蕡(音坟) 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新栽的桃树,结起大大的桃。小姐出嫁了,婆家都说好。】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音真),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新栽的桃树,叶儿绿遍了天,小姐出嫁了,婆家人快乐无边。】

歌咏桃花,最古老的诗,就是《诗经》周南这篇贺嫁女的“桃夭”诗啦!《诗经》大约是纪元前十二世纪左右的作品,内容至为质朴单纯,但是却成为数千年来,中国诗的先驱。例如分析这首诗〈桃夭〉,就有以下的发现:

一是脚韵。第一章的“华”与“家”,第二章的“实”与“室”,第三章“蓁”与“人”,都是偶数句的末尾押韵。这种押韵的方式,后来演变成魏六朝的古诗,以及唐朝以后近体诗的通例。

二是韵律。一行四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种形式,是二音节加二音节。《诗经》的诗,大体来说,是中国北方的歌谣。

这首“桃夭”,以桃花来形容新娘,以自然景象来比喻人世变迁。这种形式,成为日后中国诗的传统手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以前的朝廷小官,待遇微薄,宋诗常将个中苦况表露出来。例如: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中“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经常欠书店的债,又没有酒钱。这即使是诗的夸张,想必与实情也相去不远。
  • 中国的古典诗,喜欢论述自然与人生,而拿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有限,来相互对比。在自然的嬗递中,人的生命,也不断的推移。诗人喜欢用自然的美,与自然的变,作为人生的比喻和象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 科举时代,放榜之后,可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落榜者的悔恨、悲痛、空虚、失望,交织成一片茫然。

    最早的一首描写落第生心情的诗,要算是盛唐诗人常建(708?→765?)所作的“落第长安”。

  • 后汉桓帝(在位147→167)时,巴郡(四川)太守李盛,苛取税金,百姓怨声载道,因而流传下这首歌谣。
  • 在诗的黄金时代唐朝之后,宋诗在题材上,尝试着摸索新的领域。梅尧臣(1002→1060)的河豚诗,就是一个例子。梅尧臣字圣俞,今安徽宣城人。他曾任桐城主簿、河南主簿等职,官至都官员外郎。
  • 山采蘼芜,下山遇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疋,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 “清明”是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后的第十五天。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造就了依时令、按季节生活的节奏。观天象变化,便知四时风物的更迭。
  • 细细品味这部先民们的综合巨著,你会发出慨叹:何时归我先天的纯真、善良与与生俱来的宽容、忍让的胸怀?那些歌咏,那些比拟与譬喻,都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点点滴滴,随手拿出、顺口唱出。你会由衷的赞赏,万分的佩服,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 这首郑风子矜篇,咏叹的是女子怀念情人的心情。利用男子身上的衣领、佩带来联想,并指出曾经幽会的场所,以表达她的一片浓情蜜意仍未稍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