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方外之士

茹之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

“方外之士”出自《宋史‧隐逸传》,又作“方外之人”。“方外”,世外的意思。

宋朝太宗时有一个叫陈抟的人,曾在五代后唐明宗时中过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是去武当山、华山隐居修行。

太宗太平兴国年间,陈抟来见太宗,太宗对他十分礼遇。太平兴国九年,陈抟再次来见太宗,讲述道法。太宗更加以礼相待。太宗对宰相宋琪等人说:“陈抟独善其身,不贪求权势和金钱,真是‘方外之人’啊。他在华山已经隐居了40年,年龄差不多快一百岁了。他自己说,经历了五代时期的离乱之苦后,幸好遇到了大宋的太平之世,所以到朝中觐见。同他谈话,很值得一听。”

“方外之士”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后人用此指言行超脱于世俗之人,也用来指佛家和道家的出家人。

──转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后来,秦桧死了。秦桧死后不久,他的儿子秦熹也死了。妻子王氏设坛请道士为其招魂祈祷。道士伏章,在做法时看见了阴间戴着铁枷的秦熹,就问:“太师(秦桧)在哪里?”秦熹答道:“在丰都鬼城。” 方士按照秦熹所说,前往丰都鬼城,看见秦桧与另一个谋害岳飞的人万俟契都戴着铁枷,正遭受各种刑罚的折磨,苦不堪言。秦桧说:“麻烦你转告我的夫人,‘东窗事发’了。”
  • 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京城洛阳,有一座平等寺,寺内有一尊高两丈八尺非常庄严的大佛像。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十二月中旬,佛像两眼不断流泪,浑身上下都湿漉漉的。消息传出,洛阳的男女老少都争先恐后的跑来观看,平等寺前人山人海。有个和尚用一块干净绵纱为佛像擦泪,转眼之间,绵纱便湿透了,于是再换一块,又用不了多久,就再次湿透了。佛像流出的眼泪不管怎么擦,也擦不完。就这样,佛像一直流了三天泪才停止。第二年四月,尔朱荣率领军队攻进了洛阳,杀死王公百官共两千多人,百姓死的无计其数。
  • 在江西章水的西面有一座山峰,名叫罗汉峰。山上多为奇松异石,还有一座早已荒废的古寺。据当地历代传说,也不知是哪朝哪代反正是很久以前,在古寺荒废前寺里曾经住过一位和尚。这位和尚每日除了苦修之外就是耕作种田,而每当有过往行人走到寺庙,只要他看到了,一定会奉献一杯香茶招待他,然后又拿着工具去干活。有时人们劝阻他说:你不妨休息一会儿再去干活,和尚却回答说:没工夫休息,没工夫休息。
  • 大唐宪宗元和初年,南岳衡山有俩位名叫田良逸和蒋含弘的道长。他们精通道法,远近钦敬,当时人尊称他们二人为“田、蒋君”。田良逸道长清净无为,待人待物皆很和煦,从不浮夸掩饰,品格清峻而不沾世俗求名求利之风。人们一到他面前,就只觉的自己心中一切低下不好的恶念一下子全部没有了。
  • 清末高僧释专西,未出家前俗名毛授心,是浙江人。他从小就吃素,长大后立志出家修佛。十八岁那年,他到小灵山戒庵高僧德祖座下出家,法名释专西。可还没来的及正式受戒,德祖就得了重病。
  • 民间传说或童话中所讲的十二生肖故事﹐听起来“头头是道”﹐可是细究起来呢﹐就有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了﹐我们不妨来稍微聊聊﹐逐条分段探讨辩别一下其中真假对错。
  • 海南道人惠英,字颖孺,出生十二日母亲就去世,七岁出家为小沙弥,二十岁跟随我学习。我在各道场所讲述的佛理精要,从来不曾想过要把这些言论收集记录,汇编成书。
  • “从善如流”指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自然。
  • 此典故形容人风仪高雅,为人称羡、效仿;也用以咏外出游赏。
  • 古代修道者甚多,而得道者极少。这是因为修道艰难,师父对弟子要求非常严格。若是没有非凡的决心和意志,则很难修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