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陈纪据理难客

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陈太丘(1)与友期行(2),期日中(3),过中不至,太丘舍(4)去,去后乃至。元方(5)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6)在不?(7)”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8)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9)之。元方入门不顾(10)。(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注释】
(1) 陈太丘:陈寔(音石),字仲弓,东汉颖川许(今河南省许昌县东)人。桓帝时任太丘长,故人称陈太丘。
(2) 期行:相约而行。
(3) 日中:中午。
(4) 舍:离开。
(5) 元方:陈纪,字符方,陈寔长子。至德绝俗,与父寔、弟谌,高名并着,世称“三君”。曾任尚书令等职。
(6) 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7) 不(音否):同“否”,句末疑问语气词。
(8) 委:抛下。
(9) 引:拉。大人对小孩表示爱抚的动作。
(10) 不顾:不回头,有不理会之意。

【语译参考】
陈寔与朋友相约一起同行,约好在中午出发,过了中午,朋友还未到,陈寔就先走了。走了之后,朋友才到。陈纪当时才七岁,正在门外游戏。客人问他:“令尊在家吗?”陈纪回答:“等您好久,您不来,他就先走了。” 那位朋友很生气的说:“真不是人!跟别人约好同行,却丢下别人先走了。”陈纪说:“您跟家父约好中午出发。过了中午您不来,就是不守信用;又当着儿子的面前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位朋友听了感到很惭愧,下车想拉他的手,但是陈纪进入家门而不理会他。

【研析】
言而有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原则,但世人往往未能恪守且不自知。本则故事,是描述陈寔与朋友已约定时间同行,但陈寔因朋友迟到,先行出发;而陈寔的朋友并未因自己的迟到而反躬自省,反倒对着陈寔的大儿子陈纪批评陈寔,不应丢下朋友不管,自己先走。陈纪虽然才七岁,却能说出一番大道理,据实批评父亲这位朋友迟到的不守信用行为以及对着儿子批评父亲的无礼举措。让陈寔的朋友听了之后,感到惭愧。

【延伸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从约会的准时到达到重大承诺的履行,都是守信的具体表现。我们是否也常常忽视了守信的重要,而如本则故事中陈寔的朋友,自己违反了承诺而不自知,反倒责怪对方呢?请分享你的经验。

2、陈纪小小年纪,在面对父亲朋友无理的辱骂,能据理力争,还给父亲一个公道,让父亲的朋友听了之后,惭愧不已。在日常生活中,你如果发现别人的言行举止有不恰当的地方,你会诚心的告诉他关于你的看法与建议,还是视若无睹呢?请分享你的经验与看法。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1996年)
2、《世说新语》(新潮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
3、《【解读经典】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04年)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庄辛对(1)曰:“臣闻(2)鄙语(3)曰:‘见兔而顾(4)犬,未为晚也;亡(5)羊而补牢(6),未为迟也。’” ( 《战国策.楚策》)
  • 子曰:“富(1)而(2)可求(3)也;虽执鞭之士(4),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5)。” (《论语·述而第七》)
  •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今河北省)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想立叔齐为太子。他死后叔齐想把王位让给兄长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逃走了,叔齐觉得自己不应该继承王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推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 村外有口又脏又臭的污泥塘,人们找来一些花木种下去,想把这儿的面貌改变一下。可是这些花木的根部都被污泥粘住,展不开,不但没栽活,连根都烂掉了。
  • 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的说:“君子是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的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的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自立于世。那些站在远处就显的光彩照人的,是修饰的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让人心中洞明的,是拥有渊博学问的人。”
  • 小孩生下来大脑里的思想像白纸一般,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小孩变坏了,这是不是也反映社会的问题?在社会乱象中,该如何教小孩多为别人着想、善待别人?该如何教小孩正确看待社会或媒体乱象中的讯息和言行?
  • “闻”者出名,往往只是追求美名而不懂修心养性;“达”者明理,明白为何要修心养性,讲的是名副其实,表里如一。“达”者还能明辨世人求名求利者、狂妄自大者多,因此会要求自己谦恭待人、修心养性。“闻”者看重的是身外之物,随波逐流,追求美名、权力地位,这恰恰是不明事理,不“达”。因此,博得虚名的人,往往是那些空有其表、汲汲营营、讲究现实的人。
  •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辞辛劳的周游列国。这一年,他正准备到楚国去,却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被两国的军队包围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粮食耗尽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