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失落的瑰宝 日本王女佛门路

任子慧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8日讯】一个特殊的展览揭开了古时日本王家女的特殊命运。令人惊讶的是,在悠久的王室历史中,承载着王家与佛家的一段悠远流长的缘分。

“被遗忘的历史瑰宝”近期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展出。这个展览呈现给现代人一段被历史埋没而仅存的十三所“尼姑庵”,这些寺院初代及承传的住持多是王女或与王族有关的女性。

这些文化瑰宝向人们揭开了古代公主王女命运的神秘面纱,让人一探古代王女的生活方式,并重新认识日本王族与佛门的不解之缘。

中世纪到江户时代期间,当王女幼小的时候,身为父王的天王就已经为女儿安排了神圣的修行之路。差不多到学龄前时期,这些小公主将如出嫁带嫁妆般、喜气洋洋的踏入佛门。由于年龄尚小,一并带入寺院的“嫁妆”样样俱全,带有王家独有的贵气,寺院宛如一个小宫廷,同时也倍增寺院的神秘色彩。

起源于七世纪的尼门迹寺院,一八六七年明治维新时期被当时的政府发令将佛教与神道强行分离开,将神道国教化,日本变成了一个信仰神道的国家。当时强制废除佛教,并发出王女出家的禁制令,在没有王家的庇护及财政资助下,尼门寺难以维系。如今在极力修复下,尼门寺仅剩下十三所,主要集中在京都及奈良,而仅存的珍贵物品有一百八十件。


灵鉴寺书院建于十七世纪后期,门画可以看到《官女唐子游图》的部分。书院是王女入寺后的基本生活空间。(摄影/金井杜道)

在战火中,不论环境如何艰难,这些王女住持们都完好地维护了宫廷中原有的美术、文学以及高尚的传统文化,然而如此珍贵的历史文化,却已经被人遗忘,而发掘此文化瑰宝的却是一个美国人。

重现王女精神世界

“被遗忘的历史瑰宝”不仅吸引众多民众,天王家族也分别前往观赏。明仁天王流露出很怀念的神情,告诉周围人这些玩具是怎样玩的,曾经游玩了哪些地方等。当平民出身的王后美智子浏览一些玩具的说明时,天王则向她解说他很熟悉的玩法。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日本中世纪历史的准教授横沟女士说:“展品勾起天王小时候的记忆。”

另一位民间出身嫁入王室的太子妃纪子问了一些问题,也让夫婿二王子文仁亲王和其他王室成员,掀起童年游玩故事的回忆。横沟女士说,看到这一幕令人感觉,王室成员犹如回到他们自己所熟悉的特殊生活圈子。

不过,所有这些珍品与现代王家已经没有关系了,都是寺院各自承传下来的。

长久以来,王女信仰及精神世界鲜为日本人所知,是一个世人所遗忘的角落,这是首次将寺院这方面的物品展现给世人。横沟说:“这次展览并非纯粹是王族的物品展,更重要的是其承传下来的信仰部分,而且是尼僧们的心愿。这些贵族王家的尼僧们,希望借此将他们的信仰及精神世界展现给世人。”


装饰着一对金色长尾鸟的镜子。(摄影/任子慧)


灵鉴寺的展品得度台,类似化妆整发时的小型化妆台。黑漆加上金色的菊花,呈现出王家的贵气。(摄影/任子慧)


典雅多采的彩绘饰物。(摄影/金井杜道)

王女丰富的尼僧人生

王女的尼僧人生是从小就决定的,王女出家对于整个王族来说,是个莫大殊胜的事情,所以整个过程也是喜庆非常。横沟教授意味深长地说:“现在俗世的人们是很难想像的。”人们会认为,公主从小进入寺院、踏上修行之路,生活会很乏味,很艰苦,其实不然。

“公主除了阅读佛法经书之外,同时还会学习书道、茶道等上流社会女性的修养,诵经、书道,诗歌、日本和歌等多方面的知识。可谓琴棋书画样样通。”从展出的珍品中不难发现,成长过程中,公主从画花鸟开始,到自画像以及绘画佛像,从玩具式的绘画纸牌的学习,到汉字书法的训练,以及抄写经文等的过程,都能自然的令观展者在脑海中浮现出她们当时生活及修行的情景。

据有关资料显示,王女出生后直至学龄前为止,都在王宫中生活,进入佛门寺院的年龄并没有一定限制,例如有王女在出生后两个月即被决定将进入昙华寺,到八岁那年正式入寺。

在临近入寺前,王女会前往天王、王后、王太子各自的御所进行道别仪式,同时接受盛大的款待。据史料记载,王女进入寺院会举行犹如结婚嫁娶般盛大仪式,王女坐上王家轿子,前呼后拥的大批侍从跟随,喜气洋洋、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进入寺庙。学龄前左右的王女会有奶妈及侍女等随行入寺。在正式削发为尼开始修行前,王女得经过各方面的学习,以及喝食及得度等严格仪式。

当时佛门修炼是在王室及国家的庇护下,包括财政资源的支持。在寺院中的王女不但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高深文化修养,还拥有自创的书法诗词以及绘画等的作品,其中很多被收录于著名诗词作品中。也因为她们可以读懂艰深的汉文诗词,而受到人们的尊敬,也有记载显示,多位尼僧还兼职宫中的一些事务。

横沟女士说,不仅入寺时受赠丰厚的王室用品,在过年过节时,天王还会运送大量宫中的生活用品、衣物、书籍及玩具给女儿,王女入寺院后并非就与娘家断绝王族关系。故此次的展览犹如打开宫廷之门,让平民百姓一窥神秘的王家点滴。


陪同宝镜寺的中兴德严理丰尼(1672-1745年)入寺的一部分“嫁妆”,是伴随着她的童年玩偶。(摄影/任子慧)

民间流传两位菩萨转世的王后

最古老的中宫寺及法华寺的故事最为人所知,民间一直流传两位王家女性为菩萨转世。

据《日本书纪》记载,日本飞鸟时代用明天王的二王子圣德太子(五七四至六二二年)被尊为日本佛教始祖,他共建造了七座壮观的寺庙,包括日本第一所寺庙——著名的四天王寺。其中一所中宫寺,是圣德太子专为母亲穴穗部间人王后所建造。这是尼门足迹的第一所寺院。

间人王后与圣德太子及中宫寺之间有着特殊的缘分,据说如此有佛缘的太子非一般凡夫俗子。中世纪的文献记载,相传慈悲的间人王后是阿弥陀佛转生。而另一个有趣的记载,圣德太子又名厩户王子,因为太子在马房前出生,典故也同样指出母亲间人王女是救世观音投胎等。

自此以后,佛教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圣武天王(七零一至七五六年)摄政期间,为祈求国泰民安,令全国各地兴建至少八十五座规模宏大的国分寺及国分尼寺庙,犹如庙宇网络般,而所有寺庙与各地执政部门的建筑并列,形成两座盛大建筑物。

据说,这些与当时的光明王后(七零一至七六零年)有很大关系。光明王后不但虔诚信奉佛教,也拥有贵族的家庭教育背景,并且受中国唐代佛教的影响,倾注一生于佛教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为佛教经典的写经提供财政援助,也设立多所救济院。光明王后居住的御所于七四五年建立,名为法华寺,是尼门寺中第二古老的寺院。

不能不提及的是,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历尽艰险东渡日本传导佛法,即时逢圣武天王摄政期间,有记载显示鉴真受到天王上下盛大的款待。

有一个关于光明王后与法华寺浴场的传说为人所乐道。光明王后在最初建造浴场时,曾经发誓亲手帮助第一位前来入浴者洗澡,而当天第一位入浴者是一位得了严重皮肤病的老年男人,善良的光明王后并不介意,亲手帮助这位老人清洗身体,于此之际,那位老人家忽然变成了一个觉者,原来是神佛在试探王后有无诚心。至今有记载显示,法华寺的一部分现址是当时的浴场。此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法华寺尊奉的十一面观音菩萨,也有一段光明王后的故事。古时在印度西北部的国家刚达拉(音译)国王,发愿希望拜见观音菩萨,之后佛托梦告诉他,东海岛国日本的王后即是菩萨转生。


手持法华经经卷的马郎妇观音像。唐代元和年中,传说观音菩萨化身一位民间美女,教化众生。(摄影/任子慧)


女小时候的衣服,这件有绣上瀑布图案的寓意,愿王女的头发像瀑布一样又直又亮。(摄影/任子慧)

王女修行环境变迁

佛教一直在日本流传至八世纪中叶,因为儒教思想渗入佛门,男尊女卑的的价值观,渐渐令女性的地位降低,尼僧得不到国家认可,普遍认为,女性必须先转世成为男性,才有机会修行成菩萨。有文献表明,这种思想并不被当时所有的尼僧所认同,她们认为,只要一心不乱精进修练,必能修成。

而自九世纪,再没有新建的尼僧寺院,一些信奉佛门的贵族已婚女性大多在家修行、独自修行。这种情况持续到十三世纪,贵族王家女性入寺院专修的方式重新兴起,并举行正统的得度仪式。京都及奈良的比丘尼庵的繁盛期则在十七、八世纪。然而江户时代(一六零三~一八六七年)末期,明治时代开始,又再度恶化。

进入明治时代,当时的新政府把废除佛门为其执政的一环,将神道从佛门中强行分离出去,成为以神道为主的国教。同时严禁王女入寺庙,也下达法律要求废置,并强行尼僧还俗,致使比丘尼庵在没有财政的支援下,很快走向没落。

在被剥夺朝廷武士将领显赫贵族的庇护下,财政来源顿成一大问题,王族尼僧或者变卖土地及贵重的物品,而一般的尼僧住持,则依靠教授茶道及花道作为收入来源。尽管环境丕变,她们并没有放弃信仰,同时保留下来象征该所寺院历史文化的财产。近代二战后的土地改革,寺院土地再度削减,令尼门安定的财政基础再陷困境。

现代的尼僧多来自各个阶层,每个寺院的运营也各有不同。过去的尼僧因多为王家贵族,相互之间都有连带的血缘关系,也拥有共同的宫廷式文化,令人有一体的感觉;而现今的日本寺庙则多是各家表现独特个性之处。

洋人挖掘日本尼僧文化的奇缘

由于明治时代起禁止王女出家,尼僧的社会地位发生很大变化,至今在京都奈良地区剩下的尼门迹寺院只有十三所,尼僧的信仰及生活方式代代遗留下来,成为每个寺院的文化遗产,也是日本历史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

由于尼门迹寺院平时不对外公开,此一展览让更多民众了解各个寺院建立的背景及承传、尼僧在寺院中的礼仪及生活信仰,以及她们奠基王室宫廷的独特修行方式。

有趣的是这个王女尼门寺的日本珍贵文化,却是一名美国人芭芭拉‧如许(Barbara Ruch)依循神奇的心灵呼唤而挖掘出来。

这位研究日本中世纪文化二十多年的女士表示,一直以来,都以为日本的佛教修行的僧人是男性。然而一九八零年的一天,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前往参观京都景爱寺时,见到临济禅尼五山高大的无外如大禅尼的雕塑,当时与塑像四目相投的一瞬间,似乎听到了打开长久封锁的钥匙响声,犹如有人推她去打开被人遗忘的尼僧世界的大门。

这位女士似乎听到:“请进来与我们会面吧,如果没有我们的存在,日本的文化不会是这种形式所留存的。”从那时起,芭芭拉‧如许开始了为寻回这段珍贵的历史而努力,并进行修复工程,至今已近三十年,得以将日本这段被埋没的佛缘瑰宝再次展现给现代人。◇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124期【艺术文化】栏目 (2009/06/04刊)

本文连结: http://mag.epochtimes.com/126/6463.ht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纪元周刊记者梁珍报道)四月十五日素有“香港良心”的前香港天主教区主教陈日君枢机,正式卸下主教生涯的光环。他的敢言,幽默诙谐且直白的言语,让他被冠以“反叛主教” 的称号,但同时也成为香港人最认同代表公民社会的人物。
  • 三月份《远东经济评论》发表了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ebrew University)中国研究教授约菲(Ellis Joffe)的文章〈追逐台湾的中共军队〉(China's Military After Taiwan),文中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共十多年来迅速扩军的主因,在两岸关系和缓之后,中共基于战略性防御等其他因素仍持续扩军。文章摘译如下:
  • 中国中央银行行长日前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亦即终结美元、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个建议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中国财经界人士更是议论纷纷。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问题上的讨论,中国学者似乎得到了最大尺度的“言论自由”,在高调捍卫国家利益的时候,政治的阴影消失了许多。
  • 西藏圣地,由于与世隔绝,形成了特殊且一脉相承的藏传文化。也因为久浴佛法,素来被誉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人间最后一块净土”。虽然历经政治上的可怕浩劫,藏人珍贵的自然环境与佛教文化,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然而在群魔乱舞的世间,世人依旧渴望光明与智慧。于是流亡藏人国际声望日高,圣洁的藏传佛教也日益为众人所知悉。

    近日,第一部由藏教喇嘛拍摄、还原一代瑜珈大师修炼史实,且由纯正藏人担纲演出的电影《密勒日巴》即将在台湾盛大上映。本片在美国上演时获得极大赞誉。达赖喇嘛曾多次公开赞叹这部影片,并亲自主持美国的首映。他表示:“每当我阅读或听闻这个故事,都会流泪,并生起强烈的信心。

  • 中共常委李长春访日行程周密又低调,但他与十四家日本大媒体高层会面,要求给予中国报导“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仍惹出了个网路热议的话题。
  • 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号称有着神传文化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悠悠岁月中,曾有过如大唐盛世的辉煌,也曾有受八国联军欺压的落魄日子,更有被共产党筑起铁幕蹂躏、十年文革的人间炼狱悲惨岁月。好不容易在一九七八年底实施“放权让利”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面开小门,以所谓“渐进式”的改革期望再造辉煌。
  • 甲午战争一役,清廷丧权辱国、割让台湾,展开五十年影响深远的统治,是举世皆知的历史。然而却鲜有人知,隔年乙未年,即西元一八九五年,当日军正式接收台湾,却爆发了这块岛屿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保家卫国之战……
  • 三月二十一日“独立中文笔会”在香港召开会议,讨论中国的文学自由与关注多位因言论自由而入狱的中国作家。与会人士认为,香港应积极地行使言论自由权,以唤起中国人民的自觉。
  • 四月四日正逢四川“五.一二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清明,面对家属的眼泪与不满,中共迟迟推延死亡数据和名单,不面对“豆腐渣工程”的事实。
  • 凭个人的好恶,我不会专门撰文来赞颂中华民国的终身总统蒋介石(一八八七~一九七五),一来,我同情陈洁如们,二来,我更愿意为身体力行“和平反共救国”的汪精卫洗刷污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