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仙迹探微:缙云山—川东小峨眉

牟梅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素有“川东小峨眉”之誉的佛教名山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北4千米处,它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东西排列九峰,即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为1050米。海拔882.6米的宝塔峰,因形状象宝塔而得名,传说是古“阿育王塔八万四千之一”。

缙云山,古名巴山。关于缙云山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黄帝时有缙云氏后裔居此,故称缙云山。据郡志载宋灵成侯庙碑云:“此山出于禹别九州之前,黄帝时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于巴(宗)以御魑魅,名基于此”。

一种是因为缙云山间云雾缭绕,云霞时常变得色赤如火,姹紫嫣红,而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还有一种是因为山上有一座名为缙云的寺庙而得山名。据说缙云寺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南北朝时就有僧人在此修行,比如南朝宋的僧人慈应最早在此修行建庙。据说迦叶佛和道家真武帝都曾在缙云山上驻足,并被这里的仙气所吸引。狮子峰上的两个长尺余、深寸许的足迹传说就是真武流下来的,而缙云寺供奉的则是迦叶佛。

唐朝著名僧人幽谷也曾在这里修行,并为众生讲解佛法。当时有两条龙也前来旁听,深受教化。二龙知道缙云山缺水,为了感谢幽谷,遂送水上山。

缙云山上原有寺庙10多座,现存缙云寺、温泉寺、白云寺。

缙云寺坐落在“狮子”、“聚云”两峰之前,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唐高祖(618年)时更名为“禅真宫”,唐宣宗(847年)赐寺名为“相思寺”。宋朝时该寺香火最为鼎盛,998年,宋太宗曾读过的梵经240卷被供奉在此。宋景德四年,更名为“崇胜寺”,万历三十年(1602年)改为缙云寺,赐题为“迦叶道场”。明末毁于兵火。现存庙宇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新修葺的。

除了寺庙遗迹,缙云山上还有八角井、佛光岩、舍身岩、相思岩、南北高观音、晚唐石照壁、宋代洛阳桥等景观,其中不乏美妙的传说。

在缙云寺的旁边有一口水呈碧青色、形状呈八角形的井,名为“八角井”。相传早期缙云山上缺水,一个叫了尘的僧人每天向神佛祈祷,希望可以得到帮助。一日,了尘正在打坐,观音菩萨突然降临,并告诉他“出山门向西三百步,深挖三丈,即有水源。”于是,了尘按照菩萨的指点,带着八名僧人挖掘泉水。

三天后,一股清亮的泉水从地下冒了出来。为了纪念这些僧人,就将井建成了八角形。史书记载,在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十月,八角井的泉水中,突然出现红莲花,而且历经月余仍不消失。

朝日峰西侧有一高20米的悬崖绝壁,令人称奇的是:在绝壁中央有约50厘米的坐佛图案一尊,以坐佛为中心,绝壁上呈现出圆形的光环图案,直到绝壁边缘。当阳光照射在上面时,便会熠熠生辉,好像佛光普照人间。

在缙云寺以西3公里处的坛子石,有一座高约百米的凹形悬崖,称为“舍身岩”。据说这里的气场特别好。比如在夏秋季节的晴好天气,向崖下抛落重量轻的物体(如草帽、竹枝等),它会晃晃悠悠的飘到岩上,而不是下坠。

相思岩在缙云寺侧的香炉峰下,十分壮观。岩崖底部,有宋代摩岩石刻,形状如塔,塔下的石窟,是埋葬僧人骨灰的地方。

唐代诗人徐凝曾作《题缙云山鼎池》二首,诗曰:

(一)
黄帝旌旗去不回,空余片石碧崔嵬。
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二)
天地茫茫成古今,仙都凡有几人寻。
到来唯见山高下,只是不知湖浅深。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峨眉境内的峨眉山,以其诸多的佛家胜迹以及秀丽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被称为“蜀国仙山”,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云海、日出、佛光、圣灯”乃是峨眉山的四大胜景。峨眉山南北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次峰金顶海拔3075米,不仅高于五岳,而且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中,也算是最高的一座山。
  • 关于武夷山山名的由来,大概有两种说法。南宋白玉蟾着的《武夷重建止止庵记》说,古代的仙人彭祖居住在此山,他有两个儿子,一名铿武,一名铿夷。彭祖880岁的时候,上天成仙去了。临走时嘱咐两个儿子要继承祖业,为百姓造福。此后,他们开山挖河,并在山上种植百花仙草。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各取其名字中的一个字,将此山命名为“武夷山”。
  • 终南山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据说因为山在周王朝的南面,故名南山,也叫终山,即陆终居地而得名。《禹贡》有“终南悖物”之句。因汉武帝曾在这里祭祀过太乙神,故又名为太乙山或太一山。《汉书·地理志》载:“扶风武功县有太一山,故以为终南。”宋朝程大昌《雍录》卷五称:“毛氏曰:‘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中南即终南也...............
  • 以玲珑秀丽闻名于天下的九华山,位于安徽省西部青阳县城西南,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作为黄山的支脉,它有99座山峰共18景,其中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九峰最为雄伟,最高峰十王峰海拔为1342米。
  • 位于江西省樟树市清江县的阁皂山,是武夷山的支脉,绵延二百余里,共有99座山峰,主峰凌云峰海拔807.5米。因其风景优美,颇有灵气,而成为道教灵宝派的祖山。据说由仙人郭真人掌管。
  •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的莲花洋中,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南北长约8600米,东西宽约500米,面积为12.76平方公里。最高山峰为佛顶山,海拔约290米。山上有奇异的石洞和众多的寺庙,自古就有“海天佛国”、“蓬莱仙境”的美誉。
  • 茅山古代称句曲山、地肺山,又名冈山。因为它山势曲折,像汉字的“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西汉景帝时,有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炼,同时给当地百姓治病,人称“三茅真人”;后三人得道成仙。人们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在道教中,它被列为第八洞天和第一福地。
  • 崂山自古就被誉为“海上仙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史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仙人名叫安期生,在琅琊郡海边以卖药为生,据说他吃的枣子大的象瓜。他后来得道成仙,活了上千年,被称为“千岁翁”。秦始皇东巡琅琊时,曾经召见过安期生,密谈了三天三宿。安期生离开时,给秦始皇留言,“千年之后,求我于蓬莱山下。”后来,秦始皇为了寻找神仙安期生和长生不老之药,曾派方士徐福率人在此登船入海,没有返回。
  • 天台山幽静、奇特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历代众多修炼者来此修行。此外,道教认为天台山是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因此其赤城山洞为十大洞天之一,其灵墟洞和司马悔山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天台山由此被视为神仙窟宅荟萃之所。
  • 王屋山,位于河南济源县城西北45公里处。它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古代济水的发源地。其山势雄浑,平均海拔1715.3米,它有三十六座奇峰秀岭,二十八个神洞名泉,主峰天坛峰,更是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很多人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在王屋山。现在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在王屋山南面的山梁中间,确实断开了一条很大的山口,这大概就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所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