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郑玄爱才赠注

(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郑玄(1)欲注《春秋传》(2),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3)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4);听君向言(5),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6)。(《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注释】
(1) 郑玄:字康成。东汉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为学以古文经说为主,兼取今文经说,曾注《易》、《书》、《诗》等,并著有《六艺论》、《毛诗谱》等。
(2) 春秋传:即《春秋左氏传》,为十三经之一,简称《左传》。
(3) 服子慎:服虔,字子慎,东汉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人。官至九江太守。著名学者,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谊》一书。
(4) 了:结束。
(5) 向言:刚才说的话。
(6) 服氏注:指服子慎所着《春秋左氏传解谊》一书。

【语译参考】
郑玄想为《春秋左氏传》作注,尚未完成。有一天有事外出,与服子慎巧遇,住在同一旅舍,但彼此不认识。服子慎在外面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释《春秋左氏传》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发现大多与自己的想法相同。郑玄就走向车子,对服子慎说:“我早就想为《春秋左氏传》作注,但还没有完成;听你刚才所说的一席话,大多与我的想法相同。现在就将我所完成的注解部分送给你。”于是服子慎便完成了《左传》服氏注。

【研析】
郑玄与服子慎都是兼综今、古文的经学家,他们两人原本并不相识,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郑玄听到服子慎谈论他为《春秋左氏传》作注的一些想法,与自己的想法相近,于是当场决定将自己已经完成的注译部分,全部送给服子慎。郑玄为了学术研究,将个人的研究成果全部赠送,这种虚怀若谷、爱才惜才、毫不藏私的作为,令人钦佩。相信服子慎当下也会因为郑玄对他的赏识,而更加努力。果然,服子慎最终完成《春秋左氏传解谊》一书,没有辜负郑玄对他的期望。

【延伸思考】
1、郑玄赠注的行为,与文人相轻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你有什么看法?
2、试想如果在你所从事研究的学术领域中,遇到一位与你想法相近的人,你会采取什么作法?
3、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智慧财产权(如:著作权等)的保护也就订定更多严密的规范。你觉得智慧财产权的保护可能会产生哪些利、弊?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1996年)
2、【解读经典】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04年)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守门人。魏公子吴忌知道了,前去问候,要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守城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厚礼。”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

  • 迷惑是由于执著和欲望造成的,去掉执著和欲望就是在提高道德素养,就是在从迷惑、黑暗中跳脱出来,学习更高的道理,按照道理衡量、归正、要求自己达到更高的道德标准,就能去掉执著和欲望,就能破迷而变得理智,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困境、问题。
  • 春秋时代,有一年山戎国入侵燕国,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发兵援救燕国,并攻下了山戎国的都城。山戎国节节败退,就向孤竹国求助,不幸,又被齐军打败。于是,孤竹国王便设计派一个大元帅向齐军诈降,在取得齐桓公信任后,就趁机把齐军引到迷谷。
  • 子曰:“奢则不孙(1),俭则固(2)。与其不孙也,宁固。”
  • 孔子说:“行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愿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 虽有天下易生(1)之物也, 一日暴(2)之,十日寒(3)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篇》)
  • 颜斶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位贤士,他为人淡泊名利,不但博学多闻,品德高尚,他的起居生活更是简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