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6-5)

意识反作用于意识
黄鹤昇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 ,

罗素说,“悖论是由某种恶性循环产生出来的。只要假定‘一堆事物中容许包含只能用整个一堆事物来下定义的成员’就会产生恶性循环。”(《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八卷,山东人民出版社,457 页)看来,马列主义在其辩证法前冠上“唯物”,就使其产生这种恶性循环。唯物主义一直无法解释天才,也不敢作形而上学的辩论。只能在物质形态上打圈圈,作一般低意识水平的形而下辩论,其原因大概来自于此。

唯物辩证法在论述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也承认把事物看成是相对静止的,不变的。否则人的意识就无法把握事物,抓不住事物的本质。但奇怪的是,既然事物相对静止和不变的,那么思维意识相对于物质来说就是运动和发展的。

但唯物辩证法又不承认意识是运动和发展的。若果他们承认意识是运动和发展的,就得承认意识的活跃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说,意识可以再生意识。这样就不是物质主导着意识了,有可能是意识主导着物质了,上面所说的意识把物质看成是相对静止和不变的情况来看,此一时的意识就占主导的作用。

若承认意识是运动和发展的,意识在物质现象相对静止时,意识不断地产生意识来考察它、探究它、审视它(即概念、推理、判断),此时的意识是活跃的、主动的。他不时地产生连结、综合、统一、进行概念、推理、判断等,什么叫“把握”和“抓住”认识的对象呢?就是对象束手就搏,动弹不得。

相对于静止的物质现象,意识就是运动和发展的。最起码来说,他是与物质平起平坐的。你物质有运动和发展,我意识也有运动和发展,两者根本没有谁决定谁的问题。毛泽东在他的《认识论》上也说:“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直至无穷。”在这里我们反问一句:若果意识不是运动着的,怎么再认识呢?没有理由说,你物质不断运动,我意识静待在那里,就可以把握和抓住事物的本质了。

大家要知道,唯物辩证法是不承认意识是运动和发展的,只有物质才有运动和发展。这样,你意识如何反作用呢?从这里我们看出所谓的“意识反作用”,其实就是意识对意识的作用。虽然他的这个反思是指向所认识的物质,但这个反思是两个意识之间的活动,是我思的思。凡经验的再思,都可以称为“意识对意识的作用”。

伴随以上所谓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问题,唯物辩证法说“存在决定意识”,他们的存在,指的就是物质,物质是唯一的存在。而这句话的含义就否定意识的存在,即意识不是存在。以此来推论,意识只能是虚无了。虚无的东西(若以唯物辩证法物质是唯一的存在来说,意识还不够称为“东西”)如何反作用于存在的物质?我们纵观黑格尔的辩证法,其辩来辩去,达到所谓的最后统一,其实就是形而上的意中之意。也即意识作用意识的辩证。没有意中之意来包含全体,辩证不可能得到圆满。马克思根本就不懂得辩证法的精髓,将他的唯物主义冠上辩证法的头含,这就是中国人说的“张冠李戴”,其谬误可见一斑了。(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书)(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黑格尔不顾自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问世以来的这些哲学常识,天马行空,从无到有,搞了个“绝对”说,根本说不通。
  • “感情不能够要求太完美,对另一半要‘随性’!”吴尊日前接受8月号“bellaman”专访,透露自己的爱情哲学,他说情侣交往常因时间一久失去感觉,所以不应该对另一半要求太多,因为完美不可能存在。
  • 中国有着5000年的古老文明,道家的天人合一,返本归真,佛家的天堂地狱、善恶报应、生死轮回,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忠孝节义、师道尊严,这些都是普世的美德,代代相传。传统文化的伟大力量,几千年来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荣。
  • “好”、“坏”、“善”、“恶”、“正”、“邪”等概念是语言、文学、哲学、历史、伦理学、社会学的基本范畴,也是佛法(或道法)的基本范畴,其实这是神为了使我们今天的人类能够认识大法来奠定文化基础的。
  • 在我们批判唯物主义认识诸形式中,我们就发现,在认识过程中,意识是可以产生意识的。也就是说,意识可以再生意识。康德将这个意识的再生归之为“再生的想像力”。他说“此再生的想像力之综合乃全然从属经验的法则,即所谓联想律者。”(《纯粹理性批判》台湾仰哲出版社,民国76年9月版,116-117页)这种意识的再生,康德将之归为心理学领域,而不属于他的先验哲学领域。也就是说,意识的再生,是以前意识为基础的。即所谓的“意识反作用”。
  • 德国哲学家朗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在其《唯物论史》说唯物论是“哲学上一个最初的、最低下的、但相对说来也是最坚固的阶段。”他并认为“唯物论可以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优良公理,但“已不再是哲学了”……“因为唯物论与人类自由精神的最高机能没有关系,且不说它在理论上的缺陷,也应说它缺乏振奋力,它欣然以所与的世界为满足,而忽视人类的理想,它对于艺术、宗教和诗歌没有帮助,它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倾向于利己主义。”(翁熙:《朗格》篇,《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八卷83——84页,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 年4月第1版。
  • 我们下面举一个思维活动的例子:自然界产生各种怪现象(姑且称为物质的显现)——人从这些现象中产生鬼怪、或说恶魔的思想(意识的)——人为了战胜鬼怪恶魔,又从这些意识中产生神的思想(又是意识的)。从这一系列的思维中,我们看到,除第一阶段是物质的外,第二和第三阶段都是意识的。也就是说,这个“神”的意识,是从“鬼怪恶魔”这个意识的反思上产生的。这就是意识产生意识。
  • 有个富翁向一个哲学家炫耀他的名贵宝石,他拿着宝石在哲学家面前晃啊晃,问道:“怎样,不错吧?”
  • 中国人自古以来相信和遵守天人合一,人与天地融合,相依生存。天道不变,循环有矩;地循天时,四季分明;人尊天地,感恩惜福。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德向善必是国泰民安、长治久安。小到一个人注重道德定是健康幸福,远离难缠病魔。
  • 你要认识,总要有对象,这对象就是物质(物质的表象),这世界再没有其他可供意识所认识的对象(这是以唯物主义来讲,当然还有意识认识--反思等认识对象);而物质只有人的意识所反映它,物质才显现出这个丰富多彩的表象世界。这两者都是唯一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意识(理性)只有人所特有,我们再也找不到第三者加入这个辩证的行列。这两者的唯一,就构成一个矛盾两个方面,谁也离不开谁,谁也决定不了谁。只是在认识过程中互相转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