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珍藏

一部智慧的兵书 《六韬》(14)

姜太公 吕望
font print 人气: 41
【字号】    
   标签: tags: ,

文 启 第 十 四

周文王问姜太公:“圣人管理天下应遵循什么原则?”

姜太公说:“不需担忧什么,也不需制止什么,天下万物就能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么,也不去担忧什么,天下万物就会繁荣滋长。政令的推行,要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就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推移那样。圣人遵循这一法则,则天下万物就会被感化,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种从容悠闲、无为而治的政治,君主必须反复探求。既已探求到了,就不可不放在心中;既已放在心中,就不可不贯彻执行;既已贯彻执行,就不必将其中的奥妙明告世人。天地不宣告自己的规律,而万物自会按其规律生长;圣人不炫耀自己的英明,而自能成就辉煌的功业。

古代圣人把百姓聚起来组成家庭,把许多家庭聚起来组成国家,把许多国家聚起来组成天下。分封贤人为诸侯,把这一切叫做治理国家的纲纪。宣传教化,顺应民情,移风易俗,把不正的转为正直,各国的习俗虽不相同,但能使民众安居乐业,人人敬爱君王,这就叫做天下大定。

唉!圣人努力于清静无为,贤君努力于端正身心,愚昧的君王不能端正身心,所以会与民众有矛盾。君王政令烦多,就会使刑罚繁杂严苛,刑罚繁杂严苛就会造成民众忧虑;民众忧虑,就会流离失所。上下不安,社会就会长期动乱,这就叫做政治大失。

百姓民心的向背就像流水一样,堵塞它就停止,放开它就流动,清静它就变清澈。唉!真是神奇啊!只有圣人才能看到它的发端,并进而推断出它的结果。”

周文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清静呢?”

姜太公说:“天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百姓有从事的行业。君王能与百姓共安生业,天下就会清静。所以说最好的政治是顺应民心来进行管理,然后是宣扬政教以感化民众。民众被感化,就会服从政令。所以,天道无为而能生长万物,百姓无需施舍就能丰衣足食、这就是圣人的德政。”

周文王说:“您的话我深有同感,我将时刻不忘,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优之游之,辗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文王好奇,上前询问:“先生您很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真正高兴是在于他心中怀着远大的志向,而一般人高兴则是在于把目前的事情做好。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类似,我并不是真正喜欢钓这个鱼啊。”
  • 文王问太公说:“天下大局熙攘纷乱,有的时候强盛,有的时候衰弱,有的时候稳定,有的时候又很混乱,之所以会如此,到底是什么缘故?是因为在上位者贤能或不肖所致呢?还是因为有天命难违、大自然变化的必然因素在其中呢?”
  • 文王问太公:“我想了解治国的基本道理,我想知道如何才能使君王受到尊重,百姓得到安居?”太公答:“只要学会爱护百姓就足矣了。”
  • 周文王问姜太公:“君王和臣子之礼应该是怎样的?”
  • 周文王生病在床上休养,把姜太公召来,当时太子姬发也在床边。周文王说:“啊!天将要放弃我的寿命了,周国的社稷大事就将要托付给您了。现在我很想听您说说至理明言,好让我明确的传给后代子孙啊。”
  • 周文王问姜太公:“统理国家、治理百姓的一国之君,其所以失去国家和百姓的原因是什么?”
  • 周文王问姜太公:“如何才能保住国家呢?”
  • 如果他遵照天地运行常理来治理天下,百姓就会安定。百姓如果不安定,就有可能产生动乱。那么,天下纷争就必然随之兴起。圣人君子此时就悄悄的储备自己的能力与才华,等到时机成熟才公开进行征讨。
  • 太公回答:“身为君王,应该尊崇有才德的人,抑制无才德的人,任用忠诚可靠的人,防止奸诈虚伪的小人。严禁暴动的行为,制止奢侈浪费的习俗。也就是说君王要警惕六贼和七害。
  • 这些图是摘自西元十八世纪,由一群欧洲知识份子编纂成的《百科全书》中的一部分。从书中可看出当时流行的几款鞋子的造型,以及鞋子从简陋至复杂、由粗劣至实用的演变过程。此书亦成为西方第一套最完整的百科全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