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屋范姜古厝

张三 撰文、摄影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几次前来范姜古宅,时序上正好都是秋天,脱离夏日的炎热,迎向秋日的温暖,纵横古迹建筑,范姜古宅的红砖,是印象中最温暖的红色,十月的秋日阳光,照在红砖墙壁上,冷冽中有丝温暖心怀,红艳艳的红砖色,很强烈的那种家的感觉。


秋日阳光照在红砖墙壁上

去年在新屋农会的楼上,上有关客家建筑的课程,农会的谷仓建筑和东势农会雷同,像是叠了两层三角形的山墙,都是木造结构加雨淋板,屋顶收头瓦也是大狮王造形,中部民居较多这种屋瓦,桃园地区倒是第一次见到,谷仓写着“储存粮食局公粮库房第X号”。

农会旁也整修成步道,探访范姜古宅可顺道参访这座谷仓,中午一伙人就在车站对面吃面,搭配新屋有名的鹅肉及青菜,价钱公道合理,算是满不错的道地中餐,范姜古宅在中正路菜市场旁110巷内,列为三级古迹(注一),假日早上路旁都是车,下午就安静许多,新屋乡之所以称为新屋,就是范姜家盖了这几栋大院古宅,今天的培训“新屋范姜古迹感恩”也有当地的小学生来上课,是个再地的经验传承。

范姜古宅总共有四栋完整的三合院及一栋宗祠,客家建筑的特征,红瓦白墙,天公炉在户外都具体呈现,左右护龙称作横屋,第一栋内裎里还有一口水井,一般的水井大多在后院,这个水井在前庭据说是以前开井困难,邻里分享使用,有福同享的意思。


范姜古厝水井

地面上铺的是TR砖(锡口砖),据说这种砖是搭船或乘火车,再用牛车运来这里的,搭牛车来的砖果然很有古意,左护龙旁的屋顶还有烟囱,也意味着各房分枝散叶后,各自为爨另起炉灶的结果,导览老师提到排水的流向,也有风水的考量,当然也有竹节窗、木斗拱等,标准的建筑元素呈现,还看到一心包五石的五星石砌法。第二栋门楣写着“陶渭传芳”,用白灰色的外墙及卵石砌成的墙基,也是客家建筑的一般特征,简单的客家建筑元素。


范姜古厝斗拱木头纹理清晰可见

第三栋比较精彩,参观时阳光又亮起来,每次来刚好都是向晚的黄昏,光影在墙壁上徘徊,照着万字不断,照着泛橘红艳的红砖,这种橘色的面砖现在几乎已绝迹。门楣写着“陶渭流芳”是用黄色陶片拼贴而成的,正身有大图案的万字不断,联对是“陶龙经荣百世兴,渭?微传谋远大”,内侧的更有意境“陶瓮得时名传万古,渭滨垂钓价重千秋”,墙壁上颜只砖加乱石砌,古朴协调,两旁厢房的柱子砖脚散置石玩,颇有雅趣。


总共有四栋完整的三合院

厢房的走廊带有点闽南风味,红艳艳的砖红泛橘色在此栋最为明显,参观第四栋门却关着只能远观,未能一登堂奥,远远的看到门楣写着“陶渭高风”,范姜的匾都是陶渭开头的,陶是陶朱公范蠡,渭是渭水钓鱼的姜太公,满有延伸的意义,外围用绿釉花瓶作成围墙装饰,旁边两株很大的扁柏还是松树,让古厝的红砖加上一点绿色。 

台湾的复姓家族,除了北部的范姜之外,还有高雄的张简家,我在高雄林园海陆当兵时,就知道大寮村那边有很多姓张简的,我心里想着,若是欧阳无敌的公子,娶了司马不平的女儿,又冠夫姓的话,那这姓氏名字会是怎样的光景呢?看来还是我武侠小说看的太多了!

从一家移民,然后枝繁叶茂,绵延至今到家族有一万多人,目前仍住在新屋乡的约有八百人(注二),每年祭祀时,公厅前的大停车场挤满人,附近道路为之瘫痪,这种凝聚力,忽然有点羡慕起来了,在百家姓之外多了的姓氏,有点特殊,这情景就像是出社会时,遇到当兵时是陆战队的,管他是那一梯的,忽然之间心的距离就近了。


范姜门厅装饰

最后一栋是祭祀公厅,前埕是大停车场,门口是几株翠绿的柏树,两侧也有祭祀,中间写一个“神”字,红宫黑祖厝,柱子大多是黑色的,前厅左右各写着“忠孝”“廉节”,白底黑字,简单明白的庭训,正厅的栋对各有三联,比较少见。

门楣写着“陶钓家声”,明白的告知陶朱公和姜太公的故事,也把范姜两姓的源流嵌入其中,每次来范姜古宅,都会有热心的族人讲一些故事,范姜古宅连续几栋完整的旧时三合院建筑,可体会农村景色的意象。

向晚的光线,照在红砖墙壁上,每次来范姜古宅,都有家的感觉,范姜古宅近日即将维修改建,想要拆除中庭的遮雨棚,将前庭的水泥地改回以前的鹅卵石,恢复以前的样式,可尽早来参观,又是黄昏,夕阳西下,我们也要回去可爱的家。@

(注一)资料来源:台闽古迹资讯网,范姜古宅在中正路110巷内,台闽古迹资讯网,http://www.moi.gov.tw/www2/link.html

(注二)人数资料来源:94年9月“新屋范姜古迹感恩”培训活动手册

——本文转载自 虎茅庄的旅行 http://home.kimo.com.tw/tigergrasstown/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南府城不仅小吃闻名、古迹多、文化艺术气息浓厚,令游客流连忘返,在安平圣母庙正对面还有座正统的台湾古厝“台窝湾”民居,让游客得以亲身体验富有深厚内涵的先人居住文化。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 秋风起兮,七夕节又将来到。牛郎(牵牛)、织女与中华儿女相伴几千年,有情有义的婚姻,相许相牵的爱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七夕的一年一会,让人感叹之外,也让我们反思什么吗?
  • 黄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阳。“端午”处于纯阳之端。民间有俗谚“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为夏令时节防瘟辟毒的启动日。端午节的节俗很多,来源久远,背后蕴藏丰富的文化典故。一起来文化寻根:回顾端午节的九大节俗与故事。
  • 端午“五红”、“十二红”的养生饮食,都是观察时令,巧用时鲜,以促进身心健康的传统中医的养生方法,同时五行养生的原理也在其中体现。不管时代怎么推进,注重天人合一,顺应节令过生活,上天自然赐给人最鲜美的生活滋味。
  • 在南亚地区,收受嫁妆是一项古老的习俗,即结婚时新娘的父母要向新郎家赠送金银首饰或其它值钱的东西。尽管印度自1961年起立法禁止了这种做法,但该传统在民间仍然盛行。最新一项研究发现,随着近几十年印度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的不断提升,印度陪嫁之风却愈演愈烈。
  • 元宵之夜,长安城内灯火通明。一群小伙儿身着橙衣手执黄色灯笼出场。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和管弦,他们在月光下跳跃腾挪,灯笼上下翻飞,
  • 一方土地养一方人, 如果你想回顾真正的民族风情,那么欣赏一只传统民族舞,听一首美妙的神韵交响乐就可以了。小提琴搭配二胡,阵阵锣鼓、声声唢呐、鲜艳的手帕,那东西方乐器的完美和声,呈现热闹欢腾、 幽默欢快的民族风情, 一定会赶走你的乡愁,让你陶醉在雅俗共赏的艺术享受之中。
  • 在那长城以北的塞外之地,深蓝的天空下,广阔的草原上,近处风吹草动,远处雄鹰飞翔。蒙古草原上,一位身着皮草的年轻女子款款走出帐篷,她头顶一碗热腾腾的奶茶,递给远道而来的宾客,这是神韵作品中发布的一首经典交响乐《顶碗舞》描述的优美画面,相信如果你去大草原,途径蒙古包前,也一定会停下脚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