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元璋轶事

秦如初
font print 人气: 148
【字号】    
   标签: tags:

一、骄侈必亡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以后,见到他所使用的镂金床,说:“这与孟昶的七宝溺器,有什么不同?”便命令毁掉它。

侍臣说:“陈友谅没富却骄横,没贵却奢侈,因此而败亡。”

朱元璋说:“难道富了就可以骄横,贵了就可以奢侈吗?有骄侈之心,即使富贵了,天怎能保持长久?身处富贵的人,更应抑制奢侈,洪扬俭约。戒除嗜欲,还恐怕不能满足百姓的期望;何况穷尽天下之技巧,来供奉一己之私呢?这样导致败亡,是自然的。”

二、慎断亲情案

明洪武年间,太平府的老百姓中有兄弟二人,相互之间攻击揭短,告到了官府。刑部请求治他们兄弟二人的罪。

朱元璋说:“兄弟之间,是最亲的骨肉关系,岂有互相告状的道理?只因一时糊涂,或偏向自己的妻子,争长竞短,怒气相加,才闹到如此地步。我想:他们的人心和天理,尚不至于泯灭。暂且推迟断案,等到他们气忿平息,善心重新萌发,一定会自己悔过。”

第二天,那兄第二人,果然要求改过,于是释放他们,兄弟二人,和好如初。

三、成不忘难


朱元璋对侍臣说:“我常想创业的艰难,白天晚上都不得安宁。”侍臣回答:“皇上日理万机,未免太操劳了。”朱元璋说:“你们不知道,创业刚开始,成功不易,守护成功之后的基业,更加困难,我怎敢心情安闲,而忘记艰难呢!”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对侍臣说:“我常想创业的艰难,白天饭吃不安,夜里觉睡不宁。”侍臣回答:“皇上日理万机,未免太操劳了。”朱元璋说:“你们不知道,创业刚开始,成功不容易,守护成功之后的基业,更加困难,我怎敢心情安闲,而忘记艰难呢!”

四、言必求简

明洪武年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疏议论时务的文章,字数长达一万多,朱元璋命令几个人,才连续的给自己诵读完毕,而采纳其中切实可行的文字,才五百多字。他因此感叹道:“我征求意见的目的,是要它切合实际,并且有益于国家,那些浮夸的语言,只能搅乱视听罢了。”于是命令中书官员,按照这份上疏中写得好的部分去做,并且将其确定为进言上书的格式,使进言者,在陈述意见时,没有多余的文字。

(以上数事皆据明代余继登《典故纪闻》)

摘自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国语》这本书中所记载的史实,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这些富於哲理的言论与思想,不仅在当时是为政者的箴规,而且在现代,仍有它不可磨灭的实质意义。下面这一则史实,记载了周朝大夫主张在上位者,不可与民争利,要让利于民,更不能擅专天下之利。极力反对垄断财富、独占利源的经济观点。
  • 汉朝人卓茂,为人宽厚,讲究仁义,与乡里的人都十分要好。
  • 宋代,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单身青年,以卖饼为生,休闲时以吹笛子为乐事。只要赚得了能够吃饱肚子的钱,这个青年就回家休闲,拿出笛子来吹。笛声嘹亮,婉转悦耳,左邻右舍都喜爱听。真是快活了自己,娱乐了邻居。就这样,过了好几年,不少人都尊敬他、羡慕他起来。
  • 平淡无奇的神座,却隐藏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 陈太丘(1)与友期行(2),期日中(3),过中不至,太丘舍(4)去,去后乃至。元方(5)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6)在不?(7)”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8)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9)之。元方入门不顾(10)。(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守门人。魏公子吴忌知道了,前去问候,要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守城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厚礼。”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
  •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岳飞大败金兀术,正欲直捣黄龙府,却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 ,岳飞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抱憾而归。

  • 郑玄(1)欲注《春秋传》(2),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3)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4);听君向言(5),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6)。(《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 夏天时,鲁宣公在泗水深处下网捕鱼,鲁国大夫里革把渔网撕破扔了,说:“古时,大寒之后立春之时,土中蛰伏之虫萌动了,负责管理川泽的官员,才开始讲习并指导民众如何利用渔网、竹篓捕大鱼、捞大蛤,拿到寝庙中祭祀祖宗,然后行之于国中,以帮助宣发地下的旺盛阳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