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七夕的传说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牛郎、织女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中:“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当时指的是天上的星座。西汉时,牛郎、织女被描述成两位神人,班固的西都赋中曾有“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的描写。一直到东汉的《古诗十九首》,才在牛郎、织女间添加了爱情。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描述::“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可见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已成型。

相传古时候天上和人间只隔着一条浅浅的天(银)河,织女是天上美丽的仙女,有着一双灵巧的手,可以织出千变万化的衣裳。而人间有个善良的年轻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跟着兄嫂过活。嫂子待他十分苛刻,还唆使兄弟二人分家,自己占据了所有的家产,只分给牛郎一头老牛。这老牛原来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被贬到凡间为牛。牛郎善良勤劳,又细心照顾老牛,所以老牛就决定要帮助他。在老牛的指点下,牛郎见到了织女,并娶他为妻。两人成亲后生下一双儿女,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不久,忠心的老牛死了,死前它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遇到困难时,就会派上用场。

天帝得知织女私自下凡并嫁给牛郎,十分震怒,就派王母娘娘下凡将织女带回天界。牛郎情急之下,用一担箩筐挑起两个孩子,披上牛皮,飞快地追赶王母娘娘及织女。眼看就要追上,此时,王母娘娘用头上的发簪,画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从此二人分隔在银河的两边。牛郎和一双儿女站在河边大哭,哭声惊动了天帝,于是就让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相传,每年到了七夕,就有无数的喜鹊飞上天去,搭成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人渡河相会。

七夕乞巧

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古人除了会出门去看牵牛、织女星渡河相会外,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因为传说中,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于是发展出“乞巧”的习俗。

少女少妇们登上装饰华丽的彩楼,用彩线对月穿过七个孔(或五孔、九孔)的针,若能穿过,则表示“得巧”。或者在晚上摆设香案,供上鲜花、瓜果、白粉、胭脂和针线,乞求织女能够赐给她们一双灵巧的手;要是有长脚蜘蛛在瓜果上面结网,就表示织女听到他们的祈祷了。

──转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类历史太久远了,有些民族依稀记得大洪水,有些民族仍然传说着神创世以泥土造人,但是记忆太飘邈,太朦胧,仿佛在梦中需要人来唤醒。唤醒神的子民们;唤醒神的教诲;唤醒人的良知本性。
  • (中央社记者陈淑芬苗栗26日电)明华园赈灾义演今晚在苗栗县府前登场,演出“蓬莱大仙”李铁拐的民间传说,观众挤爆现场。县长刘政鸿与明华园当家小生孙翠凤带头捐款,义卖剧团道具,获得热烈回响。
  • 雷公和电母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对天神。
  • 中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生活环境不同,各民族的生活中心的风神有着不同的风貌和神性。
  • 有一天,他白日里睡觉时做梦,神游华胥氏之国。
  • 相传大禹为民治水的精神,感动天神前来相助,天帝派伯益焚烧山林沼泽的草木,畅通水道;应龙帮忙测量,导引水路。
  • 每座仙山都非常辽阔险峻,高度和周围都是三万里,山顶平坦的地方是九千里,山和山之间相距七万里。
  • “年兽”是一个残忍凶猛的怪物,每到除夕夜(黄历十二月三十日)就会出来吃人。
  • 春联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
  • 北宋初年,在益津关一地(现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将杨延昭成功运用“火牛阵”大败韩昌的五万铁甲骑兵,重现了这场经典战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