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神来之“笔”(一)

玉观
font print 人气: 115
【字号】    
   标签: tags: ,

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书写与绘画的工具,所以合称为“文房四宝”,又称为“笔墨纸砚”、“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宝,古代文人书房必备的四种书画文具,是中国独具传统特色的文书用具。

“文房”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原意是“官府掌文书之处”。如《北史‧卷六十四‧柳虬传》记载︰“君职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唐朝时,文房又指书房,是文人读书、写字、绘画的地方。到了宋朝,又做为“文房四宝”的简称。如宋朝吴自牧《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其士人止许带文房及卷子。”

自古以来,文房四宝的品类繁多,名师名品,各具特色,不但具实用价值,更融合了书法、绘画、雕刻、装饰等,成为极富中国特色的艺术品。浙江省湖州生产的“湖笔”、安徽省徽州的“徽墨”、安徽省宣城的“宣纸”、广东省端溪的“端砚”,自宋朝以来,至今仍负盛名。

毛笔的历史

笔,会意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上记载︰“笔,从聿从竹。”聿,是笔的本字;古代毛笔笔杆都是竹制,所以从竹。另东汉刘熙《释名》曰︰“笔,述也,谓述事而书之也。”意思是说,笔是用来书写的。又《说文解字》列出了笔在周秦时期各地不同的名称︰“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及《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

我们一直认为古代的毛笔是秦朝名将蒙恬所发明。在《艺文类聚‧卷五八‧杂文部四‧笔》载:“博物志曰:‘蒙恬造笔’。”又晋朝崔豹《古今注》︰“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大意是说,蒙恬用枯木为笔管,笔头以鹿毛为中心,在鹿毛周围裹以羊毛,制成他们秦国所用的笔。

因此据专家考证,从出土的古代文物显示,殷商之前就有毛笔,所说的“蒙恬造笔”应是指蒙恬改良毛笔。

考古学家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发现上面的花纹、卷云、符号等纹饰,明显是使用毛笔才能绘成,且毛笔的笔锋清晰可辨;从殷墟出土的甲骨中还发现,有几个用毛笔写成的文字,在一些龟甲上也看到部分未刻的文字,文字上还留有些许墨痕。

此外,在商朝的甲骨文中留有许多的“聿”字。因此,早在商朝以前就有毛笔的使用,而在先秦典籍中并无“笔”字。所以秦朝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也统一笔的叫法。如清朝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秦以后皆作笔字。”

另从文史推断,在《礼记‧曲礼》有︰“史载笔,士载言。”及《尚书‧中侯》上载︰“龟负图出,周公援笔以写之。”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邶风‧静女》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与《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上‧序》载︰“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这里出现的“彤管”,是一种红管的笔,为古代皇宫内的女史,用来记录后妃的事迹,而红色是表示赤心公正。由此可知,笔的创造发明渊源久远,都早于秦朝。

明人罗颀所撰《物原》上载︰“伏羲初以木刻字,轩辕易之以书刀。虞舜造笔,以漆书于方简。”意思是说,伏羲氏以木刻字,用尖锐木器来画八卦。轩辕氏改用骨刀、石刀在竹木简上刻划文字。虞、舜创造竹枝笔,先用树乳再用漆树汁把文字书写在方简上。这不仅说明了笔的演进,也为后世用笔蘸墨书写文字、绘制图案奠基。

毛笔是神传文化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结晶之传承、发扬,就是以文字为媒介,才得以代代相传。据西汉淮南王刘安所撰《淮南子‧本经训》上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是说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于是,上天降下谷雨,一是用来勉励仓颉,二是昭示仓颉顺应天意,造了这种带有神性的文字。人类因此告别了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进入文字文明的新纪元。

据汉朝王充撰《论衡》记载,仓颉是黄帝身边的一位史官,他有四只眼睛,具有特殊神力,仰观能看到奎星圜曲的形状,俯视能细察龟壳纹理及分辨鸟兽的足迹。仓颉将世间许多美丽的图像汇集,开始创造文字。因此,仓颉造字可说是上天有意传给人类文字,是文化神传的发端。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除了有文字记载,更要有笔来书记。毛笔,是中国独有的书画用具,居传统文房四宝之首,它不仅是用来纪录文字,更是神传授给人类书写正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艺术。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动,毛笔有巨大的贡献。毛笔记录了浩如烟海的古书典籍、诗辞歌赋、文献资料、书画作品、碑拓等等,让后人能拥有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毛笔是独一无二的书画工具,也是神传文化的象征之一,充分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华,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绵延数千载,历久不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许多书法名作在不同朝代受到的评价都有所不同,或褒或贬,审美角度互异,品评内容自然不一。而能像《兰亭序》一样,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里都被奉为“神品”的情形,可谓少之又少。《兰亭序》通篇灵动活泼、畅快淋漓,但每一使转、提按,每一笔牵带,或连或断,都交待地清清楚楚,丝毫不失法度。变化多端的用笔化入结构章法,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体态与疏密合宜的空间,“大小、长短、匾狭,均各还其态,率其自然”。妍美中带有遒劲,飘逸中又显圆融平和,令人“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
  •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一生经历陈随及唐初,在隋朝就已名震寰宇,高丽(韩国)都曾派大使前来求书。欧阳询未曾因盛名而骄,书艺亦未被盛名所绊,反而老来笔健,其传世的名作如“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温彦博碑”都是晚年之作,其中“九成宫醴泉铭”更有“楷书极则”之誉。
  •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虞世南为人温良恭俭、沉静寡欲,对于朝政则又刚正不阿、勇于进谏,可谓是硕儒兼诤臣,深得唐太宗器重。唐太宗称赞虞世南有五绝即“一曰忠谠、正直,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因此虞世南被称为“五绝书家”。唐太宗这段“五绝赞赏”刻画出一位对上忠直、对下友爱、温文儒雅的谦谦君子。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朝政廉明,知人善任,因此国力鼎盛,民生富裕。唐太宗以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贤明的君主垂名青史,鲜为人知的是他也酷爱艺术、精于艺术,是相当有造诣的书法家。
  • 褚遂良是虞世南的学生,自幼敏而好学,博涉经史,潜心翰墨,年轻时书艺就有很高的水平,接下侍书工作颇为称职,于书于政,皆深得唐太宗赏识,屡屡升官。官运亨通使褚遂良刚正忠直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在政治上有所发挥,成为国之栋梁。另一方面,入朝为官后,有机会亲近宫里大量前人法书真迹,时而临摹,时而鉴赏,造就了他更加完美成熟的书艺创作。
  •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是中国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入古出新,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并被尊为四家之首;他的文章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是苏东坡耐人寻味的书法语录之一,意思是书写前没有刻意求好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佳作.......
  • 宋四家苏、黄、米、蔡,各有自己的风貌,而四家当中最具艺术创新意识的当推黄庭坚。黄庭坚写字非常用功,年轻时虽然书法就已经相当出色,但他仍对自己的字不满意,原因是.......
  •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后改名为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原籍襄阳(今属湖北)人,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他的母亲曾入宫服侍英宗皇后,米芾也得此恩荫而当了个县官,但他“全无富贵愿,独好古人笔札”,为了艺术,丢官也不在意。
  • 一日米芾悠悠醒来,见四周林木茂盛,芳草鲜美,幽静中泛着鸟语花香,仿佛置身桃花源。不远处有凉亭一座,依稀传来声响,于是缓步走向凉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