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古代建筑前常摆放一对石狮子?

作者:心语
font print 人气: 5252
【字号】    
   标签: tags: ,

中国古代的各类建筑物前,如宫殿、衙署、陵墓、寺庙、园林、桥梁等等,总会左右各摆放一对石雕的狮子。在古籍也有记载,如清朝朱象贤《闻见偶录》:“今宫殿衙署门外左右,所峙石兽,卷发巨眼,张吻施爪,俗称为石狮子。”

那么,为什么古代建筑前常摆放一对石狮子呢?

狮子,体壮威猛,毛呈棕黄色,雄狮颈部有长毛,吼声洪大,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捕食斑马、长颈鹿、羚羊等大型动物,有“兽王”之称。狮子的原产地并非在中国,怎么会出现在中国呢?

据文献记载,狮子之所以进入中国,源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中国和西域各国的往来。如《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载︰“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符拔形似麟而无角。”意思是说,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派遣使者送来狮子和符拔(一种形状像麟而无角的动物)。

随着佛教东传中国,狮子逐渐取代了兽中之王——老虎的地位。在宋僧道原所撰《传灯录》上载︰“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后来,“狮子吼”被用来比喻佛陀说法时发出的声音很大,具有震慑一切外道邪说的神威。而狮子在佛教中地位也更加重要,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庄严的神兽。

由于人们对狮子的推崇,狮子在人们心目中是尊贵而威严的瑞兽,因此很快就成为中国雕刻艺术的题材。于是,汉唐时期的帝王陵墓、豪门贵族坟园,开始有了石狮子的踪影。此时,石狮子的使用并不普及,只出现在陵寝坟宅之前,经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一起摆放,目地是让人产生敬畏之心。

唐宋以后,石狮子被民间广泛的使用,大门前置放石狮子就像在门上贴门神一样,都是用来作为守护门户,驱除邪灵鬼怪,既美观又寓有纳福招祥瑞之意。每个朝代石狮的造型不一,但到清朝时,石狮的雕刻基本上就定型了。汉唐时石狮子造型强悍威猛,元朝时体瘦而雄壮有力,明清则较为温驯。

不同时代石狮子的雕刻呈现不同的特点,也显示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因此,石狮子还有南狮北狮之分。北狮雕塑朴实,外观较雄猛威严;南狮雕饰繁多,外观较活泼有趣。

古人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之分,讲究阴阳协调,所以石狮子的摆放也有一定规矩。通常是一雄一雌,双双对对,左雄右雌,符合男左女右的阴阳学说。石狮子在民间有辟邪作用,一般用来守门。往往摆放在大门左侧的雄狮,通常雕塑造型是足下踏一绣球,象征权力无限;右侧雌狮则是足下依偎着一幼狮,象征子孙绵延。

古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的象征,除了用来镇宅辟邪,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装饰品。如北京卢沟桥雕有四百多个石狮子,这些石狮大小各异,有雄有雌,姿态各殊,生动灵活,栩栩如生。@*#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滥觞就是“浮起酒杯”。那么,何处可以浮起酒杯呢?通常就是江河水流的发源地,因发源处水量较浅小,仅能浮起一个酒杯,故称“滥觞”。如《荀子‧子道》上载:“昔者江出于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记载:“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
  • 葫芦挂上之后,疫情真的就很快控制住了,病人们逐渐的康复了。康复后的乡亲们无比的激动,非常感谢这个善良的妇女,同时也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人只要心存善念,真的可以得到神灵的庇护啊。人们从此都争着做一个善良的好人,当地的风气也越来越好了。
  • 李山甫《贫女》诗:“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拙荆的由来和“荆钗”就有关联了
  • 古代人们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倒塌来比喻,故自周朝开始皇帝死就称为“崩”...
  • 杨震因拒收贿礼,说出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这“四知”的千古名句,成为清廉自持,不接受非义馈赠的典源......
  • 董奉每年卖杏得来的谷粮,全都用来救济贫穷人家,及提供给旅行在外缺少路费的人...
  • 糟糠是穷人用来充饥的粗食,“糟糠之妻”就被人们用来比喻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
  • “桃李”原本用来比喻老师所培植的优秀人才,逐渐也把所栽培的后辈、门生都称为“桃李”,最后“桃李”也就成为学生的代称了。
  • 笏,即笏板,又称为手板、手版,是古代大臣上朝面见天子时所执的狭长形板子,如《广韵》上记载︰“笏,一名手版,品官所执。”文武大官品第不同,所持笏板的材质也不同。按品第高低,可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故有玉笏、象笏等。
  • 谢道韫,东晋著名的女诗人,聪慧博识有才辩。她出身望族,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安的侄女,书圣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