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试
仿真人的Q版曹公人偶塑像,呈现曹公出巡之历史故事。(曾晏均/大纪元)
凤仪书院里打造了仿真人大小比例的Q版曹公及文人书生塑像,脸上表情模样逗趣可爱,呈现曹公出巡、儒生学堂读书等历史场景,充满寓教于乐的巧思。
明代绘画中所描绘的殿试(公有领域)
科考取士在中国由来已久。承袭千年的科举考试中,古人所面对的可以说只有一种题目:作文。在这一隅天地间,他们又是如何以一支笔、一缕才思,挥洒为国为民的仁人志气,绵延神传文明的千年辉煌?
古代的科举考试
戏曲中常常出现寒窗苦读的主人公“连中三元”的佳话。其实,在古代的考生中,“连中三元”是非常罕见的。什么是“连中三元”呢?许多人对此并不清楚或知之不详。
梁武帝萧衍一向崇尚儒学,深感于两汉任用的都是信奉雅道之饱学之士,故能树立名节德行有成,故决定成立一专责机构,来培养人才,遂设置五经博士。
宋代科举考试图
其实,追究中国的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清末结束,历经一千多年,他是古代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在众多人中,要想独占鳌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寒窗苦读、鸡鸣未觉,有的人绞尽脑汁、取巧投机样样来,有的毕生进出考场,直到白发苍苍…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