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
皇太子两度废立的风波,是康熙帝晚年时期发生的一件大事。才华出众的几位皇子,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夺嫡之战,酿成了父子恩断、兄弟反目的皇室悲剧。“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一生勤政审慎,在位六十一年开创清初承平盛世,成为历史上唯一集圣、仁于一身的贤明君主。当步入人生的暮年时,他在处理国政之余,一个重要的问题萦绕心头,那就是如何为清王朝选择最合适的继承人。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传统的中华王朝,在文学史上有着集大成的特点,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完美总结。在最繁盛的康熙朝,国力的强大、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斐然灿烂的文化。热爱儒学与诗文的康熙帝,就像一位开拓者,打开清初文坛的局面,也奠定了整个清朝文学的繁荣。
清初,因战乱、圈地、重税等原因,国内耕地荒芜,百姓四散流亡,导致国赋不足、民生困苦。加上康熙帝亲政不久,三藩作乱,这种境况更加严重。自听政以来,康熙帝就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关注各地农业丰歉情况。有学者统计,康熙朝四十多年来,内外大臣留存下来的奏折中,约有半数包含了气候、粮食收成有关的奏报。
历法,不仅是关乎古代农耕的国本重器,也是一个朝代的象征,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历法,经朝廷专业的司职官员修订,再由皇帝钦定,以诏书的隆重形式颁行天下。定正朔、颁历法,往往昭示着国家一统和秩序的砥定。
晚明时期,一个叫利玛窦的意大利人踏上中土,从此开启“传教士”在中华王朝的传奇经历。到了清初,其中的佼佼者更和圣祖皇帝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大清盛世下,万千气象中别开生面的奇景。
俗话说,乱世治兵,盛世治水。黄河清、圣人出,黄河宁、天下平,是历代帝王治国安邦的理想。在葛尔丹之乱平息后,清王朝呈现出太平安定的局面,康熙帝也能够将治国的主要精力,重新放在治河大事上。
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河水在灌溉良田、孕育文明的同时,也因为频繁的泛滥、决口和改道,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传统中国以农业立国,黄河的安定是关乎粮食、漕运、财赋等国计民生的大事,因而治河也成为历朝君王施政的重头戏。
清王朝的东北边境刚刚平静,西北大漠狼烟再起。大一统王朝盛世,还要面临最后一场大型的战争考验。与满清世代联姻、忠心归附的蒙古汗国,出了一位枭雄葛尔丹。他意图称霸西北,与清南北对峙,成为康熙帝的一大劲敌。
华夏大地的东北方,那白山黑水之间,有一片“满洲”福地,沃野千里,物产富饶。满族人的先祖在那里繁衍、生息,金与清王朝的基业在那里孕育、肇兴。在满族人的心中,满洲有着吉祥、平安的美好寓意,更是帝国龙兴、发祥的圣地。
康熙二十年,康熙帝用八年时间肃清三藩割据的内患。日夜悬于他心头的三件大事——三藩、河务、漕运,终于完成了最重要的一件。借着捷战余威,康熙帝又将如炬的目光,锁定在大陆之外的东南海岛——台湾。
少年康熙帝,凭借卓越的智慧和胆识,除鳌拜、整朝纲,执掌人间至高的权力。同时,他以惊人的毅力研习传统儒学和帝王之道,涵养了一双慧眼和满腹才学。康熙帝终于能以真正的帝王身份,放眼中华的无限江山,构想着他的清平治世和强盛帝国。
自汉武帝建立年号后,历朝历代的皇帝在即位或者遇到国家大事时,都会进行“改元”,也就是建立一个新的年号。年号大多取吉庆、祥瑞或进取、兴盛之意,寄予了一代帝王对国家和自己的期许。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因为圈地事件杀害三大臣的鳌拜,变本加厉,欲置同为辅臣的苏克萨哈于死地。康熙帝知晓其中的冤情,力保苏克萨哈一命。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鳌拜不顾君臣之礼,竟然攘臂咆哮,再次和康熙帝发生了激烈的争辩。面对残暴的权臣,少年康熙帝也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坚定地否决鳌拜对苏克萨哈的处置。
大清王朝从入主中原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据守关外的一方部落,而是万邦瞩目的世界中心。作为众王之王的大清皇帝,一举一动不仅决定王朝兴衰的走向,更影响着天下格局。然而,清朝入关之初的前两位皇帝——顺治和康熙,都是幼龄登基。康熙帝的即位,能否像他的父皇一样,平稳走过亲政前的学习和历练阶段呢?
早在《礼记》中就提到,天子、诸侯、大夫可以为子女请乳母。清朝宫廷也有规矩,就是皇家子女一出生就必须离开生母,由乳母、保姆等人抚养。康熙帝也是如此,和乳母们朝夕相处,在特定的时刻才能和生母见上一面。
自秦始皇创立中华帝国以来,几乎每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会诞生一位雄才大略的明君圣主,为普天臣民开创或奠定一个经济、军事、文化的全盛时期。譬如汉朝武帝之汉武盛世,唐朝太宗之贞观之治,明朝成祖之永乐盛世,共同书写了千古英雄人物的风流时代,铸造了中华传统文明的辉煌历史。
北京紫禁城里,多位清代皇帝励精图治,其勤勉和付出超乎后人想像。特别是史称“康乾盛世”的近140年中,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最以自律和奉献精神为后人铭记。
在教士们离去后,康熙还会自己复习讲过的知识,重看那些图解,有时还叫来几个皇子,亲自给他们讲解。如果他对所学的东西没有弄明白,就一定会一直钻研到弄明白为止。康熙帝就这样一直勤奋学习了四五年,期间没有一天耽误上朝,没有丝毫怠政。他并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把所学应用到实践中。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崇儒重道,不仅引导着大清帝国摆脱明清之际的混乱与动荡,而且开启康乾盛世,经过其治理,到康熙中叶以后,清朝社会呈现一派盛世景象。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沙发的扶手端头,方靠枕,和圆靠枕上,装饰了一圈云纹缠绕着三个如意头。云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的象征,如意头图案代表着仙人心想事成的能力。这个图案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如意的标志。
康熙重视子孙的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噶尔丹设“驼城”,把上万只骆驼,绑住其脚躺在地上,驼背上加上箱子,形成一个长长的“驼城”。噶尔丹军就在那箱垛中放射枪箭,以阻止清军进攻。
秘鲁树皮原名神父树皮,又称为是热树,它的皮呈肉桂色,治疗发热和间日热有奇效。1638年秘鲁总督的夫人患了十分严重的疟疾(间日热),当地人以神父树皮治愈了她的病,从而名声大噪,这就是金鸡纳。
康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开明君主,杰出政治家,而且他对我国医学颇感兴趣,他重视医药保健,熟谙养生之道。因对医药有较深入的了解,康熙对御医诊病处方常会加以评议,提出看法,还不时给臣下看病赐方,并收良效。
清朝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他的文治武功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后人称道,也是最有贡献的帝王之一。他是个仁民爱物、刚毅果断的英明君王;而他好学敏求,意志坚定,勤奋不懈的精神,更是值得后人学习。
最博学的帝王当属清朝康熙皇帝玄烨。
施琅是福建晋江人,原是明朝总兵郑芝龙的部下,顺治三年,清军攻占福建,施琅随郑芝龙降清。后来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占据海岛反清,招施琅一同反叛,遭到施琅的拒绝,施琅的父亲、弟弟、子侄都被郑成功杀害。康熙即位后,施琅被升迁为福建水师提督。此后,朝廷一直任用施琅打击郑成功的海上势力。
碧螺春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著称。碧螺春茶在未被世人认知之前,是生长在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上的几株野生茶树,此茶冲泡时,香气袭人,时浓时淡,飘忽不定,苏州土语称为“吓煞人香”。
共有约 45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709律师王全璋、王宇和包龙军夫妇,11月30日到黑龙江省佳木斯纪检委控告向阳区法院违法,被警察带至派出所扣押数小时后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