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  相关话题:唐诗春望杜甫 约 96 条记录
  • 【唐诗欣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许多人把记梦的诗都归入游仙诗,使人产生一种错误印象,好像记梦的诗也是以一种假托的手法来表达作者不便直言的思想内涵。再说,许多人认为记梦的...
  • 【唐诗欣赏】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
    可以告慰作者的是:你的诗歌也为你建立了一块丰碑!而且,它是建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更经得起历史长河中泥沙的冲刷和搓磨!
  • 【唐诗欣赏】李白《送友人入蜀》
    李白知道朋友是入川去追求功名富贵的,因而临别意味深长地告诫他:个人的官爵地位是命中的安排、早有定局,用不着去问像严君平那样的善于卜卦的人...
  • 【唐诗欣赏】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你北面那山上的白云一片片,我安适的隐居生活使我欣喜。登上山头是想遥望你的住地,我的心正随着大雁向你飞去。
  • 【唐诗欣赏】韦应物《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
  • 【唐诗欣赏】寄焦炼师
    焦炼师已经得道上百年,她独自一人每天就炼丹。居住在孤峰顶隔世悠远,每天见三花似伴着春天。白鹤在青翠山气中飞翔,黄精长在幽深的溪涧边。我才...
  • 【唐诗欣赏】使至塞上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并察访军情。这首诗就是他在去边塞的途中写的。
  • 【唐诗欣赏】晚泊浔阳望庐山
    此诗简淡自然、空灵无迹,颇有随笔的味道。而在随意挥写间,不但勾画了江山风景,而且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胜地的隐逸情怀。后代诗人和诗...
  • 【唐诗欣赏】望夫山,望夫石
    坚定不移,心如磐石;千年不变心,万难能忍受;孤独更显其坚贞,风雨更见其深情;“化为石”也“不回头”,至死不渝的期盼着!这些可以感动每一个...
  • 【唐诗欣赏】过故人庄
    此诗所说的事情,平淡无奇;此诗所用的词语,简单明易。按理人人都能作、都能写,何以单单让孟浩然成就了这首唐诗中的名篇?意其真正奥妙,无非一...
  • 【唐诗欣赏】夏日南亭怀辛大
    可是弹出的心声也要有人理解和欣赏啊,可惜此时身边却没有一个“知音”的好朋友!如果辛大在这里就好啦,他是能理解和欣赏我心之忧乐的。于是作者...
  • 站得高才看得远──《登鹳雀楼》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站着一个观察外部世界、体验内心世界的“高度”。自己的全部感情、生活以至整个世界的景象,都被这个“高度”所决定、所限制...
  • 【唐诗欣赏】序言
    唐代盛唐时期经济上的稳步发展,导致了文化的繁荣;国内各民族的融合,以及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使得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各种思...
  • 大纪元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 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 掩关来几时?仿佛二三年。 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
  • 大纪元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 大纪元
    寓心身体中,寓性方寸内。此身是外物,何足苦忧爱。况有假饰者,华簪及高盖。 此又疏于身,复在外物外。操之多惴栗,失之又悲悔。乃知名与利...
  • 大纪元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 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 大纪元
    寓心身体中,寓性方寸内。此身是外物,何足苦忧爱。况有假饰者,华簪及高盖。此又疏于身,复在外物外。
  • 大纪元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樽。
  • 大纪元
    其实何只是“圣贤”呢?任何一个人,甚至在任何一个方面,只要他真正的超越了一般常人,他就至少在那一方面是寂寞的。或许这就是许多常人不愿追求...
  • 大纪元
    苦,是人人都希望回避的;但苦来自何方,却不是人人都知道。唯其如此,人们才不能有效的避苦趋乐。其实,如果人人都知道苦和乐都只是心的感受,是...
  • 大纪元
    身多疾病、有志难展,本来该辞官归隐,但自己治下还有百姓因贫穷而逃亡,内心深感惭愧和自责,因此不能一走了之。在此进退两难、内心矛盾的苦闷中...
  • 大纪元
  • 大纪元
  • 大纪元
    人生如旅,人生苦短,老而不悔,死而不悟,不亦悲乎!
  • 大纪元
    这“好雨”的慷慨无私,使人更进一步感觉出他的“好”来,名副其实的“好雨”啊!
  • 大纪元
    此诗写于大约一千二百年前,今天读来还倍感亲切,仿佛是说的今天的某些社会现状一样:当今中国大陆那些手握大权的高层人物,以及下面层层叠叠的大...
  • 大纪元
    诗中首联和尾联遥相呼应,使身在飘泊羁旅中的读者,特别能感受到古人借雁传书的乡思愁绪,容易引起自己的思家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