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芬,筹款会

被误控间谍的华裔科学家陈霞芬(Sherry Chen)。 (SAUL LOEB/AFP)
助华裔科学家避雷区 多协会举办法律讲座
(大纪元记者袁玫柔斯密市报导)近年来不断有美国华裔科学家被控间谍案发生。为了帮助华裔科学家知法懂法避免触雷,3月20日,清华大学南加校友会(THUAASC)、北京大学南加校友会(PUAASC)、亚太籍律师协会(APABA)、以及80-20国家亚裔教育基金会等团体举办法律教育讲习会,同时为已经被取消窃密指控却仍被解职的俄州威明顿市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水文学家陈霞芬捐款。 清华大学南加校友会会长黄崇飞、北京大学南加校友会理事长刘玉发表示,陈霞芬是一名曾任职于美国俄亥俄州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s)的美国公民,因被怀疑涉经济间谍罪而被逮捕和停职。指控虽经撤销,但陈霞芬名誉和事业已遭不可弥补损害,且仍被自己的政府锁定为间谍很难找工作,因而为她募集资金协助支付律师费用。 鉴于近期出现多起美籍科工华人有关技术出口和商业机密的高调案例,讲习会以“当前美国法律对亚裔科技人员的影响”为题,由国际知名律师孙自华(Brian Sun)做专题发言,以便相关领域专业者提高敏感意识。 当天讲习会介绍“1996年美国经济间谍法(EEA)”等国际商业机秘和出口管制的法律。据报导,2014年一名美籍华裔化学工程师,因窃取杜邦公司的商业机密,转售予一家中国公司,罪成判囚15年,是EEA通过以来首个被定罪者。在2015年的另一案中,美国司法部起诉张姓教授与其他五人涉嫌长期在美国从事经济间谍活动,根据EEA,罪名若成立被告将面临10~15年监禁和最多50万美元的罚金。 避免误触法律,旧金山资深律师蔡旌明有六点建议:“不能带走在前任公司中使用到的机密知识、技术、图纸和说明”、“在新工作环境只能使用自己个人的工作技能和经验”、“离职时除了个人收入证明,不要带走公司的材料”、“不要把公司与个人邮箱混合使用”、“不要积攒前公司的邮件、文件和消息,跳槽后最好使用全新的电脑”、“公司通常会与员工签署协议,在职期间完成的发明创造和专利等成果,归公司收益。若要个人获得收益权,只有离职或以顾问身份任职后,才能展开新的发明创造”。 59岁的水文学家陈霞芬曾在俄州威明顿市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供职。2014年10月因涉嫌违规分享高度安全数据库的密码,并传回给中国友人,被控多款间谍罪名,并面对25年徒刑和100万元罚款。今年1月27日,陈霞芬于硅谷的记者会中说,美国联邦检察官对她“非法下载政府机密文件,意图输送给中国的窃密罪”指控虽已撤销,但国家气象局仍意图解聘她,理由与联邦检察官所提罪名雷同。陈霞芬表示,目前仍被留薪停职,不能返回岗位,还接到雇主考虑将她解聘的通知书。她尚未考虑对政府提出民事控诉的求偿,当务之急是争取工作权。她于2015年2月提出无罪抗辩,控方无法提出充足证据,全案于2015年3月开庭前撤诉。◇ 责任编辑: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