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葉而知秋。」自然界的秋季,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人生的秋季也不例外。鬢角的幾絲白髮,眼角的幾尾皺紋,腳力的衰退,視力的減弱,都是年華遠逝的徵兆。
掉牙齒,在心理上,會給人帶來震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西元768-824)的一首五言古詩「落齒」,充分刻劃了日漸衰老的心理、感受。
南宋詩人陸游(西元1125-1209),活了八十五歲。他在八十一歲時,寫了一首「衰嘆」,其中有這樣的句子:十年二齒墮,久矣嘆吾衰。
而在另一篇「齒落」中,是這樣寫著:
苦聞少陵翁(註1) 皓首惜齒墮 退之(註2)更堪憐 至謂可恥豁(註3)
(聽說滿頭白髮的杜甫,為了痛惜掉牙而苦惱;韓愈更可憐了,最介意也認為最可恥的是:整排牙有了空隙。)
去年落一牙(註4) 今年落一齒(註5) 俄然落六七
落勢殊未已 餘存皆動搖 盡落應始止
(去年,掉了一顆大牙,今年,掉了一顆前齒。轉瞬間,掉了六七顆牙。而掉牙的趨勢,卻方興未艾。剩下的牙,都已經動搖,可能要掉光之後,才會停止。)
憶初落一時 但念豁可恥 及至落二三 始憂衰即死
每一將落時 懍懍恆在己 叉牙妨食物 顛倒怯漱水
終焉捨我落 意與崩山比
(想起剛掉第一顆牙的時候,我介意的是牙齒有了空隙,有礙觀瞻。等到掉了二、三顆牙之後,才開始擔心自己即將衰老而死。每一次牙齒快要掉落的時候,總是令我心驚肉跳,害怕得很。牙齒掉了,有了空隙,就會妨礙咀嚼。牙齒要掉不掉,還一半連在牙床上時,我不敢漱口,害怕漱口時,牙齒落入氣管。到最後,牙齒終於捨我而去,掉了下來,我的心震驚得有如山崩地裂一般。)
今來落已熟 見落空相似 餘存二十餘 次第知落矣
倘常歲落一 自足支兩紀(註6) 如其落併空 與漸亦同指(註7)
(到現在,我已經習慣於掉牙了,每次掉牙時的心境都大同小異。我還剩二十多顆牙,這些牙遲早也會掉落光的。如果每年掉一顆,那麼還可以維持二十四年。如果一次全部掉光,其實也與漸漸掉光是一樣的。)
人言齒之落 壽命理難恃 我言生有涯 長短俱死爾
人言齒之豁 左右驚諦視 我言莊周云 木雁各有喜(註8)
(我聽人說,開始掉牙齒,生命就難保。可是我要說,人生是有限的,不論活得長或短,終究難免一死。有人一提到牙齒有了空隙,左右的人,就會驚奇的觀看。我卻以為,就如同莊周所說的,樹木材質的好壞,與鵝的會叫不會叫,各有其值得慶幸之處。)
語訛默固好 嚼廢軟還美 因歌遂成詩 持用詫妻子
(牙齒掉了,說話不清楚,不過沉默也不壞呀。牙齒掉了,無法咀嚼,好在柔軟的食物,亦不失其美味。在我歌詠「落齒」這件事的同時,寫成了這首詩。把詩拿給妻子和家人看,讓他們驚詫於自己已經老了,同時可以對他們驕傲的說:「老爸已經上了年紀了!」)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由這首詩看來,你就能領會這別號如此命名的內涵了。他真的看透一切,放下紅塵中所有的牽牽絆絆。從觀察與經歷人體的自然現象──「掉牙」裡,悟到這都是命定的,強求不來;這是老天的安排,誰也改變不了。
由掉第一顆牙的膽戰心驚、山崩地裂的感受,並開始憂傷自己即將面臨衰老、病死的慘狀,到如今的習以為常、處變不驚,再提升到,一下全部掉光與漸漸掉光都是註定的結果,於是就處之泰然啦!因為不管生命長短,最後的終點都是一樣的,有啥好計較的呢?人來世間一場,雖有缺憾,可也品嚐了不少美好的滋味哪,還是值得慶幸的!
全詩四十句,雖長了些,可讀來讓人興緻高昂,尤其最後四句,牙掉多了就保持沉默,少講話;吃東西不方便,就另外領略柔軟食物的獨特風味;還能將這不尋常的心得寫成詩,讓家人驚詫一下自己已上了年紀啦,人人都得做好心理準備囉!這種達觀的態度與阿Q的精神實在耐人尋味!
做人,就該豁達些,別患得患失。隨其自然,就能活得自在。人生的每一階段,上天都有不同的安排,讓你有不同的斬獲,你戰戰兢兢的也那麼過,你稀里糊塗的也那麼過,何不擴大心胸、放緩腳步,以欣賞與體悟的姿態走完你的生命歷程?就像陸游那樣,啥都放下,一切聽天由命,所以別號「放翁」。因此他面對臨老的「掉牙」現象,經過一番調適之後,也能泰然處之,還能以幽默的筆調寫出其心路歷程,讓家人在詫異之餘,同時警告他們,自己已老囉。其實他是「不修道,已在道中」啊!
註1:少陵翁,杜甫。註2:退之,韓愈。註3:豁,空隙。註4:牙,大牙。註5:齒,前齒。註6:紀,一紀十二年。註7:指,與「旨」同意。註8:莊周云,指《莊子》山木篇裡的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