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縮減彼此認知差距的利器

張潛

人氣 40
標籤:

一位好的業務員會懂得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縮短和客戶之間認知的差異,讓客人感到放心,進而成交。

你是否擁有這個能力,其實來自於你是否具備同理心,而想快速縮短和客戶之間認知的差異,不妨觀察一下髮廊或美容院的造型師如何和客戶互動。

許多髮廊、美容院常有這種經驗,因為不了解客人真正想要的髮型,而將客人的頭髮剪壞或燙壞了,引起許多抱怨,甚至客人不想再度光顧。

因此,面對第一次上門的新客人,造型師都會在下手前先問:「想要剪什麼樣的髮型呢?」如果客人說:「我想剪短」或「我想燙蓬一點」,這時,造型師會追問:「要剪多短?離肩膀多少的距離呢?」或是「要多蓬呢?捲度大概怎樣呢?」

為了再次確認,造型師還會拿出有許多造型圖片的書籍給客人確認,由客人指明自己想要哪一種的長度、哪一種的捲度、哪一種造型,以免頭髮一剪下去、一燙下去,客人才顯露出不滿意的態度。

然而,頂尖的業務員當一開始接觸客戶時,他會先觀察客戶的喜好,以及客戶真正的需求,盡量縮小自己和客戶的認知縮小。

以我自己來說,我曾經遇過一位很厲害、很懂得抓住我心思的房屋仲介,這位房仲還沒有正式帶看房之前,他就先問我對房子的需求是什麼,我說:「光線要充足」、「空氣要流通」,聽完我的需求之後,他便帶我去看房子。

第一間看完之後,他沒有特別問什麼,而第二間房子也看完後,他開始問我的想法,「哪一間您覺得光線比較充足?空氣比較流通?」、「這兩間符合你心中的想法嗎?」

他在問問題的過程中,就是在縮短我和他之間的認知差距,才能知道在我心中光線要到什麼樣的程度叫做好,空氣要流通到什麼樣的程度才叫做通風。

而到了看第三間房子的時候,我才進去不到一分鐘,他馬上就從我的表情裡讀出我的想法,於是很快移動到門口跟我說:「我們不要浪費時間,去看下一間。」我心裡想:「這位業務員很貼心,已經開始知道我想要什麼了。」

所以,當看到第四間、第五間的時候,我就覺得很滿意了,因為我和仲介之間的認知已經沒有距離,而他也知道怎樣幫我篩選物件,他認為不夠好的,就不會帶我去看,所以看到第五間時,我就決定買下那間房子了。

相對的,如果你不具備這種縮短與客戶認知間差距的概念,就算再怎麼努力、勤勞,就算已經帶客戶看了一百間房子,也是於事無補,客戶還是不滿意,你也還是沒有業績出來。

我年輕的時候都是租房子住,當時曾經碰過一個很瞎的菜鳥仲介,我對他提出「要空氣流通」的需求,於是那時他帶我去中和看了一間老房子,這棟老房子的確有滿多扇窗戶,窗戶外還有一片蔥鬱樹林,一陣清風吹來,房子的空氣的確很流通沒錯。

但我一看到窗戶的窗台上積聚了很多小鳥的糞便,就知道情況不妙,這顯示附近的鳥很多,而且容易群聚在靠近樹林的這間屋子附近,但我怕吵,也不喜歡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當我把這個疑慮提出來跟這位菜鳥仲介員講,沒想到他卻回答我說:「就是因為這個房子空氣好,小鳥才會聚集在這裡,你要是不租下來,一定會後悔的。」

當下,我臉上出現了三條線。

有些商品和服務是屬於抽象和主觀層次的,因此,成功的業務員懂得用具體的資料、數據,來縮短與客戶之間的認知差距,你必須拿商品的模型、示意圖、照片,跟客戶仔細說明,才不會引來後續的糾紛。

例如預售屋的糾紛一向很多,建商多會在銷售期間打造一個簡單的模型,試圖讓客戶了解建案完成後的模樣,而樣品屋更是完整地表現屋內的情況,試圖減低交屋後的糾紛。

另外,有些房仲業者也很聰明,他們知道客戶會到處比價的想法,於是在介紹物件時,他們就直接告知客戶每一間看過的房子,價格增加或減少的比例,或是把附近房價漲勢,直接拿圖出來展現,讓客戶一目了然,對房子的信心也會大增。

另外,成功的業務員也懂得在銷售時進一步做詢問,例如高段的汽車銷售員往往會在賣車時,先問客戶:「車子一公升跑多少公里才算省油?」

確認客戶心裡的想法,或者當客戶說想要找馬力大或是價位不要太高的車種時,他也會進一步詢問:「要多少馬力才夠?」、「多少錢以下才是可以接受的價格?」進一步詢問,才能夠減少與客戶間想法的差異。@(本文結束)

摘編自 《客戶沒說出口的,才是成交關鍵:教你聽出客戶難言之隱的「狙擊式」攻心術》 智言館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呼喚好運與機會的捨棄法則(2)
由陌生轉為客戶:職域開發(1)
從職場看世間:行銷之星電視購物
渥太華數百人排隊買iPhone 4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