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文薰:中國仿冒名牌 律師闢新路求償 影響深遠

童文薰(台灣及美國紐約州律師)

人氣 14

【大紀元2011年11月05日訊】根據路透社報導,歐洲精品集團Gucci與美國的珠寶業者Tiffany以中國國有銀行與中國仿冒業者有業務往來為由,不約而同地向美國聯邦法院狀告包括中國銀行、中國招商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的紐約分行,要求這幾家銀行必須凍結仿冒業者的存款,並交出相關客戶的往來資料。

一位好的律師必須為困難的官司找到出路,很顯然地Gucci與Tiffany的律師正在做這樣的努力。因為中共多年來屢屢喊出打假的口號,但仿冒品卻是越打越多。這些名牌廠商在中國的智財權官司往往無疾而終,於是律師們另闢途徑:把戰場拉到美國法院。這個方法如果成功,將來能夠循線求償的不只是那些知名品牌廠商,也包括一切被中共迫害,有求償權的民眾,因此這幾個案件的影響深遠,不可小覷。

求償新路徑,環環相扣

Gucci集團旗下的Gucci、Balenciaga、Bottega Veneta和YSL四個品牌近日向紐約州南區法院共同提出的民事訴訟,目標是架設在中國的一些仿冒品網站。由於網站無國界,Gucci的律師用網站來建立美國司法管轄權,的確是一個聰明的辦法。結果如同預料,官司贏得很輕鬆,因為仿冒業者根本不會到美國法庭來應訴,於是一造辯論判決,法官不僅發出禁制令命令仿冒業者停止生產與出售仿冒品,同時判定這幾家名牌商可以得到780萬美元的賠償。

但官司雖贏得容易,接下來如何拿到賠償才是真的挑戰。仿冒業者把錢藏在中國,中國法院又不認真執行反仿冒的工作,這些知名的品牌業者即使拿到一個美國法院的高額判決,也只不過是一紙華而不實的判決書而已。於是這些律師又把腦筋動到為仿冒業者藏錢的中國銀行。打民事賠償官司當然要找口袋夠深的被告,中國銀行的口袋當然夠深,而且這些中國銀行在紐約都設有分行。分行與總行是同一個法律實體,告分行就等於告總行。既然於法有據,Gucci案的法官下令要求中國銀行的紐約分行把仿冒人的資訊和存款交給Gucci。

在Gucci行動的同時,Tiffany也對中國仿冒品網站提出相似的訴訟,同時要求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及中國工商銀行交出仿冒業者的銀行帳戶資料。但這些中國銀行找到了反擊的依據,拿出海牙公約主張Tiffany應訴請這些銀行的中國總部而非紐約分行交付資料。目前Tiffany案子還在訴訟中,最後勝負還未定。

其實這兩個名牌集團的律師心底應該很清楚,沒有先凍結仿冒業者的存款就開始打一場遠距離的官司,最後的結果只會是一場空。尤其是銀行存款,脫產移轉只是彈指功夫。那麼這些律師又為何要打一場不會有結果的官司?答案是:打基礎。因為美國是判例法國家。一旦有了判例,以後這些名牌集團只要能夠建立司法管轄權,就有機會直接從中國銀行在美國的分行求償。剩下的只是一個前置動作──發起法律行動之前先在中國提出一個扣押仿冒業者資產與存款的訴訟。成功凍結了資產與存款之後,再在美國發動求償訴訟,最後從中國銀行的美國分行拿錢──就跟刷存摺一樣容易。

如果這樣的案例成功了,以後名牌廠商就可以跳過令人沮喪的中國法院,在美國起訴並獲得賠償。而且美國的法院賠償金絕對比中國法院的賠償金判得高,對仿冒業者的嚇阻作用也就更高。但回過頭來看,迫使這些律師走迂迴路線的其實是中共。如果智財權的官司能夠在中國依法遂行到底,這些律師當然會選擇中國的法院而不是美國的法院。如果法院也算成一種品牌,那中共搞出來的法院就是一種次劣品,不受國際律師青睞。這樣的訴訟越來越多,中共的臉面也就丟得越大。但更多的案件還等在後頭,這樣的求償案例一開,影響只在知名品牌與仿冒業者之間嗎?

仿冒扼殺中國品牌

花大錢請律師的這些名牌廠商,其實每年花在廣告的費用遠超過法律項目的費用。訴訟費用不過是廣宣費用的九牛一毛。勝敗的結果也不是這些廠商最在乎的事,因為中國仿冒品市場的那些消費者,從來不是這些廠商心目中的潛在客戶。訴訟是無奈的,因為知名品牌必須保障自己品牌的高貴,必須竭力避免品牌被「便宜化」、「普及化」。

奢侈品廠商的企業精神不在於「奢侈」,而在於追求人類工藝的頂極化表現。那些仿冒品只追求形似而欠缺該項工藝的內涵,但人們乍看之下難以分辨,只會覺得LV,Gucci滿街跑。在真假莫判下,氾濫會使高雅成庸俗。這是品牌業者的惡夢。但仿品的出現也是一種特殊宣傳,何況仿品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買假貨的人一樣看不上。令人不解的地方就在這裡,既然仿品的技術不低,為何一心撲在歐美品牌的陰影下,何不自創品牌?

如果從經濟面上來看,形成一個品牌需要時間,這些歐美精品很多都有上百年的傳承與信譽累積,這是還在代工水平掙扎的中國產業所不能及的。急著撈錢的仿冒業者於是寧可搭便車也不願重新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如果從追求頂級工藝的角度來看,短視近利的人又豈有願景?於是仿冒品越氾濫,中國品牌的前景就越黯淡。中國人口在世界佔了五分之一,但在精品的世界,卻連一個品牌也喊不上來。不但喊不上來,中國對於歐美名牌的著迷程度,光看仿冒品如何氾濫就能得見一二。

持續的仿冒只會扼殺中國自創品牌以及創意產業。但中共不在乎,旁人也不必心焦。何況中共怠於執行反仿冒工作、法院與法律的保障形同虛設的結果,逼使精品廠商僱用刁鑽的律師另闢法律求償途徑後,一切被中共迫害的民眾,尤其是立刻可以建立國際管轄權的「滅絕群體」、「強迫失蹤」等罪行,自可在講公義的法庭起訴,然後拿中共設於海外的銀行為標的求償。

品牌保護大戰最後可能兼顧了人權。這雖不是品牌商的最初目的,但法律就是這麼一回事,它自有生命,在意料之外的地方開出一朵讓人驚豔的花。◇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245期【逍遙法中】欄目(2011/10/13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247/9963.htm

新紀元PDF版訂閱(52期US$10 )

相關新聞
童文薰: 誰需要一個「大有為」的政府?
童文薰: 義美的智慧,值得「好人」傚法
童文薰: 南蘇丹獨立,達佛從此和平?
童文薰: 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