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七輪發財機會和十二五規劃

謝田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 )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15日訊】研究財富積累與企業興衰的學者發現,許多企業都是在經濟衰退、轉型、或亂世中,在競爭中悄然奠基、發展,然後在經濟興旺期以超過競爭者的速度佔領市場,一舉成功。許多老字號的西方企業,如凱悅酒店(Hyatt)、漢堡王(Burger King)、聯邦快遞(FedEx)、微軟(Microsoft)、CNN、通用電器(GE)和惠普(HP),都是這樣的例子。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才,的確如此。也因此,中國「十二五計劃」出台之際,好事者認為,這是國人「第七次發財機會」,呼籲人們抓住時機。

計劃經濟的五年計劃

中共的「五年計劃」,是從俄國人那裡學來的。為什麼選擇五年,而不是三年或七年、十年,不得而知。希特勒德國,曾經有過「四年計劃」。其他實施五年計劃的,是古巴、越南、埃塞俄比亞、巴基斯坦、羅馬尼亞等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幾乎沒有這類東西,大概是因為計劃制定後,四、五年總統或內閣就換人,繼任者可能沒什麼意願繼續前任的計劃;幾年後事過境遷、局勢變幻,原來的計劃恐怕也沒什麼用了。

管理學中,計劃無疑是重要的,從編製、實施到檢查,計劃試圖用人力和物力資源最合理的配置,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但如果人們觀察到從鄭州到鄂爾多斯的諸多空城,就不免懷疑中國的計劃或規劃,到底在經濟中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計劃經濟」的名稱有些誤導,誰會認為「計劃」不好呢?所以,所謂的「計劃經濟」,更確切的叫法,應該是「指令型經濟」。指令型經濟一定是計劃經濟,但計劃經濟卻不一定是指令經濟。

中國指令性經濟的計劃原稱「五年計劃」,幾年前改為「五年規劃」,但英文名稱仍是「five-year plan」。「規劃」與「計劃」,名稱相似,但有所不同。規劃似乎更具長遠性、全局性和鼓動性,也更能迷惑人,讓人覺得黨中央是在進行戰略規劃,而不是強硬的發號施令。

從1950年代開始,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主要是建設前蘇聯援助的大型項目。二五計劃1958年剛實施,中共就不按計劃行事,開始了 1958-1960年的大躍進。3年折騰後,三五計劃推遲3年,從1966年實施。四五計劃(1971-1975)時又不得消停,進行軍備擴張,「以階級鬥爭為綱」來促進經濟。五五計劃中冒進和基建投資瘋狂增長,迫使當局大幅調整;六五計劃繼續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貨幣發行過多的弊病。八五期間得益於對外開放,中國從與西方的貿易中獲得巨大好處。2010年標誌著十一五(2006-2010)的結束;最新推出的,是2011-2015的十二五計劃。

十二五和賺錢機會

十二五是否能成為百姓的發財機會呢?人們需要看看歷史,看前十一個五年計劃中,都是哪些人賺到了錢。

中共權貴的掠奪最開始,主要獲取物質、實物財富。從一五到五五,官員的貪腐,還局限於特權帶來的福利。共黨官員的佔有,體現在寬敞的住房、汽車、衛兵、護士、廚師和消費性的物品。他們的特供,好吃、好喝、好玩的東西,即使在憑票供應的年代也不缺乏,但他們似乎沒有太多金融資產。共黨斂財的先驅、被槍斃的劉青山、張子善,當年私自挪用的金額,只不過是今天的幾萬元。那個用來示眾的小貪官王守信,按今天的標準都不該判處死刑。進入「八五計劃」 後,國門大開之時,土包子們看到了外面花花世界的豐富多彩,開始鍾情於金融資產、海外資產、和無形資產。

前五個五年計劃的高度集中性,使中國經濟面臨崩潰。六五之際,不得不承認計劃經濟失敗的當局,放鬆了他們的控制,體制外具有創業意識的民眾靠賣大碗茶、瓜子和夜市擺攤,成了當時的萬元戶。個體經濟者冒著政治風險,實踐著在任何社會的人們都具有的經濟自由權力。七五期間,農民和鄉鎮企業家衝破個體經濟的局限,集資辦廠,僱傭工人,成為第一批自食其力、不靠權勢發財的人們。

權貴的大面積發財

中共權貴大面積發財,從八五開始。在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的過程中,在價格雙軌制中具有權力優勢的共產黨人及其裙帶,靠所謂的經商發了財。九五期間權力進一步變成現金,國有資產變賣、國企改制,龐大財富半賣半送,讓更多的官員一夜成為千萬富豪。十五期間,中國成為廉價的世界工廠,加工業的訂單之外,金融、保險、電信等壟斷性企業直接變成特權階層手中的籌碼,財富轉移以空前的規模,在升斗小民不知不覺之中,悄悄的實現。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房市和股市套牢了民眾的儲蓄,金融業中的股權證券、融資租賃、基金管理、私募資金,這些讓人眼花撩亂的工具,使財富的轉移規模更大、轉移更迅捷,但也同時更加隱密。

正常社會賺錢的辦法,早期有跑馬圈地,現在可是沒了。人們可以做的,是趁房市低迷時大肆買進。在美國,許多華人都在用自己的積蓄進行新一輪的「跑車圈地」。當今社會的賺錢辦法,可以投資實業、農業,用工業品和農產品銷售賺錢;或投資高科技和服務業,比如進入金融業用別人的錢去賺錢,金融產品如股權、期貨、衍生品等,都可以讓你迅速的賺錢。

但在中國,這些方式在過去的幾個五年期間都用過、也用盡了,搜刮到了極點。更關鍵的是,這些新方法的受益者,只有特權階層;普通百姓的發財蜜月,早在七五期間就結束了。對已賺得盆滿缽滿的權貴來說,現在是如何保值、不使財富縮水的問題,這也是「維穩」應運而生的原因。人們在第七輪會有新的辦法?想來想去,恐怕很難確定。不過話說回來,蘇共解體前,實行了十三個五年計劃,紅朝能否熬過十二,也是未定之數。◇

本文轉自214期【新紀元週刊】「商管智慧」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16/9139.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英媒評論:中國經濟泡沫即將破滅
張經倫:中國經濟模式無法持續
專家:中國經濟發展建立在通貨膨脹之上
【獨立評論】未來兩年中國經濟面臨大麻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