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韻:月光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11日訊】又到中秋。記憶裡的佳節,總是有清涼的風,清香的茶,清朗的月。

展開書卷,古老的詩句托出皎潔一片:「夜光」、「玉盤」、「冰輪」、「嬋娟」。一串美麗的別稱散發清幽,點綴神秘的光環。「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撩動「勞心」悄然。(《陳風•月出》) 對月的歌詠,如繽紛的花瓣飄散,千年後馨香猶在。

月是優雅靈動的。「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在詩仙筆下,那塊神奇的「瑤台鏡」輝映出曠世的飄逸和才情—「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問月》)這經典的吟詠,是美的迴環,激盪出對宇宙奧秘與人生的思考。太白又寫:「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在《月下獨酌》裡,月兒居然受邀與詩人欣然共舞,相伴交歡。如是,奇思妙想把深刻的寂寞沖淡。再看:「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真摯的惦念,被搖曳之筆揉進了月色,一路相隨,輕盈伸延。《玉階怨》曰:「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窗前,無限柔情和些許淒涼都化在「玲瓏」二字中,透出晶瑩的韻致,朦朧純潔。

月是自在安寧的。她點亮幽暗,俯視人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李白《獨酌》寫:「手舞石上月,膝橫花間琴。」《游謝氏山亭》云:「醉罷弄歸月,遙欣稚子迎。」此二聯裡的「月」作為賓語出現,作者竟可舞之,弄之,充分展現了詩人與自然溶為一體時的瀟灑與閒適。反觀詩聖杜甫的旅途中,「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旅夜書懷》)則裹挾了蒼茫與厚重。「孤篇橫絕」的《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以首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鋪灑開闊清麗,表現出自然的博大深邃。結尾則回歸寧靜:「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此時,月下,渺小的個體站立在廣闊澄明的自然平台上,心中湧動的思緒應是如潮水般奔騰不息吧。

月是屬於故鄉和親人的。千古絕唱往往伴著月色撩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在著名的詠月詩詞中,蘇軾的《水調歌頭》超凡脫俗,把對兄弟的思念昇華到了美好深沉的極致。「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上片以設問起筆,轉由新穎的想像聯接天上和人間。音韻曼妙宛轉,詩意層疊推進,深化、拓寬了意境。下片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作者由自然現象聯想到人世的變幻無常,作出聊以自慰的解答。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超越個人親情的範疇,表達心底熾熱的期盼。雄渾的筆觸飽含深情,絕妙的構思增添浪漫。於是,丙辰中秋的宋時明月激起歷代讀者的共鳴,迴響近千年。

望月,問月,攬月,邀月。一樣的月光,不同的看客,在故國,在異鄉,或今朝,或久遠。叩問永恆,把握暫短。

 

相關新聞
中秋翫月 花賞怡人
獨居老人迎中秋 漁人碼頭舞開懷
七律:中秋抒懷
中秋寄明月
中秋寄明月 人氣 1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