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貿易影響台灣大選 能否對美故技重施?

人氣 7
標籤: , ,

【大紀元1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 黃耀毅華盛頓報導) 日前有報導指出,中國利用其經濟力量來影響台灣選舉。美中之間互相投資日益頻繁緊密,是否美國選戰也出現“中資因素”,專家各有看法。

*中國藉由經貿影響台灣選舉*

根據美聯社報導,中國利用貿易來影響台灣選舉,包括台灣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等人,最近相繼表態支持九二共識,或是以支持九二共識來表達對馬英九的支持。郭台銘更在去年12月初搭專機前往澎湖,為國民黨支持的無黨籍立法委員候選人林炳坤助選,並且表示將在澎湖投資,“但前提是林炳坤必須當選”。此舉導致了民進黨籍的台北市議員阮昭雄控告郭台銘涉嫌犯下了《選舉罷免法》的“期約賄選罪”。

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政治系教授高敬文之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利用經濟利益拉攏在中國投資的台灣企業,透過這些企業來影響台灣的政治。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研究員卜大年(Dan Blumenthal)認為,台灣企業向來偏好採取與中國進行自由貿易政策的候選人,不一定是受到中國壓力而支持某特定政黨,不過他說的確也有少數被中國收買或賄絡的台商。卜大年認為,基本上中國政府也擔心施壓會導致反效果。他說:“事實上,根據我自己在中國的經驗,他們對在中國投資的台灣人,都很小心,不會出手很重,因為他們需要台灣人的投資。我想,如果他們做的過份了,那可能就逾越合法範圍,變成非法了。”

*學者:美商不會與台商一樣*

不過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教授菲利浦.利維(Philip Levy)認為,就中國對私人企業的影響力而言,台灣和香港並不能與美國相比。他告訴美國之音,美國企業雖然也希望能夠在中國獲得投資機會,但如果受到中國的政治壓力,美國企業非但不會屈服而回國對美國政府施壓,反而會要求政府與國會與中國政府交涉。他舉例說明,谷歌在受到中國政府壓力之後,選擇的是離開中國,而不是回美國來為中國政府說話。

卜大年也認為美商對於中國政府的壓力,是反抗多於屈服。他說:“以前曾經給人這樣的印象,就是為中國所做的遊說工作,都是為了美國大企業的利益,但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如今在中國的美國企業,反而是抱怨最多的。”

*中國投資者能否影響美國選舉?*

利維向美國之音指出,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雖然也有許多人擔憂日本“要買下美國”,不過日本當時已經是民主國家,並且是美國的盟友。但對於目前中國的投資,許多人有更深一層的憂慮。

利維舉例,美國對於中國投資敏感性產業,尤其是與國防、網絡等有關的,都十分注意,例如之前中國的華為公司要進入美國通訊市場,由於國家安全因素而失敗。但是今年中石化集團的子公司國際石油探勘開發,卻以22億美元,向美國德文能源(Devon Energy)買下美國五個油頁岩氣資產的三分之一股權。能源安全,以及其他產業,究竟是否應該納入評量中國企業投資的標準,目前還沒有很清楚的規定。

利維說:“我認為正是因為人們擔憂中國投資背後真正的動機,就算透過如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SIFIUS)這樣的程序,我們還是無法分清哪些投資是可被接受的,哪些又是不可被接受的。我們的疑問就是,美國並不確定中國,以及中國投資者的動機。如果外國投資者只有經濟動機,人們很快就安心,但也有人擔心某些投資者另有其他動機。”

美國商會大中國區執行長王傑(Jeremie Waterman)表示,美國的投資環境對於中國企業是十分開放的,但中國企業需要注意不要涉入政治。他說:“投資環境是開放的,美國商會也關照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成功,而中國企業必須要學到的第一課就是,你必須要做一個好的企業公民,以及那所代表的一切,如果透過某些方式涉入美國政治,這與做好的企業公民是不一致的。”

利維告訴美國之音,除了透過遊說公司,中國企業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來影響美國的政治人物。他舉例說,如果一家中國公司,選擇在某位美國官員或議員的的選區蓋工廠,並且僱用幾百或幾千位當地人。當這位官員或議員提出與中國政府意見不同的政策或法案時,該公司便可威脅關閉或遷移工廠,此時那位官員或國會議員就會受到其選民的壓力而改變。(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綠控鄭立中 介入台灣選戰
三合一選舉 台灣中選會:投票率預估超過六成
美牛公投過門檻 13萬連署遞台灣中選會
美智庫評台灣選舉:泛綠可能終結馬中國政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