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放驚恐度日月,鬚眉男兒不如婦
則天太后自廢黜中宗,擺設睿宗以來,專權國事。為剪除異己,任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佞臣,羅織罪名,冤殺忠臣和李家子孫無數。武承嗣、武三思等外戚多被封王拜官,權傾朝野,恐太后百年後歸政於李顯,與太后男寵張易之兄弟狼狽為奸,日夜詆譭李顯。
太后向有大志,人倫兒女之情皆為從屬,為達目的不惜殘害親子。當初,太子李賢被廢遷巴州,太后詔左金吾將軍丘神績至巴州,幽閉李賢於別室,逼令自殺。後來,太后又歸罪於丘神績,貶其為迭州刺史。為掩人耳目,大張旗鼓舉哀於顯福門,追封李賢為雍王。太后殘忍與作秀手段由此可見一斑。
李顯自是深知太后的性情與手段,自被廢以來,每日戰戰兢兢,唯恐重蹈李賢覆轍。李顯被遷房陵途中,生下安樂公主,特別憐愛之。這也為其後種下禍胎。
李顯在房陵的時候,與韋氏一同被地方官幽閉在簡陋的房子裡,備嚐艱危,情愛甚篤。那時,地方官多順著太后,對李顯夫婦非常苛刻毒辣。李顯夫婦在這樣的境況下度日非常艱難,有時連衣食都難以為繼。而最讓李顯驚恐的,就是太后的使者到來。每每聽說使者到來,李顯都驚惶到想自殺,多虧韋氏多方勸解,方得倖免。
那時韋氏尚如良婦,照顧李顯飲食起居甚為周到,其善解人意也每每讓李顯在艱難惶恐中感到一絲安慰。韋氏常勸李顯說:福禍無常,大不了就是一死,何必急在這一刻!死了甚麼都沒了,活著總有希望。
也許,韋氏就是衝著日後李顯的重新騰達才這樣忍辱負重的,這樣的心態比李顯可是強多了。那李顯根本就看不到未來,所以才屢次絕望到要自殺。不同的心態,錯誤的安放在不同身份的人身上,結果都是死於非命,真是讓人握腕。唉,這上天的造化真的讓人難以測度。如果把李顯和韋氏的心態或者身體互換一下,也許就是另一種結局了。
李顯特別感動於韋氏不離不棄、患難與共的恩情,於是,與韋氏私下說誓到:「異時幸復見天日,當惟卿所欲,不相禁御。」
這等誓約看起來很感人,但於太子李顯則大為不妥。這等誓約,等於把自己當作了普通百姓。君無戲言,這是古來名訓。想那一國之君,一言可以興天下,一言可以亡天下,怎能不慎言慎行呢。言為心聲,既然能如此戲言,心中必有此想。想當初,李顯就戲言把天下讓給丈人韋玄貞,可見,這李顯不把天下當回事是由來已久的,以後失去天下以至性命,也是自取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