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重慶模式怎麼拯救經濟中國

謝田(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ken)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4月04日訊】中國學者中有人認為,可以用「重慶模式」去拯救目前中國的房地產,甚至中國經濟。如果這個設想能行得通,也不啻為中國經濟的良藥。但首先必須確認的是,「重慶模式」的本質是什麼;模式對山城(編註:重慶市區的別稱)的房地產市場和經濟,是否有過積極的作用,以及它實施的成本和效益;如果模式被多級放大,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如何;以及模式本身的政治背景和實施的後效。由此才能確定這是一劑良藥,是能起安慰劑(Placebo)效應的假藥,亦或毒藥。

童年印象中的重慶

許多年前去過重慶、成都和北碚,重慶印象中有高低起伏的城市建築、轟隆作響的軌道電車和霧濛濛、濕漉漉的天氣。到處都是濕濕的,對人們總是打著赤腳、吃著辛辣就很容易理解。川中鄉下,磨盤大的石頭上堆起幾寸土壤,農民居然在上面種蔬菜或糧食。看到這一景象的人,對唐代詩人李紳的二首《憫農》小詩,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總的說來,重慶的印象不如成都好,也許是成都的草堂和小吃的原因吧。以前與朋友聊天兒,被問及老家在哪,都答說四川合川,在成都和重慶之間。但合川據說現在被劃歸重慶了,以後再告訴別人祖籍,就只能提及重慶這個與中國現代和未來歷史有深遠意義的山城。重慶之所以叫「重慶」或「雙重喜慶」,據說是因為宋朝的兩個皇帝。後世的人們,因為重慶在今天中國歷史上的轉折點作用,或許會把重慶叫「三重喜慶」,也未可知。

中國經濟山雨欲來

中國經濟與中國政治同步,目前也面臨山雨欲來的勢頭。中國領導人及其智囊指望能轉型成功,走出目前的困境。但增長模式的轉變,不是人為能控制的。即便是經濟研究和管理發達的西方,經濟該進入衰退,那也只能進入衰退;政客瞎忙一氣,不過是一廂情願、不得不有所做為的努力而已。最終度過困難時期,必須在社會經歷陣痛、財富生消聚散、重新歸位後,才能夠發生。

中國政府所期望的,是從粗放或外延式的增長(extensivegrowth)向集約或內涵式的增長(intensivegrowth)過渡。這是所有發展中國家的夢想,巴西、印度、印尼也都希望能夠做到。在過去半個世紀,只有韓國和臺灣做到了這一點。按中國的人口基數和經濟結構,不增加資源消耗和資本及勞動力的大量投入,而指望立即提高效率、轉向高附加值的生產,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

中國能否走出「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呢?中國是否真正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恐怕還是個未知數。尚未進入,奢談走出,未免好高騖遠。但在突破發展模式的問題上,尋求新的模式、新的方法,無疑是有價值的,也是研究者需要思考的。在這個背景之下,所謂「重慶模式」,應該成為聚焦的話題。

重慶經濟的窟窿模式

重慶模式從公開的資料看,政府收入增長遠高於民眾所得增長,薄氏宣稱的共富和民生,只是共產黨人的又一通鬼話和空話。重慶去年GDP總值近1萬億元,據說是因為採取了綜合舉措調控經濟運行,加強了對資金融通、能源保障、土地配置、稅費減免和物價運行的調控。也就是說,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壓低了融資成本、生產要素成本、土地房產成本、物流成本和稅負成本。重慶在銀根緊縮的情況下融資數千億,使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600億。

近30%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僅使經濟增長16%,但政府財政收入則大幅增長50%。這樣的「模式」,正常思維的人會認為是合理、公平與可持續的嗎?重慶紅色政府在打黑唱紅時沒忘記抓住金黃,用畸形的土地財政和公然掠奪,瘋狂的聚斂著財富,加快把川中人民的財產轉移到了權貴集團的口袋中去。

重慶通過行政手段壓低融資成本的惡劣後效應,現在正在展開。大陸官方媒體記者披露,重慶模式中的建設「五個重慶」,就是四處借債騙錢。重慶市政府的債務總額已高達5000億元,「遠看是大燈籠,近看是大窟窿」。5000億的債務對1000億的財政收入來說,重慶市政府實際上已經破產了。

重慶經濟衛星中涉及房市的舉措,是3000萬平米公租房和六成的城鎮化進程。中國學者認為重慶模式能拯救中國房地產,也是因為重慶推廣保障性住房、引農民工進城,會解決樓市面臨的問題,可能逐步消除樓市泡沫。

保障性住房政策在中國實施的這些年來,並沒有減低民眾購房的成本,人們看到的只是房價不斷的高漲。幾百萬農民進城,要放棄其宅基地,但這些民工的收入,是在社會收入結構的最底層。城市居民、白領階層購房都難,甫進城的農民會用當泥瓦工、保姆的工資買房、養房?說起來都像笑話。失去宅基地的農民進城後如果失業,必然導致「工農聯盟」,那可是會成為推翻現政權的「工農革命軍」的。

重慶模式推廣全國

重慶「3000萬套公租房」的說法,本身也令人生疑,這個數字實在太大。重慶人口只有3000萬,哪裡需要那麼多套房呢?中國目前已經有6000萬套過剩住房,在高房價的畸形社會結構之下,數坐空空無人的鬼城之外,「有房沒人住」已成了現實。再繼續投資房地產,除了中飽貪官私囊和為GDP增加泡沫,與國與民沒有絲毫的好處。

重慶使用行政手段壓低融資成本的幕後細節和私下交易,目前還不明瞭;哪些外資財團、銀行和金融機構在買薄氏的帳、壓「唱紅打黑」的寶,還不得而知。但隨著重慶事件引發的後續效應繼續發酵、真相浮出水面,誰沒穿褲子游泳,退潮時就能看出來了。

「重慶模式」如果推廣到全國,那一定是全中國人的災難。其實災難已經發生了,重慶是走在了前面,是「先進」的典型。因為同樣的土地財政、不計效益的投資,正是導致中國經濟開始硬著陸的原因。簡化的「进 」沒有正體的「進」「越走越佳」的原意,是往井裡走的意思,是要一條路走到黑、走入絕境。重慶的「先 」,已經一腳踏入了深淵;全國推廣重慶模式,政治上是全面倒退、回歸文革,經濟上是放大重慶窟窿、加速中國經濟的崩潰。

重慶模式拯救中國?拜託了,千萬別這麼做。◇

本文轉自268期【新紀元週刊】「商管智慧」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70/10605.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溫家寶激鬥薄熙來 「重慶模式」被迫降溫
何清漣:「重慶模式」的戲劇
魏京生:重慶模式的破滅
楊俊松:王立軍事件標誌著重慶模式破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