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批麗江商業化是因為遊客不瞭解歷史?

人氣 91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3月17日訊】近日,雲南麗江古城的一場大火又一次將古城的保護與管理問題推至風口浪尖。一直以來,麗江古城以越來越現代化和商業化的姿態招來了一片質疑。眾多遊客紛紛表示,如今的麗江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藍天白雲,古樸幽靜,取而代之的是充滿商業氣息的酒吧街和購物區。對此,麗江市長和良輝給出這樣的解釋,他說因為遊客對麗江古城的歷史瞭解不夠,才會產生這樣的誤解和錯覺。

相信每一位親身遊歷過麗江古城的遊客都會對市長的「如是說」持有不同的看法。走進古城,首先印入眼簾的的確是一座座醒目的納西族建築和一些不同於繁華都市的質樸和純淨,且偶爾也能聽見小商販們幾句地道的納西族叫賣聲。然而片刻的舒適和新鮮感過去之後,接踵而來的便是嘈雜的喧鬧聲,時尚酒吧和高檔餐廳一家連著一家,商舖和小攤擠滿了整條街巷,甚至在某些店門外的招牌上還能看到英語和他國語言的介紹。感慨於古城如此「與時俱進」之時,不免會在心中留下些許失望和遺憾。這種感觸不知是不是市長脫口而出的「誤解和錯覺」,且不知遊客又如何能在這樣的氛圍中去瞭解和體會麗江這座古城的歷史和文化呢?

麗江,一顆鑲嵌在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之間的璀璨明珠,在兩萬多平方公里的地域範圍之內訴說著納西族人民經久不衰的傳說和古老的歷史文明。置身腹中的古城更是呈現出當地獨特的風俗文化和原生態的生活氣息。古城從南宋建立至今,已經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了。明朝時期,麗江古城以「大研廂」命名,只因身在四面環繞的青山中,一片碧野之間綠水縈迴,猶如一塊通透碧綠的玉硯。意境甚美,因此得名。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滄桑之後,麗江仍保留著其古樸、純美而又充滿詩意的田園風貌,漸漸成為都市人心嚮往的世外桃源。

1997年,麗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第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事實上其內涵和價值並非能用其創造的經濟效益來考量。一旦淪為賺錢的工具和平台,對其遺蹟的保護和文化的傳承將成為一句空談。而作為貪戀功績的政府來說,麗江就這樣毫無例外的成為地方官員發財致富、創造業績的搖錢樹。對於麗江古城的發展,百度也有頗為詳盡的介紹。自麗江古城成功申遺後,古城內的旅遊業和商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包括旅遊、餐飲、住宿、商業、休閒娛樂等各類消費行業。從分配比例上來看,住宿占比37%,購物和餐飲分別占25%和23%。如此大份額的占比足以看出,古城日漸發展的商業模式和日益濃厚的商業氣息是政府一手安排和打造的。而在遊客人來人往的觀光消費中,各種商業利益和經濟增長都與政府官員的收益有著緊密且直接的聯繫。如今,那位市長卻睜眼睛說瞎話,否認眾人眼中的事實,將自身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除此之外,有人還提出對於保護還是發展古城是當地政府的一道難題,言下之意即為了發展,不得不做出犧牲。實際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不過是對政府早已決定力求斂財,不惜棄舊造新的決斷而編造的藉口和說辭而已。因為只要是打開大門,迎來送往,以賺錢為最終目的,必然會破壞古城原本幽靜淡然的韻味和當地民眾免受打擾的田園生活,尤其是大肆興建旅館和酒吧,對當地居民的質樸民風和古鎮的文化積澱是一次不可扭轉的衝擊。對於一旦消失便不可原貌恢復的古老遺蹟來說,發展就意味著在逐漸改變原有的風貌和歷史痕跡,就意味著在融入新的、現代的,適應某種口味和需求的變異因素。而這樣的改變必然是打著發展的幌子,實則幹著只為謀利,不計長遠的買賣,是一種最為徹底的破壞。

的確,無論是有幸前往一睹古城風采的外地遊客,還是從未遠遊踏足過麗江山水城鎮的普通民眾來說,真正瞭解麗江古城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可以說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情。因為古城已然遠去,歷史和內涵早已在發展商業、謀求經濟利益時隨之消亡,人們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從如今充斥著現代感、商業感、時尚感的麗江古城中品味出一絲人文古韻,更無法窺探到先民們留給後人的古老文明。

相關新聞
中國古城:麗江的新年傳說
古樸典雅的納西古樂
盛暑陳昇端熱茶 邀請歌迷喝好茶聽音樂
世界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面臨失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