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9月09日訊】「藏家特輯」專為喜愛中華文物的收藏家所開設,在接下來幾週,將由台灣藏家提供多件珍稀中華文物,專文介紹賞析中華文物精緻藝術之美。專欄刊登期間,若有海內外藏家有意收藏刊登古物,所獲金額將成立基金,專款籌設台灣民間藏品博物館文化園區,集台灣藏家的力量,為中華文物交流傳承盡棉薄之力。
明代 白玉如意觀音
和田白玉(山料)規格:高136cm、寬73cm、厚61cm、重量620kg
鑑評
和田白玉(山料)以整塊白玉圓雕技法精碾琢磨如意觀音坐像、觀音面相豐滿端莊、臉形方圓、五官勻稱、眼略微彷視狀,表情柔和莊嚴、頭戴法冠,冠有坐佛,身披通肩式大衣、繞帶著裙、身軀豐腴,袒胸配戴瓔珞,左手折臂托如意寶珠、腕鐲、卷
草紋臂鐲,右手下垂擺立雅石佩戴卷草紋臂鐲,右足盤膝,左足下垂坐於雅石呈現出皇室雍容華貴自然神韻坐像。
此件造像以整塊白玉石圓雕技法精碾琢磨而成,玉質溫潤皮殼表層經歷數百年風化汙垢沉澱,形成外表有漿情況現出玻璃油質光澤,本造像為大型擺設件,造型優雅莊嚴、精緻靈巧、自然流暢神韻生動大器,係為明代佛作隸屬御用監製作的罕見大型工藝傑作,絕世珍品,彌足珍貴,具有很高的藝術工藝研究價值。
源於崑崙山脈的和田玉石文化
和田玉指產於新疆塔什庫爾干—莎車—和田—于闐—且末縣,綿延 1,500 公里,以和田為中心的崑崙山脈北坡,地處海拔 3,500 米至 5 千米高的山域中,共有九個產地。
中國古籍中稱和田玉的出產地崑崙山為「 群玉之山」、「萬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麗水,玉出崑岡」之說。早在新石器時代之前,崑崙山的先民就發現了和田玉,製成生產用具及裝飾物品。新疆和田玉有 7 千餘年的開發利用歷史。
籽玉山玉 和田玉質量有別
自古以來,和田玉分為山產和水產兩種。水產的稱為「籽玉」,山產的叫「山玉」。當地採玉者則根據和田玉產出的不同情況,將其分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
(籽玉)三種。山料又名山玉,指產於山上的原生礦。
山玉的特點是塊度的大小不一,呈稜角狀,質量常不如籽玉。籽玉是指原生礦經剝蝕被流水搬運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點是塊度較小,常為卵形,表面光滑。因為長期搬運、沖刷、分選,所以籽玉一般質量較好。
羊脂白玉 蕩滌糟粕聚精華
特等的白籽玉就是羊脂白玉,僅出產在玉龍喀什河( 白玉河)和喀拉喀什河( 墨玉河)。以前每年可產羊脂玉毛料數百公斤,近年雖引入大型機械採挖,但僅年產數十公斤,已瀕臨絕產。
目前在市場上可以見到的所謂「 羊脂料」大多為新疆崑崙山上隨積雪融化後沖刷下來的籽料,也稱為山料( 或山流水)其料種質高者與籽料無異。至於其他料種如崑崙山上開採的礦料,俄羅斯礦料等等,質地上已經與籽料有天壤之別了,其質高者色雖白,但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羊脂白玉。
羊脂白玉首先是經過風化、搬運再歷經千百年的水流沖刷,糟粕雜質被蕩滌,內核精華被凝聚,實際上保留下來的是非常精華的東西,所以它在顏色上就白如羊脂;在光澤上就像月亮一樣皎潔,而且結構成分都非常的純凈。
玉石之路 橫越古今東西
在寶玉石界,和田玉被公認為世界軟玉之首,從古至今,幾千年來湧現了大量優秀的、數量眾多的藝術珍品。殷商的玉飾,周朝的禮器、秦朝的玉璽、漢朝的玉衣,唐代的玉蓮花、宋朝的玉觀音、元代的瀆山大玉海、明朝的子岡牌、清代大禹治水圖山子等稀世珍寶,皆大量採用和田玉雕琢的藝術珍品。
用和田玉琢製的中國玉器,因具有濃厚的中國氣魄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被視為最為耀眼的珍貴遺產和藝術瑰寶。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和田玉的輸出,早在6千多年前便形成一條「玉石之路」,而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僅有 1,600 多年歷史。玉石之路跨越著時空及地域的局限,連結西域與中原、東方古國與西方世界,為中國自身及對外做出獨特的文化交流。◇
請洽:0915-221-661 吳小姐
責任編輯:簡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