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

劉伯溫散財 誰能得?

作者:宇光
font print 人氣: 292
【字號】    
   標籤: tags: , , ,

自古以來人都是在不同的社會中用不同的方式聚財或斂財,而明朝開國軍師劉伯溫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有一則關於劉伯溫的散財之道的民間傳說,蘊含得財、用財之道。

劉伯溫散財高道

因劉伯溫功高蓋世,朱元璋經常賜予俸祿、山林及田地。劉伯溫不像平常人那樣將財產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而是每次得到賞賜後就用不同的方式去散財。

浙東某縣山區,山民自明朝後期開始就流傳著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劉伯溫以詩歌暗語的方式讓有緣人取財。這首詩刻在山溪巖壁上:

上五里 下五里 若要金銀竹橋裡

在一個巖壁旁有一座竹橋,橫跨在溪水之上,距上游及下游五里處各有一個村莊,橋的對面山腳邊有一個非常小的廟宇,供周圍村莊的人們去燒香禮佛。那一帶周圍山清水秀,曲徑通幽,是一個非常僻靜安詳的地方。

但自從劉伯溫的詩在民間流傳開了以後,這座竹橋便成為尋財盜寶的貪財者想入非非的所在,小小竹橋拆了建、建了拆,風風雨雨多少年,歷盡磨難,曾讓無數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其實,能取得意外之財的人都是大德大智大慧的人,況且眾所周知,劉伯溫是能預測未來之人,他絕對不會讓自己的錢財落入那些貪財斂財的小人手裡,因此,乘興而來之人總是敗興而歸,這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某年有一天,有一個家貧如洗但有滿腔報國之志的窮秀才,進京趕考偶而路過此地。由於趕路飢渴,沒有糧食果腹,遂用溪水洗臉、充飢,當他抬起頭來時,猛然看到巖壁上的這首詩,心中好奇,似有所悟,環顧四周,當他看到山腳下那座小小的廟宇時,恍然大悟,詩的謎底呼之而出。

他立即大步朝廟裡走去,來到廟堂上香禮佛之後,見過廟中主持,秉告劉伯溫詩的謎底就在此廟中。大家都驚呆了,他一語道破:「竹與燭同音,國師將謎底隱在了詩歌中。」

主持查看了連接兩個燭台的古老燭橋,燭橋沉重無比,經歷了數百年的煙熏火燎,已無人知其本來面目。經過了和尚們近兩個時辰的擦拭,燭橋顯出了金光閃閃的真容。劉伯溫的苦心安排,終讓寶物有了主人。

後來此秀才考上了功名,為官清廉,主持公義,晚年也學劉伯溫的資助後人之法,在他的家鄉,設立了狀元山,山區哪個窮人如考上了狀元,就將此山作為獎勵。

劉伯溫既是大預言家,又是知曉散財之道的高人。@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劉伯溫名劉基,字伯溫,生於1311年7月1日,浙江溫州文成縣南田鎮武陽村人(舊屬青田縣)。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西平陳友諒,南定張士誠,推翻元朝,完成明朝帝業、加之劉伯溫許多神奇預知能力,因而馳名天下。
  • 明朝立國後,劉伯溫仍提出不少治國之策:如禦史的檢舉彈劾;勸朱元璋,國威已立,應當稍微採用寬大政策來治理天下。
  • 傳說明朝時期有一天,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在河邊洗菜,遇上一位風塵僕僕但不失智者風度的貴人....................
  • 以中國預言來講清楚記載時間點接近在二零一二的預言,首推明朝國師劉伯溫遺留的「天地數」。
  • 近年整個地球環境的變化巨大,從乾旱缺水到暴雨成災、天坑地陷、糧食絕收。翻閱古籍,明朝劉伯溫《救劫碑文》已詳細描述當今災難的景況與保全平安之道
  • (shown)能逢木兔方為壽,澤及群生樂且康。 有人識得其中意,富貴榮華百世昌。 層樓壘閣聳雲霄,車水馬龍竟夕囂。 淺水鯉魚終有難,百載繁華一夢消。
  • 七人一路走,引誘進了口,三點加一勾,八王二十口,人人喜笑,個個平安。
  • 張良與黃石公、劉伯溫得奇書的故事,從現代眼光看來都十分玄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