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巧醫郎中

作者:山行
font print 人氣: 536
【字號】    
   標籤: tags: ,

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名醫。他一生為民醫病,深受百姓的愛戴。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他虛心地為同行醫病,不失時機地向別的郎中學習行醫經驗。
  
過去許多郎中只把醫術傳給自己的子孫,一般都不外傳。南陽有個名醫叫沈槐,已經七十多歲了,他一生沒有子女,整天惆悵後繼無人,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慢慢憂慮成病了。
  
當地郎中為沈槐看病可誰也看不好,他的病情越來越重。張仲景知道後就奔沈槐家來。張仲景察看了沈槐的病情,確診是憂慮成疾,馬上開了一個藥方,用五穀雜糧麵各一斤,卵成蛋蛋,外邊塗上硃砂,叫病人一頓食用。
  
沈槐看到藥方心裡不覺好笑,他命家人把那五穀雜糧麵做成的藥丸,掛在屋檐下,逢人就指著藥丸把張仲景奚落一番。

親戚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藥方,誰見過五穀雜糧能醫病?笑話!笑話!」朋友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藥方,誰一頓能吃五斤麵,真滑稽!滑稽!」
  
同行的郎中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藥方。我看幾十年病,聽都沒聽說過,嘻嘻!嘻嘻!」他一心只想這件事可笑,憂心多慮的事全拋到了腦後,不知不覺地病就好了。
  
這時,張仲景來拜訪他說:「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學生斗膽在魯班門前耍錛了。」沈槐一聽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慚愧。

張仲景接著又說:「先生,我們做郎中就是為了給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無子女,我們這些年輕人不都是你的子女嗎?何愁後繼無人?」

沈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內心十分感動。從此,就把自己的醫術全部傳授給張仲景和其他年輕的郎中。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僖宗乾符年間,黃巢攻陷長安、洛陽。長安城中的士大夫有很多都離開京城去北方躲避戰亂。當時有個叫王敬傲的前翰林待詔,是長安人氏,能奕棋,尤善彈琴,風骨清峻。
  • 郎顗的父親郎宗,字仲綏,擅長觀察天象以預測世間吉凶。漢安帝時,郎宗被任為吳縣令,當時經常突然刮起暴風,郎宗預測到京師將要發生火災,於是將時間記下來,派人等候著,結果真如他所預測的一樣京師如期發生了火災。
  • 有一次,許叔微在落第回鄉的途中,泛舟經過平望小鎮,夢見有位神人指點他說:「你想要登科,須要憑借陰德。」許叔微問:「我家貧窮沒有錢財可以施與別人,怎麼辦?」神人說:「何不學醫?我能助你智慧。」
  • 王世盈為人治病,絕對不收取別人任何的醫療費,所有的藥物都是王世盈自己配好,完全不為自己謀取絲毫的錢財。長期以來,他治好了無數骨折患者,口碑極好。
  •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年輕時在醫學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奮好學,四處查訪名醫,登門求教。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從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質和意識的起點,這個追尋創世本源的尋根過程,才是慎終追遠習俗背後之最為深刻的文化底蘊。也是神傳文化為炎黃子孫留下的一條回天之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