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南隨筆】談兒子玩電子遊戲(四)

人氣 33

【大紀元2016年01月01日】(續上期)現在出外與朋友聚會吃飯,他可以幾個小時坐在一旁聽大人聊天,偶爾私下和我聊幾句。朋友都讚:」你兒子能坐這麼長時間,很不容易啊!」

一次與朋友一家需要驅車5小時去一個滑雪渡假村,朋友家的孩子得靠玩ipad打發路途的無聊,當他知道我兒子在這5個小時沒玩ipad,一副驚訝得不可思議的表情:」那怎麼可能呢?」我笑著回答:「他(我兒子)不也活(survive)下來了嗎。「

以前兒子每次去滑雪都得帶上iPad, 休息時玩。但最近他滑雪不帶iPad了,開始時,每次離家門去滑雪,我還小心翼翼弱弱地問他:」你沒忘了帶東西吧?」(我怕他忘了帶,要玩的時候發現沒有會抓狂)。誰知人家酷酷地說「沒忘,我不需要iPad.」呵呵,老媽好個喜出望外:iPad 這個枴杖,兒子可以不總需要了!一次滑雪休息45分鐘中,兒子一直在與我聊天。從聊他的朋友到聊學習,再聊到甚麼是好的交流方式。小傢伙越講越興奮,話匣子打開了,還把爸爸媽媽平時交流方式的不同及問題一股腦的都倒出來了。中間我瞟了凡眼窗外的滑雪場(游神了幾秒鐘),兒子馬上說」Mom, eye contact!”。哈哈,兒子在提醒媽媽:」我跟你說話呢,你可別走神啊!」兒子並不是那種愛說話的孩子,那天能與我聊這麼久的天,老媽可真有點受寵若驚啊!

很多孩子把電子產品帶到臥室,門一關幾個小時不出來,美曰其名告訴家長」在做功課」。聽取很多專家的建議和過來家長的經驗,兒子的臥室除了張床和衣櫃,甚麼都沒有。兒子的功課必須在樓下做,玩電游也都在樓下。iPad也儘量不帶進他的臥室。

4.多溝通和引導

很多家長會說:「我們家也有制度,但孩子不僅不照章行事,反而強烈反抗,鬧得我經常與他戰鬥,親子關係也受到影響,我是黔驢技窮了。」美國有句話說:「Strict Parents create Sneaky Kids (過份嚴歷的家長往往創造偷偷摸摸的小孩)」,雖然聽起來比較絕對,但也不乏道理。

制度只是管住孩子的身體,不是他的大腦。所以光有制度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通過長期良好的溝通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權衡事情利與弊的思維方式植入孩子的大腦,這才是我們的目標。大家仔細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對很多自己非常喜愛而家長不允許做的事,我們不都常常背著家長做嗎?我小時候算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但我還是經常瞞著父親,在被窩裡打著電筒看書。所以我個人認為,我們作為父母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我們的孩子因為怕我們而不去做錯事(其實是無意識地給孩子創造了偷偷摸摸中做你不允許做的事的機會),而是因為孩子從我們這裡學到了做人的價值和識別是非的能力而少犯錯誤。

怎樣做了這點?那就是引導和溝通。

我經常告訴兒子「電腦是個好東西, 就看你怎麼用它。」我經常把我從網上,廣播裡和seminar學到的有關知識與兒子分享。一天在開車的路上聽到 NPR 採訪PayPal創始人之一(記不清名字了)的對話。這位PayPal創始人說,他小時候也很喜歡電腦,去上電腦課編的第一個程序是Tic Tac,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電腦的神奇,從此也就深深地愛上了這行。

我告訴兒子,Bill Gates, Steve Jobs, Mark Zuckerberg 和許多人對電腦的鍾情都來自於童年。孩子年少時往往是為了好玩,這是很自然的,好玩、好奇心往往是興趣發展為passion的開始。當逐漸長大,孩子的興趣應該從好玩上升到如何應用。這就是人日漸成熟的過程。我還和兒子一起讀”Who Is Bill Gates?” “Who Was Steve Jobs?”的書,希望Bill Gates和Steve Jobs 從小遵循自己的興趣和激情,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成長故事能在兒子的心裏埋下種子。

暑假時我也把兒子送到附近社區大學的暑期班,學設計3D電子遊戲,製作視頻遊戲動畫片,用電腦控制機器人(Lego Mindstorms),編程(簡單html 和java script),等等,以此引導他從玩逐漸到應用。

有些家長對讓孩子上這類課有顧慮,擔心孩子會不會更迷上玩電游。我認為這個擔心大可不必,因為老師可以把孩子純粹的玩的興趣引導到更高層次的能力開發和培養:比如想像能力,設計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等等。

我同事的兒子,小時酷愛卡通,愛畫漫畫,也愛玩電子遊戲,立志長大後用電腦設計電子遊戲。現在一所公司做電腦軟件設計,最近與Google及Amazon都有面試。也有很多小時愛玩電游的孩子,長大並未從事電腦軟件設計這行,但他們孩時對電子產品無師自通的能力,日後不僅在工作中,而且在生活中都非常受用。

我從事於IT 行業,我周圍好幾個技術很好的男同事,包括Architect 組的高級經理,都玩電游。有一天聽他們在談論Plantsvs. Zombie, 我當時很驚訝,因為那是我兒子也玩過這個遊戲啊。怎麼這些高科技人才對於孩子玩的電子遊戲也會津津樂道呢?我納悶了。他們對外面新技術,新的framework的研發,網絡時代客戶對產品的要求等等,都非常熟悉。IT這項發展得太快,新知識層出不窮,技術更新換代非常快。我當時在公司是第一批用Microsoft的asp scripting language編程建網站的,而現在,剛工作幾年,甚至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對新技術的敏感度、知識面的廣度都遠遠超過我們。我明白了:玩電游(及用其他電子產品)是孩子對新科技感興趣的切入口。

現在科技發展得大快,我們真不確定今後最需要怎樣能力的人材,只會考試成績好的孩子以後的發展就一定會好嗎?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看待現在孩子們的一些生活方式。美國有位未來學家叫丹尼爾.平克(Daniel Pink) 寫了本書,A Whole New Mind – Why Right Brai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 他預言,未來社會比較看重這六種能力:設計感、故事力、整合力、共情力、娛樂感、意義感。縱觀這六樣,都是右腦的長項。所以他總結說,右腦思維者統治未來。孩子適度正確地運用電子產品,對右腦思維的拓展和鍛練是有幫助的。

當然,我也時不時與兒子分享一些孩子上網癮而不能自拔的故事,比如一起看國內”青少年戒除網癮訓練營”的短片。我還和兒子一起在網上查玩電游成癮的症狀及危害性。

去年帶兒子去聽「共同成長「演講活動,一位男孩講述他如何曾經沉迷電子遊戲,對任何事都失去興趣,那種感覺很不好。他很感謝他的父母採取措施,慢慢地幫他從電游上癮的路拉了回來。聽到這裡,我給兒子一個眼神。當聽到另一個演講的孩子講到家長的問題:中國家長普遍花較多的時間在微信上時,兒子給了我一個眼神。我們倆都會心笑了。是啊,電子產品對我們生活的衝擊,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稍不注意,電子產品會讓我們偏離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又有一次帶兒子聽講座,與一個大學男生聊天,他告訴我,週末其他學生去俱樂部,看電影,戶外郊遊,喝咖啡聊天,他和幾個朋友就在宿舍裡玩電游,他說他比較內向,認為這是就是他們的社交方式,他還理直氣壯地認為這是非常正常的啊。我在想,不出去社交,不與人交往,不與社會接觸,興趣單一,怎麼交女朋友呢。

一次兒子朋友(美國人)的媽媽我家接兒子,她談到現在有些男孩子玩電游上癮,對生活很多事都失去興趣,包括連找女朋友。因為找女朋友需要擴大社交圈,多認識朋友,這些都需要時間。那些男孩子寧願花時間在玩電游上,也不願意去交友活動。所以他們通過網絡婚姻介紹所找女朋友。有些網癮嚴重的男孩子,覺得在網絡上可以找到滿足他需要的所有東西,甚至於失去了對找女朋友的興趣。

我把這些都分享給兒子。我知道,他現在不一定都聽得進去,或都能理解,但我想利用一切機會,旁敲側擊地把電游上癮的危害性植入兒子的腦子。當然這是個長期的工作。這種從孩子感性認識著手、到孩子自我理性認識的昇華的方式,對孩子長遠的影響遠遠大於硬性制度的監控。

我知道這一切不一定馬上奏效,但我堅信我所做的會對兒子有影響的。十年種樹,百年育人,我覺得教育孩子應該像細雨潤物細無聲一樣,把我們做人做事的價值理念侵透於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如果沒有」打持久戰」的心態,孩子一違規,家長就容易急功近利,追求立馬效應。這樣往往會讓我們失去耐心,輕則嘮叨,抱怨,重則打罵處罰。

責任編輯:澤霖

相關新聞
台灣高爾夫俱樂部通知
2024 2024 台灣傳統週--擊鼓跳舞 隆重登場 隆重登場
阿拉巴馬州男子被控在州總檢察長辦公室外引爆爆炸裝置
司法部發言人:法妮·威利斯資金報告「不一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