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談】2016年英國最適合投資的地方

Lisa Preece

【大紀元2016年02月02日訊】

文|Lisa Preece
譯|明曦

2015年,隨著英國大部份地區房價持續上漲,對精明的投資者和買家來說,新的一年是買到好房產的時候。

全國首席經濟學家Robert Gardner說:「就業及工資的健康增長,增加了買家的信心,不過預計借貸成本也在逐漸增長。然而主要問題在於房產建築仍滯後於住房需求快速的增長,因此將推動房價上漲並最終降低了買家購買力。」

「總體而言,我們預計英國房價在未來12個月將上升3%-6%。」

「英格蘭南部的房價,尤其是倫敦房價,已經大大超過了英國其它地區。事實上,目前英格蘭南部的房價已經鄰近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而蘇格蘭、威爾士和英格蘭北部的大部份地區房價基本保持不變。」

那麼,精明的買家在未來的一年中應關注哪些地區?我們的代理商將分享他們對當地房產市場的看法。

  • 聖艾維斯

美麗鄉村聖尼茨分部(Fine & Country St Neots)的主管Simon Bradbury建議在劍橋郡(Cambridgeshire)投資。「在我看來,聖艾維斯(St. Ives)劍橋郡地區及其周圍房產是全英國2016年最好的投資機會之一。劍橋郡距離高位房價的中心地區不到20英里 (現在有公車專用道使出行更為便利),到聖艾維斯(St. Ives)也只需大約20分鐘,在聖尼茨(St Neots)和亨廷頓(Huntingdon)的主線站提供直達火車,前往倫敦只需不到一個小時。」

「擁有獨具魅力且寧靜的鄉村生活,同時具有前往劍橋和倫敦等城市的便利,這給聖艾維斯地區提供了極好的投資機會。我期待Hemingford’s、Houghton和Hilton地區房產在未來的一年裡受到買家歡迎。」Simon說。

  • 格蘭瑟姆

「格蘭瑟姆(Grantham)距離倫敦國王十字車站(London Kings Cross)僅有70分鐘的路程。目前房產價格非常划算:四臥室的家庭房起價約30萬英鎊,地處周邊美麗村莊、大些的鄉間別墅起價約50萬英鎊。」美麗鄉村卡格蘭瑟姆分部(Fine & Country Grantham)的主管Stephen Binder說。

「該地區的房產物超所值,肯定會吸引一批近期要在倫敦之外購房的買家。此外,當地還有優秀的中學為孩子們提供高標準的教育。所以我建議大家,在2016年房價上漲之前在該地區買房。」

馬貝拉

「西班牙的馬貝拉(Marbella)房市在2015年終於站穩了腳跟。」 美麗鄉村卡馬貝拉分部(Fine & Country Marbella)的資深談判代表Karl Jennings評論道,「這些是限量的奢侈品,品質極佳、價格走勢也強勁。同樣,該地區環境穩定、基礎設施齊全、氣候宜人、匯率合適,這些因素都有助於馬貝拉房市在2016年的良好發展。」

  • Westward Ho!

美麗鄉村卡韋伯分部(Fine & Country Webbers)的Richard Douglas預計這個名字不同尋常的海濱村莊將成為一塊理想的投資之地,他說:「最近靠近水邊新建的房產價值明顯上漲,那麼擁有兩英里沙灘的北德文郡(North Devon)沿海村莊的價值也就顯而易見。那裡已有了大量的投資,興建起越來越多的可以作為第二個家的新公寓,也是理想的渡假出租房產。」他解釋說。

  • 布里斯托

美麗鄉村(Fine & Country)布里斯托分部的Rupert Oliver認為,布里斯托(Bristol)應是2016年投資首要考慮的城市。他說:「這很明顯,一方面因為鐵路西線實現了電氣化,另外布里斯托爾的學生人數眾多,法律、醫療、工程部門不斷健全,再加上新建的房產數量較少,這些都意味著它是很適合投資房產的城市。」

  • 北倫敦

對越來越多的買家來說,倫敦市中心的房價已是遙不可及的夢,美麗鄉村卡克福斯特分部(Fine & Country Cockfosters)的Lucy Edlin建議購買城市北部的房產。「北倫敦是最受歡迎的地方之一。」 Lucy說, 「這裡汲取了兩個美妙世界的精華:到倫敦中心乘坐地鐵僅需30分鐘,而你又身處風景如畫的鄉村。該地區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名人、上班族、家庭和投資者。這裡的房價和倫敦市中心一樣在快速上漲,所以選擇這裡是投資最佳時機。」她總結道。

想瞭解更多環境優美,物有所值的房產,請訪問美麗鄉村網站www.fineandcountry.com

原文鏈接:【行家談】2016年最適合投資的地方

更多英國生活信息,歡迎訪問英國大紀元生活網

責任編輯:楊青

相關新聞
【置業英倫】倫敦房產開發熱區大盤點
【行家談房產】冬去春來 繽紛花園
【英國房市】學校附近房產更易保值升值
【英國房市】退休族偏愛投資房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