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基隆海科館潮藝術季 籲保護海洋土地健康

台灣藝術家李怡宣,潮藝術作品「海中之靈」,希望提醒民眾愛護海洋生物。(周美晴/大紀元)

人氣: 25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06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2016世界海洋日暨潮藝術開幕嘉年華」,5日於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園區盛大舉行,來自7個國家的環境藝術家與在地學校藝術推手共同打造,透過環境藝術提醒民眾共同保護這片海洋、土地。海科館長吳俊仁表示:第二屆潮藝術有很多協力單位和潮推手共同加入完成,也透過嘉年華讓大家更認識海洋保育的重要,相信未來將一年比一年好!

基隆市長林右昌希望潮藝術未來能年年舉辦,成為台灣重要的藝術盛會。今年是市政府首次和海科館合作,他懷著開心的心情出席這項活動,此次國際藝術家創作所有的藝術作品,將於海科館、潮境公園及基隆文化中心周邊展出。

潮藝術活動策展人艾婕音(Jane Ingram Allen)表示,今年有52國的168件作品報名環境藝術就地創作,除了帶進不同文化的藝術刺激外,也建立起國際間藝術外交,藝術家們也會將參與經驗帶回自己的國家,環境藝術將具擴大影響力。

來自西班牙的薏絲特(Ester Fabregat),以回收塑膠袋為材料,創作「飛天泳士」,矗立於潮境公園,當海洋微風吹起,彩虹泳士飛上天,與周圍的青山碧水相映,很吸睛!公園旁賣風箏的老闆,對此作品給予很高評價!能喚起民眾正視大量塑膠袋可能造成污染的意識。

西班牙的薏絲特,以回收塑膠袋為材料,創作「飛天泳士」,喚起民眾正視塑膠袋所造成的污染。(周美晴/大紀元)
西班牙的薏絲特,以回收塑膠袋為材料,創作「飛天泳士」,喚起民眾正視塑膠袋所造成的污染。(周美晴/大紀元)

日本的關口恆男(Tsuneo Sekiguchi)與在地居民共同搭起「彩虹屋」大型裝置作品,民眾可坐在由竹子構成的球狀空間內,觀察彩虹的變化,通常越乾淨的水產出的彩虹越明亮,傳達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日本的關口恆男-創作的「彩虹屋」內,可觀察乾淨的水產出明亮的彩虹。(周美晴/大紀元)
日本的關口恆男-創作的「彩虹屋」內,可觀察乾淨的水產出明亮的彩虹。(周美晴/大紀元)

法國的派崔克(Patrick Demzeau)-「掃把救星」作品,以自然環境為地景,巨型掃帚就立於臨海空地,面對基隆嶼,提醒世人掃除威脅海洋環境中的垃圾與污染物,保護好海洋。

日本的關口恆男-創作的「彩虹屋」內,可觀察乾淨的水產出明亮的彩虹。(周美晴/大紀元)
日本的關口恆男-創作的「彩虹屋」內,可觀察乾淨的水產出明亮的彩虹。(周美晴/大紀元)

雷吉娜(Regine Neumann)來自德國、現居加拿大。利用在地回收布料與天然素材,塑造一座位於基隆亞熱帶海岸上的-「冰山ㄧ角」,藉此提醒民眾對全球暖化問題的關心。

雷吉娜來自德國-潮藝術作品「冰山ㄧ角」,藉此提醒對全球暖化問題的關心。(周美晴/大紀元)
雷吉娜來自德國-潮藝術作品「冰山ㄧ角」,藉此提醒對全球暖化問題的關心。(周美晴/大紀元)

台灣藝術家創作的兩件「點•藝術」作品,位於基隆文化中心前的作品「藍色印象」即是首屆潮藝術家李簣至之作,他的首屆作品「流浪的珊瑚礁」是至今還保留的作品之一。

策展人艾婕音表示,環境藝術無論型式、材料及議題均須與在地地景、居民及環境議題有關,藝術家作品必須使用對環保有善的永續材料與技術。

海科館潮藝術駐地藝術家:西班牙的薏絲特(右)與張小千教授合影於作品前。(周美晴/大紀元)
海科館潮藝術駐地藝術家:西班牙的薏絲特(右)與張小千教授合影於作品前。(周美晴/大紀元)

基隆海科館潮藝術展至8月31日,希望透過環境藝術及世界海洋日的議題,讓民眾在體驗與參與活動中,實際感受海洋與生活的關聯,進而了解海洋、愛護海洋、永續海洋,從活動中也呼籲減塑生活,期許擁有更好的海洋環境,以開啟海洋未來式,打造健康海洋,健康地球為目標。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