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腳步

欣愉:古人原來這樣生活—— 懸畫迎新

古代畫家過新年時喜繪「歲朝清供圖」。「歲朝清供圖」在我國傳統繪畫題材中,是一個獨特、應時且受人喜愛的畫種。它蘊含豐富,寓意深邃,懸畫迎新,給節日平添了吉慶祥和氣氛;雅俗共賞,別有情趣。

此種吉利畫,到了清代已經非常盛行,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布衣秀士,名家高手多有應景即興之作,畫家們以清供之品入畫,兼工帶寫,敷衍成詩,使之成為圖文並茂的文人畫。

「清供」又稱清玩,其發源起於佛像前之插花。清供最早為香花蔬果,後來漸漸發展成為包括金石、書畫、古器、盆景在內的一切可供案頭賞玩的文物雅品。而新春以「清供」入畫的畫作,便稱之為「歲朝清供圖」。它蘊含豐富、寓意深邃、雅俗共賞,給節日平添祥和喜慶的氣氛。

這一風氣在揚州畫派和海上畫派中尤為興盛,許多畫家都創作過「歲朝圖」,有代表性的就有李(魚單shan)、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其中,任伯年的天竹、齊白石的萬年青都堪稱佳作。「歲朝圖」中,多福多壽的佛手,多子多孫的石榴,年年有餘的鯉魚、蓮藕,喜上眉梢的梅花、喜鵲,平安如意的花瓶、如意等,都是畫家筆下常見的吉物。

乾隆年間進士黃鉞,幼孤且貧,寄生外家,後經一番仕場奮搏,官至尚書。他工詩善畫,寫花果、尤長畫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自山西還京,除夕夜與妻話憶30年前蟄居古桑書屋時,「百錢買春,便可足歲,殊有食貧居賤之樂」。因作「歲朝圖」並賦一絕抒感:「佳果名花伴歲寒,尊前無復舊時酸。須知一飯皆君賜,畫與山妻稚子看。」以示「幼子童孫俾覽之,無忘寒士家風也」。官做大了,尚能撫今思昔、勉妻教子,保持風節,也算難能可貴了。

「歲朝清供圖」歷世彌久、彌豐,可謂吉物盈幅,美不勝收,詩話萬千,舉不勝舉。周瘦鵑曾記錄除夕這一晚,萬人空巷,都要一遊花市,直到次晨一時才散,他們不吝解囊,買些心愛的花草回去,作為歲朝清供,足見時人精心布置清供,迎接新歲的興致。

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從歲朝清供圖為我們記錄下的點點春色之中,我們似可略窺古人對自然的感激敬愛與對生活知足珍視的態度,令人無限豔羨。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畫琺瑯歲朝圖瓶
中國剪紙的歷史淵源(下)
中國新年的習俗(1)
Google前進故宮 遨遊18件精選典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