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鵬:女學生

人氣 482
180-48
據說圖左中間這位美麗勇敢的女生叫王傲菲,當年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本科生。如果沒有死,今年也應該有50歲了。(網絡圖片)

【大紀元2017年06月07日訊】這張照片恍如隔世。這段經驗比任何時代都更遙遠。它是30年前的往事,但時代變化及其對人的塑造,已經把自身的一部分塵封在歷史遠端,然而照片中的一切,猶如當時的一股清風,仍然在吹動衣衫和發梢。其中的人事歷歷清晰,猶如攬鏡自照,那時的東方情調、人格力量和社會風氣,具有決定性歷史時刻轉瞬即逝的氣息,但它的形象又超越了事件,成為一種理想主義的原型,一種紀念碑式的精神寫照。昔日的理想惹人淚下,對當代中國人來說,那是遺失的精神家園。

11個人物反應出了他們周圍的事件。外部壓力把他們凝聚為一個整體,後排的四個人物可望朝前,中間的人物充當堡壘,前排則是一道竭力支撐的人牆,兩個男青年挽手捍衛著一條界限。我們看到確實有一條細繩,緊拽在不同人的手裡,握住線繩的一位戴眼鏡的女士,與她身邊只露出頭的女青年,有一樣的堅定勇毅的表情,照片左側的身穿黑西裝的男青年,幾欲崩潰地宣洩著憤怒和痛苦,在其他幾張臉孔上,不同的表情表現出迷惑、吃驚、失落、迫切地張望,以及一張出離現場,淡淡地看向觀眾的眼睛。

真實場景中的所有表情都耐人尋味。然而,前景中帶來了明亮色彩、像仙女一樣美麗的女孩。帶來了非常不同的節奏。她把這一複雜場景中驚醒動魄的氣氛統馭起來,使之具有經典性,令人想起紀念七月革命的法國名畫《自由引導人民》。她的黃色上衣和黑袖邊洋溢著青春氣息,又富於80年代末那股自由叛逆的藝術風格。雅致的灰裙子,保有學院氣息。紅色的塑料涼鞋流露出的少女情懷,與額頭上紅色頭帶與其說兩相呼應,不如說造成激烈的反差。無論如何,我們會被她美麗的長髮、光潔的臉龐、溫柔的眼睛、深眉和紅唇所吸引,願意在她的手勢下安靜下來,相信美好的生活在等著我們。她像聖女一樣站在前面,用身體盡力隔開人群,護衛過於疲弱躺倒在地的同學。她的在場——她的姿態和表情,令這個緊繃的場景得到了一絲安寧,但她頭帶和身上的綬帶仍預示著危險,這一絲安寧處於巨大的動盪不安之中。

這一組群像把外在世界,反應在自身之中。反應著當時最珍貴的現場,也反映了記錄我們來歷的過去,以及我們不詳的未來。

八十年代末的中國青年,擁有美麗的成長故事:從天真到知性,從知性到懷疑,從懷疑到叛逆,從叛逆到努力開創一個新局面。照片中的每一個人,被同樣的希望感召著,這一希望從照片中撲面而來,依然極富感染力。然而,八十年代的社會精神以這一時刻為節,就此消失隕落。此後30年,個人的生命體驗,卻因為已經超越了幾個時代而無法辨認自己。面臨此照,我們看得到歷史的混沌、無情,也看得到我們自己生命的失控與複雜。

這張照片令人有切膚之痛,同時又韻味無窮,源於它那鮮明牢靠的記錄價值。我們不但把這張照片當作事實來看,同時把其中的面貌、衣裝、環境、文化,當作歷史來認識。這張完美的攝影作品中蘊含的人道主義和社會責任感,勇氣以及冷靜,使得攝影對象——那個時代、那個事件、在場的人物深刻展現出其生存實際,以不虛構、不粉飾、不誇張的方式被了解被尊重。攝影也得以摒棄唯美及人工的傾向,獨立於繪畫,創出了新的美學領域:一個可以被仔細觀看的真實世界,關聯著現實和人性、瞬間和歷史,參與創造著我們的文化。

同時,正如布列松的洞察,世間萬事都有其決定性瞬間:有一個瞬間,所有元素(人、地、物)均各得其所,並同時展現出特定內涵和意義在攝影中,使得微小的事物可以成為偉大的主題。這張照片正閃爍著這種決定性瞬間的光芒,它在那個瞬間,把人物、現場、時代和文化的表象和內涵一併囊入其中,加以概括,用強有力的視覺構圖表達出來,成為永恆。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曹靜:誰是當今最大的強奸犯与毒販子?
史達:認清共産幽靈其「邪治者」的本質
連載:中國社會道德危機之緊急救援(9)
費良勇:六四大屠殺比南京大屠殺更加殘暴、更加反人類、更不應忘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