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絕」顧愷之 點睛之筆募百萬錢捐寺院

作者:天熙

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本。(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322
【字號】    
   標籤: tags: ,

顧愷之是東晉時期有名的大畫家,字長康,小名叫虎頭。他出身士族家庭,才華洋溢,善作詩詞、精於書法,尤其擅長繪畫。他的畫構圖勾線,塗抹寫意,都令人驚歎。顧愷之風趣豁達,個性鮮明,當時人稱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癡絕。

心胸豁達 戲言「畫作通靈而飛」

相傳,有一年春天,顧愷之要出遠門,他將一廚櫃的精采畫作用纸封好,题上字,暫寄放在朋友恆玄家裡。恆玄知道這些畫作都是顧愷之最珍愛的畫作,便打開櫃子將畫全部偷走,再將封閉處復原。顧愷之來取畫時,發現櫃內的畫作不翼而飛,但恆玄欺騙顧愷之說他並沒有打開櫃子。顧愷之也不疑有他,也不責怪恆玄,反而是自我解釋說:「妙畫通靈,變化而去,亦猶人之登仙。」意思是好畫能通神靈,就像人修煉成仙一樣,幻化成仙飛走了。其幽默和豁達如此,也是古今少有。

「點睛」為寺院募資百萬錢

顧愷之畫人物,特別注重傳神,但多年不畫眼睛,堪稱一絕。有人問他不畫眼睛的原因,他回答說:「畫人物畫身體四肢畫得好與不好,沒有多大關係,而傳神的關鍵,就在於眼睛!」所以顧愷之畫中人物的眼睛,有時一擱就好幾年都未點上。

有一段顧愷之畫眼睛的精采故事:東晉興寧年間(西元363~365年),顧愷之曾經在瓦棺寺北殿的墻壁上畫維摩居士像,有「清羸示病之容,憑幾忘言之狀」,畫出了維摩詰的病容及病中與人應對的特殊神色,畫好後維摩詰頭頂華光四射,月餘不散,在當時引起極大的轟動。

《京師寺記》上記載說,東晉興寧年間,瓦棺寺剛建成,僧人遷入,設置法會,僧侶向京城士大夫募款,當時的官員文士捐款沒有超過十萬錢的,唯有顧愷之慷慨地認捐一百萬錢。他家一向清貧,哪來的一百萬?人們都認為他在說大話,但顧愷之胸有成竹。到了要付款的時候,顧愷之對僧人說:「請貴寺選一面空白墻壁。」然後顧愷之開始進寺閉關作畫,一個多月閉門不出。

月餘後,顧愷之在這面墻壁上繪了一幅巨大的維摩詰畫像,將要畫眼睛時,顧愷之請寺僧打開寺門,讓民眾參觀。顧愷之對僧人說:「這幅畫完成後,第一天來觀看的人,請讓他向寺裡施錢十萬,第二天來觀看的布施五萬,第三天來看的捐多少都可以了。」到打開門時,壁上維摩詰巨像頭頂的光照亮整個寺院。頭一天,許多人為了爭睹顧愷之「點睛」,湧入瓦棺寺。顧愷之當眾提筆點睛,真有如神助,就那麼一點,整個畫像便活靈活現。前來觀看布施的人群堵塞寺門,擠滿了寺院,不到一會兒工夫,就集資上百萬錢。

才絕 畫絕 癡絕

顧愷之博學多才,工詩賦,能論畫,也精於書畫,時人稱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癡絕。

顧愷之從小就勤於讀書作詩,寫了不少詩篇,流傳於世的有《風賦》、《觀濤賦》、《箏賦》、《四時詩》、《虎丘山序》等。

某天他去長江下游江南一帶的會稽旅遊,歸來後,人家問他會稽景色如何,他回答:「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蒸霞蔚」,將江南的秀麗景色說得詩情畫意,頗富動態之美。後來「千岩競秀,萬壑爭流」成了後世山水畫題材的主流。

在繪畫方面,顧愷之擅長於山水畫和人物畫。山水畫在他的紙上渾然天成,人物畫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謝安對顧愷之說:「你的書法,自從有人類以來沒有見過像你這樣絕妙的。」又說,「你的畫鬱鬱蒼蒼,也是從古以來所未有的。」

顧愷之不喜墨守成規,能以自己獨特的看法,畫出不同的風貌。例如他曾經為謝鯤作畫,把謝鯤畫在岩縫間,因為他認為謝鯤一生跋山涉水,用這樣的方式來形容謝鯤是最傳神的詮釋。

顧愷之的繪畫手法,線條描法像是游絲般細緻,有如春蠶吐絲,非常自然,被通稱為「高古遊絲描」。後人論述他的畫作,「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把他和師法他的南朝宋畫家陸探微並稱為「顧陸」,號為「密體」。唐代張懷瓘對他的畫評價甚高:「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

「癡絕」現真性情

三絕中的「癡絕」就是指顧愷之的為人率真、幽默,做任何事情都渾然忘我,如癡如醉,所以又癡得非常出名。例如顧愷之作畫時總是廢寢忘食,不完成畫作不罷休。顧愷之出世沒多久,他的母親就去世了,因其他小朋友都有母親,只有自己沒有,他常常思念母親,纏著父親不放,問:「我為什麼沒有母親?我的母親長什麼模樣?」父親耐心地給他描述。顧愷之就憑藉父親的描述,一次又一次地描繪母親的形象。每次畫好之後,他都要問父親像不像,父親總是表示還需努力。顧愷之就這樣一試再試,直到父親兩眼放光,說「像,像極了」,他才滿意地放下畫筆。他的母親的形象就這樣長留在他的心裡。

桓溫提拔他為大司馬參軍,跟他十分親近。桓溫去世後,顧愷之拜謁桓溫的墳墓,賦詩道:「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有人問他說:「您這麽看重桓公,為他哭的樣子大概可以想像得到!」顧愷之回答說:「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顧愷之「癡」得有情有義,正如他的畫作一樣,細膩而真摯!

顧愷之的畫作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與色彩,在畫壇上有不可抹滅的歷史地位。因他的才華、率真、幽默、癡絕,在東晉的歷史舞台上角色鮮明純淨,令人為他喝采;東晉畫壇沒有了顧愷之,就沒有了色彩!@#

參考史料:《晉書》《尚書故實》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顧愷之(西元345-406年)、陸探微(?-約485)、張僧繇(479?-547?),這漢魏六朝二百年間先後出現的三位大畫家,可說是應運而生、為奠定道釋畫而來。因為在動亂年代裏,宗教信仰相對之下非常發達;三位大師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了大量儒釋道三教的作品,深受士族與民眾的喜愛。
  • 顧愷之(約公元345~406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東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是著名的畫家。顧愷之才華洋溢,畫作出色,能創作,能評論,畫起畫來,廢寢忘食,如痴如醉,時人稱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癡絕。
  • 顧愷之多才多藝,善作詩詞、精於書法,尤其擅長繪畫。因為他的才華多元,當時的人稱他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他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 白米飯是很好的養胃食物,可作為主食適當的吃。(Shutterstock)
    現代人說,幽默一種溝通表達的藝術,而對蘇軾而言,應該也是心態樂觀的一種生活態度吧!
  • 很多人都讀過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唐朝的尋隱詩自成一派,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詩人,一次次走進山水佳境,踏上尋仙問道之旅。大唐詩壇最耀眼的明星——詩仙李白,他的尋隱之旅有怎樣的玄妙意境呢?(《古韻流芳》提供)
  • 當大唐進入鼎盛階段,樂舞藝術也達到了中華歷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給大詩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經過五十年之久,他永遠銘記著觀者如山、一舞動四方的盛況。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劉庭式堅持娶了盲女做妻子,兩人一直白頭到老,後來盲妻去世,劉庭式十分的悲傷,一直都不肯再娶。
  • 隱士陶淵明的真實生活,平淡自然,既有煙火氣息,也蘊含超然境界。歸隱田園是他的人生歸宿,他固守之,吟詠之,將其打造成充滿詩意的精神樂園,並開創了自成一派的隱逸田園詩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