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詔安客家文化節 捆稻草比賽 重溫早期農村生活

村民總禾桿(捆稻草)比賽。(廖素貞/大紀元)

人氣: 28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2018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從9月22日起至10月17日,陸續在崙背、二崙及西螺3鄉鎮接力展開,6日在崙背舉行的「騎鐵馬遊客庄」、接著7日在二崙鄉來惠國小舉辦的「詔安客庄-庄靚靚,來邇尞」更進入活動高潮!

活動現場除了社區媽媽忙著製作詔安客家鹹豬肉、烤香腸讓大家品嘗外,最有趣的是古農具「風穀」絞稻穀的體驗及總禾桿(綑綁稻草)比賽,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捆綁好六綑稻草!要把散落在地上的稻草,一綑綑的綁起來,不但要綁得結實,而且稻草要立得穩。

小朋友也好奇的跟著大人捆起稻草。(廖素貞/大紀元)

參與活動的廖姓農民說,以前割完稻,留下的稻草必須靠人工一把把的捆起來,立在田間裡等曬乾後,再用牛車載回家堆疊起來,所以早期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堆一堆像金字塔型的稻草堆,是當時農村的特色景觀,這些稻草是廚房裡最好的燃料,也是豬舍、牛舍裡最好的堆肥,在沒有化肥之前,這些用稻草混著豬牛的糞便廢水就是最天然的有機肥,那時根本沒有環境汙染問題。

古農具「風穀」絞稻穀體驗。(廖素貞/大紀元)

廖姓農民說,因為在運送過程,都是靠人力把稻草丟上丟下,這就是為什麼稻草要綑綁得很結實的原因,否則就會散掉。

90歲的阿嬤,還保存著用高粱梗製作掃把的傳統技藝。(廖素貞/大紀元)

來惠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林東燿表示,以前的農民很辛苦,從插秧、播種到收成完全都靠人力!現在有了農機後,這些農具都變成古董了,年輕的一代看都沒看過,所以我們辦了這樣一個活動,讓大家來體驗老一輩人的辛苦,而更珍惜現在的生活。

社區媽媽現場教大家製作客家鹹豬肉。(廖素貞/大紀元)

二崙鄉的來惠社區,是目前保留最多詔安客家文化的地方,除了到處可見的三合院外,還保留了很多早期的古農具,老一輩的村民大都還能說一口流利的客語,年幼的一代,近幾年在客委會及縣府在校園大力推廣客語下,小朋友們的客語也能朗朗上口!

小朋友也好奇的跟著大人捆起稻草。(廖素貞/大紀元)

今天的客家歌謠,就是由來惠國小的小朋友以道地的客語講述著客家祖先冒險跨海來台的故事及客家人勤勞、刻苦耐勞的精神。

活動中還看到90歲的阿嬤用高粱梗編織成掃把,阿嬤說:這一把掃把可以用好幾年,年輕的時候,都是利用農閒的時候做,一天可以做好幾把。現在年紀大了,一個早上只能做一把。

來惠國小的小朋友用客語演出在地新聞播報。(廖素貞/大紀元)

客家人的彈簧床

在活動的攤位上,也看到社區媽媽用稻草編織的草蓆。以前的客家婦女,每到冬天時,就會用稻草編織成一串串厚厚的草蓆,然後舖在木板床的草蓆下,晚上睡覺時不但格外溫暖,而且鬆軟舒適,彷彿睡在彈簧床上,還能聞到一股濃濃的稻草香!

社區媽媽用稻草編織的草蓆,舖在木板床的草蓆下,晚上睡覺時不但格外溫暖,而且鬆軟舒適,彷彿睡在彈簧床上。(廖素貞/大紀元)

用稻草編織成草蓆及用高粱梗製作成掃把,這些傳統的客家技藝,既環保又實用,但在時代的變遷下,現在幾近失傳。如再不好好傳承下去,等這些老一輩的人都走了以後,也許就永遠不見了!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