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8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余平德國報導)德國巴伐利亞州7月底正式啟動了全國首個難民管理中心(Anker),以便加速境內難民申請審批程序,提高被拒難民遣返力度。
這個難民事務一攬子方案是聯邦內政部長西霍夫(Horst Seehofer)重點推出的。在難民管理中心裡,難民及移民局、勞動局、青年局、外國人管理局這四個聯邦政府機構在一起辦公,最大限度地縮短各機構之間的等待、處理時間。
這個設施的名稱,德文是Anker,意思是錨,但它其實是到達、地區分配、決定、遣返,這四個德文詞的第一個字母的縮寫。
目前德國為待遣返難民準備的集中管理設施一般只能容納400人,並且在實際遣返過程中,難民經常因缺少證件而滯留德國。為此,設立難民管理中心被德國政府視為重要的改善舉措。
巴伐利亞州是全國首先落實這一政策的聯邦州。該州將7個城市現有的難民中轉中心或臨時收容中心改建為難民管理中心。每個中心將收容1000至1500名申請避難的難民,難民到達後首先確定身分和年齡,未成年者立即由青年局接管。其餘人員生活在管理中心,直到其難民申請有了下一步結果。如果申請獲得批准,申請者將被分配到各地方;如果遭拒,則立即予以遣返。
難民在中心滯留時間不得超過18個月,有未成年兒童的家庭不得超過6個月。
設立避難及遣返中心是新一屆德國聯邦政府在聯合執政條約中約定的內容,由各聯邦州決定落實。目前只有巴伐利亞切實落實了這一計劃,其它聯邦州都處於觀望階段。
這個難民政策頗具爭議,甚至一度嚴重分裂聯盟黨的內部團結。基社盟籍內政部長西霍夫提議,禁止沒有身分證件或此前在德國避難申請被拒的難民入境,並敦促各聯邦州加緊落實設立避難及遣返中心。
而總理、基民盟主席默克爾則堅決反對在德國邊境遣返難民,兩黨由此一度還引發了聯盟黨內的危機。最終,默克爾做出妥協,採納了設立避難及遣返中心等意見。
不過,這一強硬的難民政策在德國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難民援助組織普遍擔心,數以千計沒有工作的難民集中生活在狹窄的空間中,很容易因為爭搶生活物資、領取補助插隊等矛盾爆發大衝突。德國兒童權益保護組織「拯救兒童」批評稱,這類中心「絕不是兒童和家庭可以棲身之所」。#
責任編輯: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