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這些醫護人員守在第一線!抗疫背後你不知的辛勞

文/蘇冠米

「中共肺炎」(又稱武漢肺炎、COVID-19)爆發後,哪些醫護人員堅守第一線?(STR/Getty Images)

中共病毒(STR/Getty Images)

人氣: 35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

「中共肺炎」(又稱武漢肺炎、COVID-19)爆發後,醫院成了許多民眾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但第一線醫護人員們卻需要繃緊神經、堅守崗位。在這次疫情中,哪些人扮演著無名英雄?

醫院防疫最前線:急診室

當一個人疑似感染了病毒,比如接觸過患者,並出現咳嗽、發燒的症狀,就需要進行病毒檢測。在整個檢測的流程中,放射師負責拍攝胸部X光,急診室醫護人員負責採檢,醫檢師負責檢測檢體是否為陽性。

台灣振興醫院急診科醫師蔡賢龍表示,醫院的採檢工作是由急診醫師進行,目前只要有懷疑的個案,都轉到醫院急診室採檢。他說,急診室可說是「醫院的防疫最前線」。

中共肺炎的採檢部位有3種:鼻咽或口咽擇一、咳痰、抽血。台灣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指出,一次採檢最少需要採2種檢體。若患者咳不出痰,就採鼻咽或口咽,加上抽血。

當患者的胸部X光片顯示有肺炎,須住院隔離。如果沒有肺炎,採檢後可先回家,但在通知檢驗結果前要在家自主健康管理;如果檢驗結果為陰性,仍要自我隔離14 天。除非症狀惡化,否則不必進行二採。

住院隔離的疑似患者必須2次檢驗結果皆為陰性,才能回家,一般隔離期為2~5天。如果確診,住院天數會更長。蘇一峰說,若為確診患者,台灣規定必須3次檢驗結果皆為陰性且症狀穩定,才能出院,因此現在有不少病人已治療一個多月仍無法返家。

胸腔科、感染科、重症科⋯不分比重 多科投入救治

依每家醫院編制不同,確診患者會交由胸腔科或感染科醫師治療。治療期間,主要給予患者基本的抗病毒藥物,並抽血、照X光以追蹤狀況,等狀況穩定再採檢。住院期間的採檢,也是交由胸腔科或感染科醫師執行。

患者症狀如果惡化,變喘、缺氧,將轉入加護病房交給重症科處理。重症科醫師將為病人進行氧氣治療、點滴輸液,給予抗生素、抗病毒藥、類固醇等藥物,以及維持器官功能的替代療法,如氣管插管使用呼吸器、洗腎機、葉克膜等。

患者症狀如果惡化,變喘、缺氧,將轉入加護病房交給重症科處理。圖為醫護人員在重症加護病房中準備設備。 (STR/Getty Images)
患者症狀如果惡化,變喘、缺氧,將轉入加護病房交給重症科處理。圖為醫護人員在重症加護病房中準備設備。 (STR/Getty Images)

當患者出現呼吸衰竭時,需由麻醉科醫師協助插管。前台安醫院麻醉醫師、現聿信醫療臨床總監賴彥均解釋,所有醫生都會插管,但都比不上麻醉科醫師動作嫻熟。因為其它醫生可能在急救時才需要插管,因此大約3~6個月、甚至一年才會碰上一次「實戰訓練」。相反,麻醉科醫師每天進行十幾次為全身麻醉病人插管的動作。

插管會造成病人嗆咳、噴出大量飛沬,且過程中病人容易掙扎、抵抗,甚至咬人。當遇上傳染性疾病,一般的醫師會直接交給麻醉科醫師,經由給病人一點微量的鎮靜藥物後快速完成插管。

賴彥均介紹,除非患者很胖、脖子很短或先天構造等因素造成較難插管,不然麻醉科醫師一般僅需7秒時間即可完成插管動作。她指出,超過7秒會給病人過大壓力,但一般醫生對插管較不熟悉,過程中很可能發生其它狀況,往往會耗時超過1分鐘以上。

若遇到傳染病患,會交由麻醉科醫師插管。麻醉科醫師一般僅需7秒時間即可完成插管動作。(Shutterstock)
若遇到傳染病患,會交由麻醉科醫師插管。麻醉科醫師一般僅需7秒時間即可完成插管動作。(Shutterstock)

第一線醫護人員中,跟患者接觸最久的,莫過於護理人員。她們可能分配在急診室、隔離病房或加護病房。相較其它病房可能有需要才穿全套裝備,加護病房的護士往往要一直穿全套裝備待在病房裡,用餐、如廁再出來。

對護理人員來說,穿著全套防護衣近距離照顧確診患者,給藥、注射、抽痰、監測數據並安撫病患情緒,幾乎是她們的日常。

感染科+感管護理  醫院感控關注每一細節

在面對SARS或中共肺炎等疫情,醫院內的感染控制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前台灣嘉義榮民醫院感染科主任、崇蘭診所院長蔡宗洪指出,在防疫期間,除了照顧病人,感染科醫師還要負責整個醫院的感控規劃。

蔡宗洪介紹,感染科要對每個單位的人員進行教育,包括護理人員、清潔工、負責處理污染衣物的供應中心、外包的洗衣廠商、殯葬業者等等,使這些人員的作業能符合感控原則。

同時,廢水及醫療垃圾的焚燒也要在感染科的指導下處理,避免含污染物。當醫院需將一般病房改成隔離病房,從設計到驗收等過程,也需要感染科醫師參與。蔡宗洪表示,感染科需要對醫院的每個單位都懂一些,「連空調、水電都要了解」。

SARS過後,台灣醫院很注重感控這一塊,會設有感控中心或感控室,編制有醫生、護理師及行政人員。民眾醫院感管護理長郭秀娥介紹,醫院的感染管制護理師有別於照顧病人的護理人員,主要是負責員工及外包人員的教育訓練和政策宣導、稽核隔離技術落實情況、每天看疫情指揮中心有無宣布新的政策,並提供訊息給院長。

外人看不到的辛勞  醫護人員面臨雙重壓力

簡簡單單一句「守在防疫第一線」,並不能道盡醫護面臨的難處。

在防疫期間,醫護人員每天要頻繁的洗手,洗到雙手又癢又粗,甚至肌膚乾裂。郭秀娥表示,「一天下來至少要洗手30次以上。」另外,還要戴一整天的口罩,造成耳朵疼痛、臉部肌膚發炎。

不僅如此,蔡宗洪還透露,重覆穿脫隔離裝備是很痛苦的事。「照顧1名隔離病人,等於照顧10名普通病人」,他說。

含防護衣在內的全套防護裝備,單單是穿上就需要15~20分鐘的時間,脫下更要小心翼翼,防止沾上病毒。(STR/Getty Images)
含防護衣在內的全套防護裝備,單單是穿上就需要15~20分鐘的時間,脫下更要小心翼翼,防止沾上病毒。(STR/Getty Images)

含防護衣在內的全套防護裝備,單單是穿上,就需要花15~20分鐘的時間。脫的時候更要小心翼翼,避免沾到防護裝備上的病毒。因材質太過悶熱,造成醫護人員容易長濕疹。郭秀娥表示,當年SARS時期,護理人員往往防護衣一穿就是6小時。這期間不能吃飯、喝水和上洗手間,還要忍耐一直流汗的難受。脫下防護裝備後,身體一定是濕的,因此要另帶衣服去換。

防護裝備雖然為醫護人員帶來完善的保護,但也造成照護病人的不便。比如戴兩層手套難以摸到血管,使抽血變得困難。這些都加重了醫護人員的勞累。

除了身體上的疲勞,醫護人員還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心理壓力。

蔡宗洪表示,當年在嘉義榮民醫院裡他要緊盯全院,老是擔心哪個單位、環節、人事沒管理好而出狀況。例如大醫院通道很多,需留意是否有人不依指示走指定的門,偷偷從其它小門出去而把病毒帶出院。

蘇一峰則坦言,疫情剛出現時,還無法從健保卡得知旅遊史,曾多次遇過患者到門診看呼吸道症狀,卻隱匿旅遊史,等看診結束才說剛從中國回來。然而他當下只是穿普通防護,增加了看診風險。

他還曾遇過在武漢工作的台商回國後,妻子發燒且X光呈現肺炎。蘇一峰告知這位台商,這種情況要通報疑似個案且住院隔離,台商先生疑因面子掛不住,衝進隔離室對他狂吼。

疫情期間,第一線醫療人員都要加班工作,早已處在「壓力鍋狀態」,若再遇到病人不配合,甚至做出過激的無理舉動,更讓醫護苦上加苦,壓力加大。

也因醫院成了高風險場所,已有醫護人員住在醫院宿舍或外租屋,怕把病毒帶給家人。醫護人員除了怕自己被傳染,還要承擔家人會擔心的這份心理壓力。

前陣子,台灣傳出有醫護人員及他們的小孩遭到歧視的事件。賴彥均也能感受到這種民眾對醫護人員容易傳染疾病的恐懼。

賴彥均表示,她的先生是急診醫生,因兩人都在醫院工作,小孩的安親班老師似乎為此感到戒慎恐懼。老師因不敢明講,只能有意無意的問她:醫療人員是不是很辛苦?

她坦言,雖然能明白老師的擔心,但也覺得自己像次等公民,怕小孩被另眼看待。因為沒有辦法避免別人有這種想法,她只能向老師強調他們「沒事」,不僅一回家就立刻洗澡,家裡還備有充足的酒精,會及時做消毒。

中共肺炎的確診患者不斷增加,台灣近日出現多名境外移入案例,不僅考驗醫療能量,也讓防疫單位及醫護人員壓力加劇。不少醫護人員紛紛在臉書上公開喊話,望民眾體諒醫護的辛勞,保護好自己,近期別出國旅遊。

蘇一峰亦建議民眾在這一年期間不要出國,因為有些國家雖然沒病例或是確診人數少,但未必沒有傳染風險。

雖然面對重重壓力,但這些醫護人員們的願望與決心簡單而樸實。正如兩日前,一名在三軍總醫院工作的呼吸治療師Coke Kang在臉書發起一項呼籲行動,貼出醫護人員手持看板的照片,用一句話表達他們的心聲:「為了你,我堅守崗位;為了我,請你堅守在家」。

 

註:新冠狀病毒,也稱武漢肺炎病毒,大紀元認為叫「中共病毒」更準確。因該病毒來自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更因中共掩蓋疫情導致病毒向全世界擴散,並造成全球大流行。

瀏覽大紀元健康1+1頻道,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 1個中共肺炎病人需多少資源?你不知的醫療消耗戰

· 院內感染漏洞在哪?進醫院注意2點防傳染

· 醫師:疫情當前,請一定保護好醫護人員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