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啥!廉價日本!!

人氣 1255

【大紀元2022年03月22日訊】提起太陽國日本,給人的印象是世界強國,風景優美、文化古蹟眾多,是全球的觀光勝地,但東西很貴。時常聽到的一個說法是,碗很大,但裡頭的東西很少、價格卻不低,而「東京土地是世界第一貴,什麼都是世界第一貴」更深深刻印在腦中。雖然有關的電器產品、藥品還是相對便宜且品質高,赴日觀光者總會為自己或親朋好友們滿載而歸,但一般而言,日本物價高還是予人的刻板印象。

所以,當這本《廉價日本》映入眼簾時,著實懷疑是不是看錯了,尤其當全球幾乎都籠罩在「通貨膨脹」的陰影中煩惱不已的此刻,日本竟然出現背道而馳的「價格停滯」或「通貨緊縮」局面,更加令人好奇。「這是真的嗎?」的疑問立即浮現腦際,急切地一窺究竟。

日本真便宜

這是中藤玲這位日本記者結合幾位同僚實地觀察、比較,並訪問一般民眾、企業和一些專家學者,且參考比較國內外統計資料,先在二○一九年底於報紙上以「便宜的日本」為標題連載,再加上之後新冠疫情相關內容和新的訪談、讀者問題的回答等等,最後由她整理成書出版。

全書分四章,第一章記述便宜日本的現狀,由迪士尼跟大創都是全球最便宜談起,再以「夢之國」「迴轉壽司」等為例,凸顯出日本物價真的是全球最便宜,並探索「為什麼會這麼便宜?」也訪問讀者對「便宜的日本」之看法,而以三位學者專家訪談作結。第二章報導日本的低薪資,三十年來薪資都沒成長已成為「人才廉價的國家」,而勞動生產力在主要先進國中吊車尾則是主因。由於薪資低,招不到海外人才,約有七成受訪日本人卻「不要求調薪」,由「僱用型態」進行探討,最後再採訪三位學者專家的意見。第三章記載「便宜的日本」如何被外國人買走。舉「二世谷」、「技術」、「動漫」為例說明,發現「到日本工作的人變少了」。最後第四章則探索新冠肺炎過後「便宜日本的未來」將會如何?並提出「國家、企業及個人該怎麼做?」

綜觀全書,圍繞著「日本低物價、通貨緊縮、低薪、失落三十年」這一主軸,並歸因於「日本人喜歡物價低,一提高價格就拒買」這個習性,於是逼得業者不敢漲價,只能往控制生產成本及產品質量縮水下手,而人事成本的不變、甚至壓低就首當其衝,因而薪資三十年來沒成長,「人力資本」低落、勞動生產力低。所以,物價低、利潤低、薪資低、消費停頓、沒有需求的惡性循環於焉形成。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投資裹足不前,新創公司也無法出現,經濟停滯不前,蕭條就是理所當然了!

乍看這樣的解析很有道理,但誠如作者所提到的這樣意見:「因為一直都在日本生活,雖然薪水低,但物價便宜所以我還是過得很舒服。這樣有什麼不好嗎?」而所謂「廉價日本」已持續二、三十年,日本人的生活和幸福度降低了嗎?價格不斷上漲就代表經濟成長嗎?便宜的鄉村和高價昂貴的都市,哪一種生活比較幸福呢?舉不丹這個小國為例,在二○○八年加入促進經濟成長的行列後,才短短的兩年,不丹人的幸福度就下跌、幸福國度不再,因為不丹人被突如其來的經濟繁榮沖昏了頭,其總理就說:「財富帶來了更多慾望,有些家庭現在擁有四、五輛車,但這些進口的豪華轎車卻很難在我們國家的道路上行駛,因為它們是為了路況遠比不丹更好的道路所製造。」而為讓車子行走,乃大興土木開闢山路,進而破壞環境。如修馬克(E.F. Schumacher)在其一九七三年著作《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中所言,「經濟發展只能到某種程度」或「適可而止」即可,日本的經濟發展是否已達「適可而止」程度了呢?由政府強力主導的城鄉平衡,只見房地產投機炒作橫行,貧者無立椎之地的情況更嚴重、無殼蝸牛滋生、金錢遊戲更烈,生活真的比較幸福嗎?

日本真的「失落三十年」?

回顧日本現況,人云亦云的「失落三十年」究竟指的是什麼?日本的GDP仍是世界第三、外匯存底全球第二、日本產品還是行銷全球,依然是先進國家,到底哪裡失落了呢?是不是一九八○年代「日本第一」、「學習日本」、「日本能,為何我們不能?」種種歌頌日本的聲音消失才產生這種失落感呢?不過,當時日本出超最多、外匯存底世界第一、日圓對美元節節升值,日本汽車全球到處跑,美國房地產成為日本人的搶手貨,而「買下美國」更是日本人的雄心大志等等在一九九○年代被證明只是「海市蜃樓」、泡沫經濟的假象而已。一九九○年代泡沫經濟崩潰正是結構改革的良機,而丟棄凱因斯「政府創造有效需求」迷幻藥、酗酒或毒癮式的錯誤政策,回歸市場機制、「供給創造需求」傳統樸實、實質經濟才是正辦,而日本長久以來民間的「高儲蓄率」正是最好的引擎。奈何日本歷屆政府還是同各國政府一樣,死抱著凱因斯理念不放,一再提出各種「刺激經濟景氣方案」,而「印鈔」刺激物價上漲是主要方案,「壓低利率促進投資、繁榮股市房地產」更是代表性政策。如此一來,日本人存錢,不敢多消費的習性於焉形成。

如今,我們對「不消費經濟就慘了」的聲音耳熟能詳,這是典型的凱因斯「節儉的矛盾」或「儲蓄拉低所得」看法,這也就是「活在當下、沒有明天」的寫照。而凱因斯的名言「在長期,我們都死光了」(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早已明白的告訴我們,實行他的理論政策就是沒有明天、沒有未來,因為人都死光了嘛!他的理論是「沒有時間」只是「極短期的當下而已」。

都是「低利率」的錯

「儲蓄」是當期所得沒有消費掉的部分,為的是明天之後消費用的,而且會產生更多的所得(或產品)供明天之後來消費。所以,儲蓄也就是「明天的消費」,其間是透過儲蓄轉成「明天的投資」,於是生產出更多、質更好的產品來消費,讓明天更美好、更幸福。不過,在凱因斯理論掛帥下,這個鏈結斷掉了,因為此理論告訴我們「壓低利率即可促進投資」。問題是:低利率的資金從何而來?低利率低儲蓄、高利率高儲蓄是常識,在低利率時,民間儲蓄少,無法存到金融機構作為業者投資的資金,只能由政府印鈔票給金融機構再低利借給業者,這也就是當今「印鈔救市」、「量化寬鬆」政策所呈現的場景,而且民間儲蓄率很低。可怪的是,日本卻不是這個樣子。我們知道,日本政府也在印鈔救市,而且利率極低,但民間儲蓄率卻很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日本人口老化,這些銀髮族沒有固定收入,但身邊卻有存錢,由於沒有家庭供養,也缺乏政府的福利,他(她們)必須省吃儉用來度過餘生。前一陣子「負利率」的時候,金融機構不歡迎這些人存錢,或者因利率太低,這些人乾脆自購保險箱,將錢存放在家。曾經聽聞日本保險箱搶購,甚至缺貨的報導。在貨幣寬鬆或低利率政策下,他們的購買力不會高,也喜歡低物價。不過,這裡又有一個問題,政府大力印鈔撒錢,這些錢跑到哪裡去了?銀髮族的存款是過去工作賺來的薪水沒用掉的部分積累下來的,而政府每年多印的錢,只有少部分落到這些人手中,絕大部分都被大老闆以低利借走了。他們或者從事投資或投機炒作房地產、股市金錢遊戲,前部分比重較低,而這部分才與物價有關。另一大部分則反映在資產價格,與一般物價無關。所以,增多的貨幣數量只有部分流到一般物品的買賣上,因而物價也就大漲不了。所以,物價穩定,而通貨膨脹沒出現,甚至還出現通貨緊縮、或物價下跌的情況。

本書描述的日本物品低價、薪水低、利潤低,或許是真相,但應該不是作者所擔心的不好現象,更不該呼求政府用什麼政策措施或干預來改變,否則會弄巧成拙。應讓自由市場,由人民來運作,政府應該適當控管貨幣數量,創造並維繫一個公平、公正、安全、和諧的生活和投資環境即可。

其實,這本書告訴世人「日本是購物天堂」。那麼,疫情過後,大家何不相招赴日觀光並體驗,印證一番呢?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廉價航空帶動 日國內載客攀
吳惠林:沒有明天的負利率政策
比超市還便宜!日本名古屋50日元食堂
日本第3季GDP 成長超乎預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