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行動支付交易筆數 台灣為全球2倍多

人氣: 14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2年07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侯駿霖台灣台北報導)金管會7日公布2021年普惠金融衡量指標的衡量結果,去年訂出13項目標,最終有11項達成,其中包括台灣每10萬成年人平均行動支付交易達243萬筆,年成長率近六成,也是全球平均104萬筆的2倍多;至於未達標的2項分別為「推動簽發電子保單認證及存證機制」、「建置糾紛解決機制」。

金管會綜合規劃處副處長林羲聖表示,台灣有多項普惠金融指標的表現優於國際,例如:國內每10萬成年人平均243萬筆行動支付交易筆數、166台ATM提供服務,高於全球平均的104萬筆、54台,較2020年分別成長59.03%及3.1%。

而每1千成年人擁有540個數位存款帳戶、年成長62.65%,均顯示台灣民眾在取得金融服務上相對較為方便,不但金融服務或商品的使用程度較高,普惠金融推動成效也有明顯提升。

林羲聖指出,去年預計達成目標共13項,其中11項已達成,包括電子支付機構及銀行完成行動支付無障礙功能、提供場外開戶服務的證券經紀商家數比率逾50%、網路投保件數逾200萬件、微型保險累計承保人數逾98萬人,以及住宅地震基本保險有效保單成長件數逾10.9萬件、18家保險公司參與保險區塊鏈服務等。

但另有2項指標比預定目標有些微差距,首先是「推動簽發電子保單認證及存證機制」指標的參與家數29家,低於目標30家。林羲聖說,主要是有1家保險公司雖然參與簽發電子保單認證,但尚未加入存證機制所致。

其次,在「建置糾紛解決機制」指標方面,評議中心年度內已結案件,在3個月內作成評議決定或結案的比率為92.04%,略低於目標93%。他說,2021年度新收案件高達2,892件,且還有2020年未結案件遞延,是這次沒有達標的成因,將持續督促金融機構與周邊單位。

林羲聖表示,台灣灣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已涵蓋不同族群的金融需求,今年也配合推動友善雙語金融服務環境的政策,並新增3項本土化特色相關指標,後續將視金融發展狀況來調整衡量指標。◇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