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小日子

幸福,不代表一切都很美好,而是不在意那一點點的不美好。(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04
【字號】    
   標籤: tags: ,

從事保險經紀專業的蘭姐為人體貼、周到,手機上,傳來她殷殷問候的訊息。隨即,我回覆:「託您的福,正過著平凡的小日子。也請多保重!」緊接著,就收到一個大大的愛心貼圖。

感謝之餘,不禁開始檢視起自己的「小日子」來。雖然它們簡單、尋常,但是卻並非一直波瀾不興、順順當當,也會有風雨交加、愁雲慘霧般窒礙難行的時候。慶幸的是,這些窘境、困頓,尚在可以承擔、紓解的範圍之內;而且,每次過一個關卡,多多少少還能有一些長進與收穫。

其實,除了檯面上極其少數如日中天、睥睨群雄的風雲人物之外,大部分的人都過著平凡的「小日子」。然而,在如此不鹹不淡、普普通通的時光中,有人過得豐富多彩、津津有味;有人卻過得槁木死灰、百無聊賴。而這其中的區別在於心態,有甚麼樣的心態,就有甚麼樣的人生!

做人,心態很重要,這是淺顯易懂的道理。因爲,幸福是一種心態,而不是一種狀態。以堂姊為例,最近動了一個大手術,才度過恢復期,但是鋤草、施肥勤勤懇懇的在園圃裡勞動,卻也樂在其中,還不忘向我展示目前火紅的天堂果實「木虌果」。堂姊現身說法──心態,決定狀態!

而同樣過著「小日子」,獨自孀居多年近80歲的巷口鄰居老太太,就與堂姊正向積極的行徑大異其趣了。每次與母親碰面,她總是唸唸叨叨的訴說著人生悲、病痛苦的沮喪心情,恨不得早日離世,以擺脫似乎永無止盡的折磨。老人家不如歸去的話語,聽來格外的讓人既憐惜又傷感。

我們知道:幸福,不代表一切都很美好;而是不在意那一點點的不美好;甚至是懂得在不美好中找到美好。

旁觀別人的「小日子」,有欣賞也有借鏡。希望──在欣賞之處,能學習到幾分熱忱與堅持的智慧;在借鏡方面,也警覺到些許負向和消沉的告誡。然後,在自己平凡的「小日子」中,全力以赴、勇往直前。@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盡職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順順當當、成績優良,長大後能成就一番事業,即獲得成功。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沒有一定之規,不過新近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個人的特質可以預見其成功,毫不意外,這些特質很多都受惠於家教。
  • 丹麥多次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雖然相對來說最幸福,但這裡的社會真的不能說是完美的,而且還有不幸的人,並各有各的不幸。不過,丹麥幸福的家庭也很多,且同樣各有各的幸福。最近丹麥電臺DR正在播出的一套節目,用鏡頭記錄了一個近乎世外桃源般的幸福家庭,讓丹麥人也連連稱奇,讓我這個華人更是驚歎到無語。
  •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關卡,只有轉不來的心境。當你覺得自己已無路可退、怎麼樣也找不到出口的時候,也要相信那條最終走向幸福的路,一直都在。幸福,存在於自己樂觀的心態,不管生活再怎麼糟糕,我們都要擁有希望、保持樂觀,因為正面的心情絕對會影響身處的環境,帶著我們往美好良善的方向邁進循環。
  • 有部電影台詞「不想受傷害便別去愛,不想被拒絕便先拒絕別人」已成為都會男女的心情寫照了。其實真正會讓我們受傷的,不是愛情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的心態,當妳害怕遲疑的時候,早因內心的恐懼而受苦了。
  • 許多人一生都在期待幸福。你可能會認為,「如果我有更多的錢」或「如果我能瘦下來」……那麼我就會很幸福。而這裡有個秘密:你現在就可以幸福。這並不總是那麼容易,但你可以選擇幸福快樂,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誰都不能阻止你感到幸福,除了你自己。幸福來自內心。這就是為甚麼如果你真的想要快樂幸福,需要首先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 不管你喜不喜歡,你在早晨所秉持的想法會塑造你一天的心態。新書《正念清晨》(Mindful Morning)的作者希望你能以清醒的頭腦和開放的心態開始新的一天。
  • 十幾年前,大陸曾播放過韓國電視劇《商道》。描述的是19世紀韓國富甲天下的商界鉅子林尚沃,他的經商理念是:「一個真正的生意人,不應該追求所謂的利,而是要追求所謂的義」;「視財物如水一樣的平等,做人如同秤一樣的公正剛直」。
  • 人的內在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有待我們去挖掘並施展出來。有時,你需要一點啟發和引導,才能把內心的那點火苗變成熊熊大火。在你的人際圈裡,也許有人能點燃它,也許有人能澆熄它,這全看你的心態。生活中你都和什麼樣的人交往?那些人能不能打開你的智慧?能不能激發你最大的潛力?如果不能,那麼你現在應該要去結交這樣的人了。
  • 你正當年輕,雄心勃勃,充滿自信,想成為百萬富翁?好!或者,你的人生已準備上一台階,開創夢想中的事業,但卻害怕財務風險,猶豫是否放棄穩定的薪水和福利。
  • 千字文》原名為《次韻王羲之書千字》 是周興嗣所作的一首千字長韻文,氣韻繞樑氣勢雄偉,引經據典義蘊雋詠,麗辭華章傳揚文化精髓,在兒童訓蒙讀物之中獨領風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