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使用淺顯平淡的說理詩句,開闢儒家「以理入詩」的風氣,引領增益大宋詩壇「理趣」與「意韻」的詩風。本文所舉的幾首邵雍詩,則是邵雍重新再現「誠明」文化的精髓,寓教於樂,明悟世人,就像孔子留下的「仁義禮智」等等文化一樣,實乃古人留下的修煉文化,是為中華文化的一個瑰寶。
如前所述,像「誠明」「至誠」「誠信」「丹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等等典故文化,都是以「誠」為核心的修煉文化,也貫穿到古代的社會生活和人品修煉之中。這些典故文化,也像《三國演義》裡演繹「仁義禮智」各種內涵的故事一樣,在歷史上演出了各種「誠明」內涵的故事。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故事吧:
熊渠子射石虎
這是出自《韓詩外傳》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熊渠子的射手。有一次在天夜時,他經過一片山林時,忽然發現前面不遠之處時隱時現,好像有一隻巨型臥虎。他立即警覺起來,趕緊拉弓引箭,看準時機,射向那老虎。以熊渠子的箭術,他自信非常,確認已經射中那老虎了。然而,那隻老虎卻安然所處,不跑不號,沒有動靜。熊渠子吃驚不小,但還是壯膽慢慢巡查,過去一看,發現一隻箭非常堅挺插入一塊大石頭之中。原來,這塊巨石被當作老虎射中了。熊渠子查看那石頭,覺得非常堅硬,怎麼自己的箭能夠射進去呢?他就再試幾箭,卻怎麼也射不進石頭了,都只是「啪啪」掉落在石頭旁邊。
《韓詩外傳》對此評論道:「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而況人乎?」這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一個故事版本。
後來,在司馬遷《史記‧卷一百零九‧李將軍列傳》也記載了一則李廣將軍箭射中石頭的故事,與上面的故事情節類似。可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故事早已在漢朝之時深入民間人心。
在儒家的二十四孝故事中,有「孝感動天」,「囓指痛心」,「哭竹生筍」等等孝道故事,也是一種「精誠所至」的體現,大家都熟悉。那麼,道家裡有沒有類似的關於「精誠」的故事呢?
商丘開誠信行神跡
這故事出自《列子‧黃帝篇》:
話說有一老農叫做商丘開,家境清寒,常常飢餓。有一次,有兩位客人住宿商丘開家裡,他們是來自富貴人家范子華的門客。這兩位門客在閒談之中,說這個范子華名聲權勢,能夠做到「生者死,死者生;富者貧,貧者富」。商丘開恰好在北窗下聽到了,生起一種無窮的虔誠信念。於是他借了一些乾糧,背著籮筐前往都市,來到范子華家門前。而這個范子華家族和門客們都是世族出身,身著華麗,乘坐貴車,步伐端莊,眼光昂揚。他們回頭看見商丘開年老體弱,面目漆黑,衣服邋遢,就非常藐視他。後來,他們乾脆戲弄、侮辱、欺騙他,甚至捶打推撞,惡搞手段無所不為。因為他們覺得讓這樣的邋遢老頭和他們一起做范家的門客,太有損自己了。然而,商丘開可是帶著信念來的,自然對此沒有什麼在意的,也沒有生氣。他耐心等待著什麼,因為他相信肯定有生死富貴的祕密就在裡面。商丘開如常和門客們互相認識起來了,就好像也要成為范子華的門客一樣。
范子華的門客們幾番捉弄商丘開後,嫌累了,於是就想別的算計。一次,門客們拉著商丘開一同登上高台,就隨意說:「有能夠自願從此高台往下跳的,賞賜百金。」旁邊眾人一起附和,好像爭先恐後地答應著。商丘開一看這情景,以為是真話,便搶先一步,跳了下去。只見商丘開身輕如燕,飄飄然落地,肌骨毫無損傷。范家門客看了,覺得太偶然了吧,感覺應該是有風吹起商丘開的弱身子,不足為奇。
大家又來到河邊,有人指著河流最深處,於是又依樣畫葫蘆地說道:「那裡有寶珠,誰能游到水底就能得到。」商丘開自然還是真切的相信,就按照他們指向的流水底處游去,摸索了一段時間,浮出水面的時候,真的拿到了寶珠。這回,大家都吃驚不小,覺得怎麼胡說八道的偶然,就成了不可思議的必然。
范子華了解情況後,就開始非常尊重商丘開,給他好吃好喝好住的,給他正式門客的待遇。
沒多久,范家不幸發生火災,正燒毀倉庫的許多財物。范子華正在著急,看著眾多門客,不知怎麼辦。恰好,商丘開上前,范子華就說:「你若能進入火堆裡救出錦緞,能夠救多少就給你多少。」商丘開聽了,毫無難色,在火堆裡進進出出,火灰不沾身,肌膚燒不到,拿出來一大堆錦緞。
范子華和在場的門客們看得目瞪口呆,認定商丘開是位有道術之人,便一齊向商丘開賠禮道歉,說道:「我們不知道您是有道術之人而耍弄您,我們不知道您是有神力之人而侮辱您。請您把我們當作笨蛋,請您把我們當作聾子,請您把我們當作瞎子吧。現在我們願意拜您為師,能否大膽地請教,您是使用什麼道術的呢?」商丘開說:「我並非有道之人,也不懂什麼道術。雖然這些都是發自我內心,但是我也不曉得何以做到這一步的。不過,既然如此,我也可以給你們說說。就是以前范家有兩個門客住宿我家,聊天談到范家權勢高貴,能夠叫『生者死,死者生;富者貧,貧者富』。我當時立即感覺深信不疑,生起虔誠的嚮往,就遠道而來。而且,我對你們說的話句句當真,字字不假,生怕自己不夠虔誠信念,做得不好,放下對身形所處利害的感覺,心志專一不變而已罷了。外物不能阻礙和傷害我,大致是這個道理吧。現在,我才曉得你們這些人都在欺騙我,讓我內心生起猜疑多慮之心,讓我更多注意觀察傾聽身外的各種情況。現在回想起自己過去沒有被燒死和溺死,痛苦的回憶和憂愁的思緒折磨了我,使得我添加了恐懼和震驚。唉,現在我怎麼還可能再接近那無情的水火呢?」
范家的人和他的門客們自此以後,在路上還是在其它地方,不論是對待貴客,還是對待地位低賤的乞丐、馬醫,都不再做侮辱的舉動,謹守禮節,遵守道德。
後來,孔子的弟子宰我聽說這個事後,轉告給老師孔子。孔子讚歎地說道:「至信之人,可以感化萬物。他們甚至可以動天地,感鬼神,縱橫天地之間沒有悖逆阻礙。商丘開一位凡夫尚且能夠做到如此至信至誠,更何況我們,更需要堅守誠心誠意的至誠之道呀。」
誠明一吟破三謎
邵雍雖然在他的《伊川擊壤集》詩集裡沒有太多直接吟誦「誠明」的詩句,但就這幾首詩也是足以證明,邵雍隱逸而又神祕的傳奇一生,隱藏許多他在儒家方面的修行祕密。
我們根據上面的引述,在開始引用的《誠明吟》一首詩裡,就可以推斷,邵雍至少破解儒家修行的三個文化之謎:
第一個是,孔子和孟子都是修行之人。雖然他們都在儒家思想體系裡成為聖賢之人,在儒家道德體系裡成就仁義境界,但是,他們的境界和思想的產生和堅持,都是來自修行,來自修煉。現代人從現代文化的角度來評判孔子、孟子,不過就是「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可惜,這些概念內涵裡還是很難觸及到中華文化裡修煉文化內涵。
第二個是,孔子和孟子的修行、修煉,是向內修,不是向外找。這個就是「誠明」的修行體現,修煉心性的表現,是向內修煉的結果。如果人們把自己稱為修行和修煉,但又向外找,那怎麼說是修行和修煉呢?當然就是自欺欺人的了。《莊子‧漁父》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這在當代現代文明裡,能夠找到這個內涵嗎?
第三個是,「誠明」為何備受邵雍重視?正因為邵雍通過「誠明」的境界修行,向內修獲得實質的洞徹古今的前知能力,並由此轉化發揮到他的史學造詣之中,成為博古通今洞徹未來的千古奇人。這樣的成就,不就如同儒家說的「聖人」一樣嗎?相比於如今許多江湖術士,有求於卜算技巧,汲汲於功名利祿,又能夠有何成就呢?恐怕,這樣的事,在現代文化學術裡也沒有想到的吧。
參考資料:
《邵雍全集》第四冊,北宋 邵雍著,郭彧 于天寶 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四書章句集註》,南宋 朱熹著,中華書局版
《老子今註今譯》,先秦 老子著,陳鼓應註譯,商務印書館版,2006年
《韓詩外傳集釋》,漢朝 韓嬰撰,許維遹校釋,中華書局版
《列子全譯》,王強模譯註,貴州人民出版社
@*#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