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崔思兢設巧計破誣告案

作者:泰源整理
浮雲不能永蔽日。(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899
【字號】    
   標籤: tags: ,

崔思兢生活在武則天當政時期,為人聰明精細,有勇有謀。

平地起驚濤

有一年,一個仇家控告崔思兢的堂兄崔宣謀反,這個罪名可不輕,一經查實,就會滿門抄斬。朝廷收到控告狀後委派御史張行岌主持審理這件案子。張行岌接手後,先派人把崔宣看押起來,準備從事實入手進行調查。

就在這個時候,仇家為了使自己的誣告更真實可信,便想出一個計策,將崔宣家的一個侍妾騙了出來,並把她轉移到一個祕密的地方藏起來,然後到處放風說:「崔宣家的侍妾發現主人圖謀不軌,正要去官府告發,被崔宣殺死,將屍首扔進洛水。」這個消息一傳出,一時輿論譁然,人們紛紛要求朝廷嚴懲謀逆凶犯。

御史張行岌不為輿論左右,仍然按自己定下的方案進行周密的調查。結果發現,崔宣並沒有什麼謀反的動機,更談不上有何行動了。至於外界風傳的殺人滅口一事,除了侍妾不見之外,也查無實據。對侍妾的失蹤,崔家的解釋是她自己走掉了,至於為什麼走,走到什麼地方去了,他們一點都不清楚。張行岌以崔宣不存在謀反行為結案,上報朝廷。

武則天接到結案報告,不禁大怒,立即下御旨一道,命張行岌重新審理。張拿回卷宗,把告發的人也抓來看押起來,仔細加以查問,沒有發現什麼新的線索。再審崔宣,供詞和前次講的完全相同。張行岌再次以崔宣無罪上奏朝廷。

武則天命人把張行岌帶進宮裡,很不滿地對他說:「我本以為你辦事老成持重,卓然有成,沒想到你卻如此懈怠不察,頑固不化。連審兩次,案子仍然懸而不決,真令我失望。事情其實很簡單,崔宣謀反的罪行和證據已經非常清楚了,而你卻寬容放縱他,說他無罪。我如果命來俊臣審理此案,有了結果,你可不要後悔!」

張行岌聽了這番斥責,心裡很不是滋味,自己盡心盡意,著力調查訪察,卻落得這樣一個結果。而且皇上還抬出來俊臣來加以威脅,大家知道,來俊臣是武則天時代有名的酷吏,以對待犯人手段刁鑽、凶狠、殘忍而出名。「請君入甕」就是根據他的事蹟而來的成語典故。

張行岌壯著膽子回答武則天道:「我承認自己審案子不如來俊臣,但陛下既然委派我辦理此案,我就一心想據實辦好,事情本來是什麼樣子,就應說成是什麼樣子,而不能根據上面一時的旨意,就輕率隨便地將別人全家殺死,如果那樣,還稱得上什麼執王法的法官呢?陛下剛才的一番話,我認為是對我的試探,看我是否能上承皇上旨意,秉公據實辦案。」

武則天一聽,更加惱怒,聲色俱厲地說:「你不必辯解,崔宣如果真的殺死了自己的侍妾,謀反的事實就不容置疑,現在說他沒有罪,有什麼證據?找不到他的侍妾,任何藉口都無法洗刷自己的清白!」說完,氣沖沖地起駕回內宮而去。

張行岌這一下倒真有幾分懼怕了,他急忙下令,催逼崔宣家趕快尋找侍妾的下落,否則,就沒法交差。

巧計破案

茫茫人海,人證何處尋?(Shutterstock)

崔家更加恐慌,面對這無頭無緒的尋人案,幾乎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好。還是崔思兢首先想出一個辦法,他說:「侍妾走時無聲無息,一點蹤影都沒有,要在偌大一個長安城尋找她,無異於大海撈針。我們不如在繁華的中橋南北一帶設幾個點,用錢鈔和布帛懸賞報告隱藏侍妾處或知道她下落的人,這樣,也許會得到一點有價值的線索。」於是大家就依他的意見去分頭行動。

可是,懸賞一連擺了好幾天,都沒有一個人來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全家人又陷入一籌莫展之中。崔思兢一連幾天愁眉不展,苦苦思索。漸漸地,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們家暗中商量的事情,做出的什麼決定,仇家很快就知道得一清二楚,並總是提前採取應對措施,使崔家的計劃常常落空。

崔思兢意識到自己家裡有仇家的同黨,但想來想去,又不能確定是哪一個。於是,他心生一計。一天,吃過晚飯後,崔思兢當著家裡眾人的面大聲對崔宣的妻子說:「我需要三百匹絹,請您給我。」崔宣妻問他要那麼多絹幹什麼用,他說:「我要去雇殺手,將誣告我們家的那傢伙殺掉。」說完之後,他裝著漫不經心的樣子把眾人掃視了一番,沒有發現誰有特別反應。

第二天一早,天剛朦朦亮的時候,崔思兢就躲在御史台門前。因為告發的人在結案之前要作證,所以也被收在這裡關押,崔思兢想要弄清楚究竟誰是告密者。

正想著,只見他們家一個姓舒的館客急匆匆朝這裡走來。這位舒館客是浙江金華人,為人沉靜謙和,言談文雅,舉止得體,禮貌周全,在崔家生活做事已經有好幾個年頭了。崔宣很欣賞他,也很信任他,總是像對待自己子弟一樣委託他辦事。

崔思兢看到他的到來,不禁大吃一驚,他還沒回過神來,就只見館客已到御史台門裡,從口袋裡掏出錢來,送給守門的人,守門人放他進去,不一會兒他就出來了。御史台內立即就聽到那控告者的喊聲,聲稱要見御史大人,並說,崔家要僱人殺他,要守門的人向上報告,採取措施,保證他的生命安全。

崔思兢一向很敬重那個姓舒的館客,從來沒有懷疑到他頭上。沒想到,告密者居然是他,崔思兢又驚又氣,暗中跟隨著他。到了天津橋的時候,估計他無法再去御史台,就喝住了他。那館客大驚失色,崔思兢怒不可遏,罵道:「你這個無賴陰險的傢伙,居然這樣忘恩負義,我家有什麼地方虧待於你,你做出這種陰險狠毒的事來?我們崔家破敗,一定會牽扯你為同謀,到時候,你逃脫得了嗎?現在,你聽好了,有兩條路由你選擇:其一,你供出我家侍妾的下落,我給你五百匹雙絲細絹,你回家鄉富足地過一生。其二,不與我合作,繼續與我崔家為敵,那我一定會殺掉你。」

那館客滿面羞愧,不停地向崔思兢謝罪,連聲說「莫怪,莫怪。」並立即將他帶到告發的仇家,在那兒搜出了被他們隱藏的侍妾。侍妾的出現,使得仇家控告崔宣謀反的一切言詞均不攻自破,崔宣得以無罪釋放了。

資料來源:唐 劉肅《大唐新語》@*#

─點閱【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時,有一讀書人叫文壽,累次科考不中,而他的二弟在鄉試中一戰而捷。父親認為文壽學習不刻苦,大加斥責,並將他攆出家門。母親也時時凌辱他的媳婦,媳婦素來賢惠,始終沒有怨恨之心。文壽夫婦這一生在平凡中,演出了怎樣的不凡的故事?
  • 清朝時,蘇州一豪門大戶祖先發家致富的經歷很奇特。人能大發偏財,不會是無緣無故的。有的可能是祖上積了很大的陰德,有的可能前世是個修煉人,今世不修了,就將修煉積來的福德,在今世轉化為一個大財。任何事情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只不過是在我們這個空間中,人的肉眼者不見而已。
  • 陽明山,天母古道,天母秘境,翠峰步道,水管路步道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財物揮霍一空,又借來的錢也揮霍殆盡,這時的他遍身長膿瘡,童僕紛紛逃去,只落得與一位乞丐住在破廟中。這樣的他又怎能轉變為河道總督呢?
  • 僧人說:「我的師父修佛後一年後足跛,第二年眼盲,第三年被雷擊而死。我深感天道不公,因此提筆在師父的手臂上寫了『佛無靈』三字。誰能料到他轉生在(高麗)這兒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轉生的僧人師父為何帶著「佛無靈」的印記?
  • 明末,王家本是一大富有家族,受到戰火洗劫,家產也遭劫一空。王家幼子長大成人時家徒四壁,想考取功名更是無法顧及了。一個有名的相士卻說他是大富人石崇再世,這一世還會致富……叫他不要參加該年科考了,免得錯過「時機」!這轉機完全在意料之外。
  • 康熙庚申年(西元1680年)間,王謙到當時苗亂頻發的城步縣任縣令。到任後恰逢苗人楊應龍聚眾叛亂,王謙為保一方安定,率眾平息叛亂,他的誠心感動了關帝顯靈相助,大敗賊寇。下面是王謙本人所寫的《平苗神異記》
  • 雍正、乾隆年間,四川有位劍客名叫金飛,曾在甘隴學劍,得到了不輕易傳授於人的祕訣。他返回四川故里後,便開門授徒,跟他學劍的達千餘人。鄰近有個心術不正的落第秀才也來跟金飛學劍,從而在他們之間演出了一段曲折的故事……。
  • 人生的夕陽無限好,可惜黃昏盡。(章樂/大紀元)
    一個仕途不展的讀書人,棄科考而從商,在發達之後又得到四品官的職銜,然而他衣錦榮歸後,卻不能和妻子團圓,到底是什麼原因?
  • 明朝時,江西建昌府新城縣有一個孝子叫吳邵宗,世代居住在梅溪里。他為人孝順,父親長年生命受折磨,他為了救病父到華山投崖代父死,結果出現了神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