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有失有得

  作者:方靜
人生,最寶貴的不是想得而得不到,要留卻已失去的東西;而是珍惜擁有、立足當下。(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26
【字號】    
   標籤: tags: , ,

親戚中手足爭執,有一段時間了!父母輩的長者因錢財反目而形同陌路,實在令人唏噓。日前,在長期的恩恩怨怨、紛紛擾擾過後,一場風波總算平息,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事情告一段落了,但其中的曲折頗耐人尋味。A是債務人,B與C則是債權人,B在晚輩的施壓下機關算盡、咄咄逼人,最終如願以償。反觀C,卻寬容大度、雲淡風輕,不在意債權問題。聽母親說C表示,A手頭緊,她不想為難對方,只希望一家老少和樂、平安。

看來,B是得到了她想要的東西,但卻失去了手足之情;而C似乎失去了錢財,卻保留血緣之親。顯然的,在利益與道義之間,她們各自做了不同的選擇,也分別有了不同的境遇。

不忍苛責B的作為,因為「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或許其間另有苦衷,甚至是有因緣關係;倒是對C「得失順其自然」的態度,要給予肯定與讚賞。C的想法,是一種器度,也是一種智慧,為自己與家人帶來了安穩和平靜,這毋寧是一種莫大的收穫。

在得失之間,患得患失,這是許多人的通病。《論語》有云:「其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沒得到時,怕得不到;得到後,又怕失去。於是,顛倒夢想、煩惱熾盛,致使寢食難安、惶惶不可終日。殊不知,人生之苦,就在於求而不得,得而患失。

至此,一則小故事浮現於腦海中: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想找一句話,能讓高興的人聽了難過、難過的人聽了高興。他找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直到有一天夜裡,在夢中智者對他說了一句話,正是自己想找的。那就是:「一切都會過去。」

人生不正是如此嗎?得與失、成與敗、喜與憂,都只是暫時的。一切好的,都會過去;一切壞的,也都會過去。人生,最寶貴的不是想得而得不到,要留卻已失去的東西;而是珍惜擁有、立足當下。

長輩C沒讀過《論語》,也沒聽過小故事,但卻深諳得失淡然、把握眼前之道,努力的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知足常樂。如此看來,C真是一位具備智慧、有福之人!@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常懷感恩之心、常存知足之念,以平常心面對名利得失,是排除煩惱與恐懼的致勝法寶。
  • 忽然間,小孩見那神像竟然微微動了,並向他招手,叫他進堂來。
  • 唐太宗曾言:「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記錄的國家。中國自古就有強烈的歷史意識,每朝每代都有史官,記錄真實的歷史。唐初官修史書強調:「懲惡勸善,多識前古,貽鑒將來」。「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歷史不僅給後人留下文化,也同時讓後人知道甚麼是善惡,吸取古人的教訓,把它們當作前車之鑒。
  • 「裕」字從衣從谷,可見古人們認為:只要有衣服穿、有糧食吃就是富裕了。吃飽穿暖就能覺得快樂,就會感恩神明的恩賜,這是一種多麼樸實的知足常樂的心態啊!
  • 《貞觀政要》是一部記錄唐太宗君臣對話的政論性史籍,凝聚了太宗治國的理念與智慧,是古今中外領導者的必讀經典。(博仁/大紀元製圖)
    唐太宗是雄才大略的千古明君,也是一位風雅皇帝。他開設文學館、弘文館,君臣在處理政事之餘,談論典籍、創作詩文,在歷史上留下許多美談。更可貴的是,這位文武雙全的皇帝,對文史表達獨到見解,讓人深思。
  • 夏天正是度假的熱門季節。但有時,要讓自己更容易放下手邊工作,與三五好友一起在其它時間放個假,也是不錯的選擇。然而,當您想和孩子們一起到外地出遊時,那夏天肯定是最好的時節,因為孩子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都不需到校上課。
  • 論語與算盤都是古老中國的產物,「日本企業之父」澀澤榮一將「論語與算盤」結合,結果產生什麼功效呢?中國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又是從何而來呢?
  •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稱帝九年後,發現不少官員的德才和職位不相符,導致很多政事廢弛。忽必烈向漢臣張雄飛、江孝卿說起此事,將此局面比喻為「大廈將傾,非良工不能扶」。並詢問二人的建議。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以這三句話開篇,當有深意。有人說「一部《論語》是沒有形式上系統的」,實則不然。《論語》乃孔門七十子後學之討論編次所成,為什麼這麼編,自有其邏輯,隱而不顯罷了。孔子是聖人,弟子有七十二賢人,聖賢之說對人來講有很深、很廣的意義。
  • 對我而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真是一本適時出現的書。書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把它走出來,完成自己的天命。(繪圖:北翠╱新紀元)
    請傾聽內在心的聲音,不要讓它湮沒在塵世的噪音中。太多的噪音總是試圖誘導你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卻從未告訴你生命的真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