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東西冷戰格局的關鍵人——庫克林斯基上校

文/仰岳
庫克林斯基(Ryszard Kukliński)上校最後的軍隊身分證件。(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77
【字號】    
   標籤: tags: , , ,

近日筆者看到一則新聞: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其多個社交媒體帳號,包括暗網帳號,用中文普通話、波斯語和朝鮮語公開發布招募中國、伊朗和朝鮮線人的信息,並發布了如何安全聯繫中情局的說明。中情局副局長科恩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中國有很多人能夠獲取信息,並且對習近平政權感到不滿」,「這些人明白,通過與我們合作,他們可以幫助自己的國家……」這段話不禁令人想起了過去在冷戰後期的一個經典事件……

1985年,美國總統里根與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冰島雷克雅未克的一場會晤中,美方向戈爾巴喬夫一行人展示了蘇聯指揮系統及地下指揮部的精確示意圖,內容詳細到各據點指揮官及摧毀它需要多少當量的武器,時任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警告蘇聯說:一旦開戰,蘇聯全部的指揮系統就會迅速被美國導彈摧毀,而失去指揮系統的軍隊,即便裝備再精良也難有作為。

這件事讓現場的蘇聯軍政領導人呆若木雞,他們料想不到美方得到的情報居然如此精準細緻。這一點讓美國在冷戰中處於主動地位,也導致了幾年後的蘇聯解體及東歐各國紛紛拋棄共產政權的巨變,而促成這一切的關鍵人物便是前波蘭人民軍總參謀部的庫克林斯基上校。

其實在東西方冷戰期間,共產集團倒戈向西方的高階軍官有數十位之多,但其中能讓美方取得戰略主動地位的,庫克林斯基可算是最關鍵的人物,他也曾被稱道為結束冷戰的真正英雄,然而他之所以願意如此做,在背後有著這樣一段故事……

生平經歷

1930年,理察‧耶日‧庫克林斯基(波蘭語:Ryszard Jerzy Kukliński)出生於波蘭華沙的一個天主教家庭。庫克林斯基從小就接受傳統的教育,他的父親是木材商人,不斷教導他為人處事要誠實,他也終身信奉這信念。他小時候就遇上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的戰爭,父親也遭納粹逮捕,死在集中營內,也因此他一度加入波蘭民兵的地下抵抗運動。之後德國戰敗,他當了一段時間的工人後,進入軍隊當兵,服役期間考入弗羅茨瓦夫第一步兵軍官學校,以優異成績畢業。

庫克林斯基上校,1967年,北京。(公有領域)

蘇聯為二戰的主要戰勝國,戰後大力在歐洲擴張紅色勢力,它扶持了波蘭統一工人黨,準備將波蘭建立成共產國家,當自己的附庸。波蘭是一個有上千年文化、信仰天主教的國度,即使經過多年的內憂外患,仍保有相當的傳統,波蘭傳統的軍官素質極高,舉止威嚴,待人有禮。因此蘇聯對波蘭軍隊進行了全面共產化的改造:從基礎訓練、教案、生活管理,乃至於意識形態,全方位地要與蘇聯紅軍保持一致。

蘇聯並且對在前波蘭政府軍任職的軍官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庫克林斯基也險遭逐出軍隊,但由於其年輕及優異的工作表現,獲得特赦,讓他以少尉軍官階級繼續任職,但是這時為他授銜的居然是一位酒氣熏天、素質極差的蘇聯軍官,這點讓庫克林斯基的心中充滿怨憤。

由於庫克林斯基聰明能幹,又擅長繪圖及情報、戰略規劃工作,在歷練基層部隊的連、營長後,他便升任作戰參謀長助理。起初他以為蘇俄對波蘭的控制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但是實際上蘇聯卻一步步赤化波蘭:不僅大量地公有化波蘭人民的財產,還逮捕了大約十萬名波蘭公民,並將百萬人送至西伯利亞勞改。當時蘇聯控制媒體,大量封鎖訊息,所以波蘭軍隊的士官兵對於這些事大多都不知情。

1949年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用以維持歐洲戰後秩序的重建;蘇聯為了抗衡,也成立華沙公約組織對抗西方,東西對立日漸加深。同時蘇共對波蘭國內的反對派及天主教會的迫害也日益加重。

隨著媒體訊息的日益發達,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潮進入東歐,並逐漸地廣為人知,庫克林斯基內心的思想也漸漸發生變化。這時期他在軍隊仕途上可謂平步青雲:他先後擔任作戰委員會總計劃部部長、第一部部長,1967—1968年間又被高層長官選上,外派越南任職並參與了越共的春季攻勢計劃。蘇俄在波蘭軍隊進行的是共黨文化的教育,所有西方自由國度的官員都被描述成妖魔鬼怪,他在越南派駐期間接觸到不少美國軍官,他們待人謙和,彬彬有禮,與蘇聯的宣傳完全相反,與他接觸到的粗鄙不堪的紅軍軍官有著天壤之別,這使他對蘇聯的不信任感日益加深。

庫克林斯基上校,1972年。(公有領域)

回國後,他被送往蘇軍最高學府伏羅希洛夫總參軍事學院深造。在學期間,他曾以一人之力,於短短的幾週內,完成需要十人以上參謀協作的聯合作戰計劃,令蘇軍高層大加讚賞,讓他於結業後至華約指揮官伊凡‧雅庫博夫斯基元帥的參謀處任職。不久之後他晉任上校,任戰略防禦計劃處處長,這時的他可謂是軍隊裡的明日之星。

然而在這幾年,也是他信念動搖最為劇烈的時期:首先他參與了蘇軍鎮壓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民主反抗運動,軍隊的長官把暴力鎮壓視為理所當然,但庫克林斯基對於紅軍殘殺平民的暴行卻感到十分憤怒。

到了1970年初,波蘭陷入經濟危機,格但斯克當地以工人為首,引發一連串對政府的抗議行動,但波共政府以軍警強力鎮壓回應,最後導致四十多人死亡,一千多人受傷。這個事件一度讓當時波共的總書記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下台。庫克林斯基對於政府軍隊對自己的人民開槍無法接受,但當時波蘭軍隊的將領卻普遍認為鎮壓有理。庫克林斯基的一位好友是這次行動的幾位現場指揮官之一,在一次聚會中,這位好友談笑風生地提到自己也對民眾開槍,庫克林斯基自此認知到蘇聯共產黨黨文化意識灌輸對波蘭軍隊的危害,因此也認定了蘇聯(共產主義)才是波蘭與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

1981年,波蘭華沙街上正在排隊買日用品的人們。因消費產品短缺而造成商店前的大排長龍,是當時鐵幕國家常見的場景。(公有領域)

隨後,庫克林斯基因著手規劃整個華沙公約組織的作戰計劃,得知蘇聯將在波蘭領土部屬大量的中程核導彈並計劃進攻整個西歐。對此庫克林斯基不禁憂慮到徹夜難眠:若蘇聯與北約及美國開戰,位於華約總部所在地的波蘭必將成為最前線,隨之引發的核子大戰也勢必讓此地成為西方國家核反擊的主要地點,這對於整個波蘭與人民來說,將是一場毀滅性的浩劫。於是庫克林斯基下定決心,要將他所知道的蘇聯的計劃告知美國,以阻止後續災難的發生。

付諸行動

1972年8月,庫克林斯基受命至德國、荷蘭和比利時的港口進行情搜任務,他趁搭船時,以彆扭的英文寫了封信寄給美國駐德大使館,請求與中情局的官員會面。幾天後,大使館的專員及中情局特工在當地的一家旅館與他祕密會面,庫克林斯基在確認他們身分後,向他們展示了許多他私自拍攝的蘇俄軍方機密文件的照片,並表示他做這件事不需要任何金錢報酬。

起初美國中情局懷疑庫克林斯基投誠的真實性,之後資料經過專業情報人員的分析查核,確認是真實的,且他取得此情報要冒極大風險,卻不索取任何報酬,可見得是真心付出。於是中情局賦予他海鷗的代號,給了他打火機造型的照相機作為掩護,藉此收集情資,並派出最頂尖的情報人員進駐波蘭給予聯繫及協助。庫克林斯基與美國中情局的特派員彼此約定以特殊的暗號私下祕密聯繫,他每次都交付大量極有價值的情報,也讓美國在與蘇俄(自由與共產集團兩大陣營)的冷戰角力中得到先機。

然而儘管保密功夫做得很到位,但美國內部也遭到共產集團極大的滲透,蘇俄方面也得到在波蘭的高階軍官中可能有人幫美國收集情資的訊息,因此所有涉及機密情資的軍官都受到特務機關的調查。由於庫克林斯基沒有收受美國的任何資金,所以特務機關一時找不到有力的證據,但庫克林斯基的壓力與日俱增,有幾次在拍攝機密資料時差點被發現。

基於安全的關係,庫克林斯基沒有告知家人他與美國合作之事。因為他常獨自出門不吐露行蹤,妻子懷疑他有了外遇,常與他吵架,兩個兒子也因政治立場歧異與父親不合。庫克林斯基因壓力過大,一度向美國中情局特工請求給予自殺用的劇毒氰化物,但中情局特工好生勸慰,勉勵他別忘初衷:他做的這一切歷史上都會有紀錄,神會了解他的付出,而美國作為民主國家的表率,必然會考慮他的安全問題,若有危機時,會安排他的撤退計劃。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79年首次造訪鐵幕下的波蘭,受到數十萬天主教徒的歡迎,並且鼓舞了之後的反共運動。(公有領域)

1978年10月,波蘭籍的樞機主教若望‧保祿二世獲選為教宗,這是四百年來第一位非意大利籍的主教獲選教宗,這不單是波蘭人莫大的榮譽,也給了波蘭人極大的精神鼓舞。這位畢生反共的教宗在上任後立即發表「不要害怕」的經典演說,鼓勵世人們爭取信仰自由。隔年6月,他拜訪故鄉波蘭,當時全國有三分之一的民眾都前來瞻仰教宗。教宗告誡信眾,希望人們勇於追求真理,要向基督打開大門,無懼共黨的威脅。

就在教宗訪問波蘭不久之後,象徵民主的團結工聯孕育而生,各地青年紛紛蜂擁加入此團體,庫克林斯基的兩個兒子也是其中的成員。那時他的兒子正處青年的叛逆時期,有次他們為了抗議在軍隊當高官的父親,一度酒駕肇事,在警局與前來辦理交保的父親大吵大鬧。他們認為父親自小教導他們誠實、信神的傳統理念,而自身卻擔任高階軍官,為鎮壓人民的共產政府賣命,因而反抗父親的管教,這一切讓庫克林斯基有苦難言,只能默默承受。

鎮壓計劃外洩曝光 被迫流亡

1981年12月,波蘭宣布實施戒嚴,試圖壓制政治反對派團結工會。圖為當時T-55坦克前往東部波茲南途中進入茲邦申。(公有領域)

1981年9—10月間,庫克林斯基由蘇軍元帥的口中得知蘇聯將進行大規模的戒嚴,並計劃鎮壓團結工會。他知道後十分焦慮,立即以密碼機將消息傳給美國中情局,希望美國能出面阻止這即將發生的行動。

然而,在11月初他接到緊急命令,趕至總部開會,會議中他得知了蘇軍正在查緝即將對團結工會鎮壓的計劃外洩之事,他知道特務部門將很快就會找上他,因為能接觸到這計劃的人不到10人。於是他連忙發訊息給中情局請求撤退,之後假裝若無其事地接受調查。11月6日,庫克林斯基於蘇聯大使館參加完宴會後,隨即趕回家,與家人坦白了這十年來幫助美國搜集情報之事。這時,庫克林斯基與家人多年的誤會才徹底結束,他與家人們相擁而泣。

隨後,他們一家立即趕往美國大使館與特工會合,他們被安排藏在公務文件車後方的雜物木箱內,公務車隨即開往邊境。不料剛到檢查哨時便發生了狀況,邊境士兵以車牌未登記且國內準備戒嚴為由,要扣押這部車,公務車的後門也被打開,遭到巡警的檢查。在木箱內的庫克林斯基暗自祈禱,請求神的協助。這時奇蹟發生,警衛沒能搜出他們,邊防的指揮官也對公務車放行。就這樣庫克林斯基一家人在中情局的保護下,順利逃到美國。

後來美國中情局統計,庫克林斯基在這十年間提供了近六萬頁的機密文件,內容有華沙公約組織的動員方案、蘇軍基地部署情資以及數百種新式武器的詳細參數,其中幾個華沙公約組織對歐洲的進攻計劃以及其成員國的行動方案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情報,這些也讓北約與美國在戰略上得以洞燭機先,對日後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到東歐共產政權紛紛瓦解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1983年3月,雷根總統在白宮宣布戰略防禦計劃的開始。(公有領域)

時任美國中情局長威廉‧約瑟夫‧卡西(William Joseph Casey)代表總統頒給庫克林斯基傑出情報勳章,表彰他對自由世界的貢獻。他對里根總統報告說道:過去四十年內,沒有任何一人對共產主義的破壞如此之大。庫克林斯基也被譽為結束冷戰的真正英雄。

「捍衛世界的榮譽和尊嚴是一種榮幸」

在庫克林斯基逃離波蘭後不久,波蘭當局就立即發現了他過去為美國工作的事情,波共政府及蘇聯派出多位特務潛入美國,想將他祕密逮捕回國公審,但都以失敗告終,不過他的兩位兒子卻都疑似遭到特務的暗殺。之後波蘭軍事法院祕密開庭,以「叛國罪」缺席審判判處他死刑並沒收全部財產。

庫克林斯基對這一切從不怨天尤人,日後受訪時他談到:

「作為一名波蘭人和一名士兵,我認為能夠參與這歷史上最大的反共行動,藉以捍衛全世界的榮譽和尊嚴,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1989年波蘭議會選舉,團結工聯取得勝利,波蘭因此成立了東歐戰後首個非共產黨政權,2年後蘇聯政府結體,東歐共產政權紛紛變天,民主化浪潮大起,華沙軍事檢察院也因此撤銷了庫克林斯基死刑的判決,並允諾歸還其過去的財產。

檢察院公布的理由提到「他的活動是出於更高的需要,是為了有效地保衛波蘭免遭核武器的打擊,他從事情報活動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波蘭的利益」。

1998年,庫克林斯基獲准返回波蘭故土,回國期間他走訪多個城市,受到盛大熱烈的歡迎,波蘭政府正式宣布他為國家英雄,克拉科夫、格但斯克等城市授予他「榮譽市民」稱號,有多處街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2004年,庫克林斯基因病於美國佛羅里達逝世,享年73歲。波蘭政府將他安葬於波瓦茨基軍事公墓,總統安傑伊‧杜達追授庫克林斯基為將軍,退伍軍人協會授予他象徵軍人最高榮譽的白鷹勳章,位於華沙的冷戰博物館為他開闢了一間專室,記錄著他生前的功績。

參考史料:

◎《無間道:世界雙面間諜檔案解密》金城出版社2011出版  張湘紅 著
◎《冷戰:從兩強爭霸到全球衝突,當代地緣政治的新世界史》文安立 著 陳柏旭、林書媺 譯,聯經出版公司 2023年出版
◎ 維基百科 波蘭文版
◎ 大紀元評論 周曉輝:美中情局公開招募中國線人 中共有大麻煩@*◇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隆美爾元帥,是二戰時期德軍最著名的將領之一,也是極少數受到同盟國陣營尊敬的將領。他雖然效忠希特勒,但卻從未加入納粹黨,並且多次抗命,拒絕執行希特勒的屠殺令。
  • 橫嶼之戰後,戚繼光又陸續在平海、仙遊等地取得大捷。戚家軍緊緊追擊倭寇餘黨,直接將他們逼到了海上。倭寇殘部無處可逃,只得搶了漁船出海逃竄。
  • 戚家軍名聞天下,行動迅猛,猶如電掣雷霆,令倭寇聞風喪膽。鴛鴦陣、狼筅在蕩平倭寇中,大顯奇效。戚繼光創下九戰九捷、連克六十大營的輝煌戰績。倭寇直呼戚繼光為「戚老虎」,稱戚家軍為「戚虎兵」。
  • 明朝經過洪武、永樂兩朝後,漸失偉烈雄風。蒙古瓦剌侵犯邊關,大明皇帝英宗親征,卻在土木堡被俘,明軍死傷過半。到了明憲宗時,朝廷頒布了明朝第一部《武舉法》,選拔天下武官。由於當時重文輕武,天順八年武舉開科,竟都無人應試。到了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頒布了《武舉條格》,進一步完善了《武舉法》。戚繼光在武舉鄉試中大顯身手。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朝廷頒發襲官文書,十七歲的戚繼光得以世襲父親官位。他本想多留些時日,照顧生病的父親。戚景通則催促兒子趕緊奉命北上。戚景通為官清廉謹慎,家裡平日並無積蓄。為了給兒子籌集進京的路費,他變賣了隴右別墅。
  • 明朝倭亂肆虐,戚繼光創戚家軍,布鴛鴦陣、三才陣,把海盜倭寇驅逐到海上。戚繼光南掃倭亂,北鎮蒙古。論武,他是戚大將軍;論文,他是詞宗先生。其人文韜武略,謀勇雙全,既省天時,又察地理。
  • 一般認為,麥克阿瑟將軍軍旅生涯的顛峰,是韓戰中的「仁川登陸」戰,這一戰也是他的謝幕之戰。這場經典的作戰計劃波折不斷,屢遭質疑是不可能的任務,在事前普遍不被看好。但在最後的戰前會議中,麥克阿瑟以演說的方式進行了約十分鐘的簡單報告,讓與會的高階將領們一致信服,最後決定支持他,使得仁川登陸戰最終得以順利進行…...
  • 《獨立宣言》的作者托馬斯·傑弗遜,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智慧的,同時也是最不愛開口說話的那個人,他說出的話多是金句,他是這樣表達對法國的情感的——我們美國人都有兩個祖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法國!
  • 1944年冬季,對二戰時期的美軍而言是一段最為煎熬的日子。雖然納粹德國已逐漸走向敗亡,但是這個時期美軍面臨著歐陸數十年來最艱苦的寒冬,前進的每一步都艱苦萬分。12月希特勒為求最後一搏,集結30個師發動了突出部之役,初期讓美軍遭受重大損失,其陣亡人數接近2萬,是美國在二戰所經歷最血腥的一役,堪稱是在勝利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