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探勘明孝陵查明朱元璋陵寢處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5日訊】(中央社台北五日電)南京文物部門採用磁法探測及衛星定位等技術對明孝陵進行六年探勘研究,日前查明地下玄宮位置,確認明太祖朱元璋陵寢處。

江蘇揚子晚報報導,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建築,但地宮具體位置眾說紛紜,史無定論,加上朱元璋下葬時曾有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殯和葬於南京朝天宮、北京萬歲山等民間傳說,因此朱元璋是否葬在明孝陵,成為數百年來謎團。

南京市文物研究所與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從一九九七年起,對明孝陵開始進行長達六年的考古探勘和研究,並首次採用磁法、衛星定位系統等高科技手段,結合傳統探勘方法探測地宮,對明樓四周兩萬多平方公尺地區進行探測分析,取得兩萬多個數據,進而查出明孝陵地下玄宮位置。

主持探陵工作的江蘇省地震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治天指出,研究人員找到明孝陵地宮中心位置,確認朱元璋葬在獨龍阜下數十公尺處,這座地下宮殿保存完好。在相應的寶城城牆上看到兩處明顯張性破裂的裂口和下沉錯位,由此推測這裡可能是隧道狀構築物,即地下宮殿入口之一。

據指出,明孝陵相較於歷代帝王陵寢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中之一是墓道彎曲不直,通過探測發現是兩種不同岩石所致。

明孝陵地宮墓道偏於寶城一側做法,影響明代後來帝陵規制,例如北京明十三陵中定陵墓道入口偏向左側,與孝陵墓道正好相反,兩者都避免把墓道開在方城及寶城中軸線上。

考古人員還發現,獨龍阜山體表面至少百分之六十經過人工修補、堆填,寶頂上遍佈規則排列的大量巨型卵石。經過研究分析,巨大卵石是當年造陵工匠用雙手從低處搬運上去,是帝陵美學的要求,也為防止雨水對陵表沖刷和盜陵者挖掘。(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元朝末年時期,朝廷腐敗,民間很多有志之士想推翻元朝,因此到處都會發生起義的事情。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死生有命,富貴由天。人一生的福、祿、壽乃至各種疾病的發作都是有定數的。時間到了,臉上的氣血之色、脈絡的運行狀況都會呈現出異常的變化。縱觀古今,惟有精通醫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讀懂身體密碼,參透箇中玄機。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高人,本篇將一展明朝幾位市井大夫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醫術。
  • 還有北宋時期,一代名臣登上金陵城樓,望見清江翠峰,酒旗畫船,一片壯麗繁華之景。然而故國往事歷歷在目,他撫今懷古,頓生家國之憂和興亡之嘆。 一首雄渾闊大的懷古詞,遂成千古名篇。這就是出自王安石筆下的《桂枝香‧金陵懷古》……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蔡倫發明改進了造紙術,劉向校對官府藏書。
  • 每一個來到美國的新移民,在這巨大的寬容中感恩和領情,這英文叫做appreciation,你要懂得這個的,而不能蠻橫地面對著這種寬容說,「我就是要來享受一切你們的信仰帶來的道德自律,你們的民主帶來的權利共享,你們的自由帶來的精神成長和物質繁榮,至於你美國為什麼會形成這些能讓我免受恐懼不公正的好處,我不管!」
  • 衛懿公因為沉迷養鶴,荒廢政事而亡國;魯隱公喜好觀魚,明知不合禮法卻執意要去。
  • 慶忌一驚,回頭用手揮向要離,沒揮中;再揮手又落空;第三次一揮,慶忌揪住了要離的頭,接著按入水中,再提起放在自己的膝上,慶忌說,「你竟敢動矛來傷害我!」
評論